书名:荣庆长公主

第396章 近来可安好?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恭送皇帝离开后,大殿内寂静了片刻。
    萧礼第一时间上前汇报京中之事。
    有他开头,其余人陆陆续续开始将手上事务上报。
    气氛恢复往日,但空气中隐藏的风暴气味,却无论如何都消散不掉。
    处理完早朝事务,外面已经是半个艳阳天。
    封清歌站在殿门外眯着眼睛看向天空。
    “大殿下。”
    “右丞。”
    封清歌转身看向身侧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
    明明比父皇还要大,却并未出现老态。
    有野心实在是正常。
    封清歌承认她之前看待许多人都带着偏见,如今再次醒来沉淀将近两年。
    对于眼前这人不出格的野心,竟然未曾有一点愤怒之感。
    内心微哂。
    时间果然是个好东西。
    只是她成长的代价,未免太大了一些。
    “找我何事?”
    “臣很久之前便觉得殿下非池中之物。”
    “哦?”
    封清歌眉尖轻挑,眼中却没有什么惊讶。
    “之前臣多有冒犯,还望殿下勿怪。”
    能屈能伸,从不吝啬放低身段,这人能坐在如今的位置上,自然是有道理。
    只是……
    “右丞此话怎讲?”
    贸然将自己老底揭露出来,可不像是面前这个长了几百个心眼老家伙的行为。
    “明人不说暗话,殿下又何必和臣打太极?”薛鸿振笑容温和,似乎只是随意谈天,“薛某对私人之物向来重视,其余人或许发现不了,但我却能感觉到有人动过我的东西。”
    “右丞是怀疑本殿?”
    “臣并未说过此话。”
    老狐狸眼神微微下移,盯着封清歌半张脸,企图从中得到些许信息。
    最后却以失败告终。
    “殿下,臣对封国绝无二心。”
    封清歌一语道破薛鸿振的深意。
    “但对本殿却不是。”
    凤眸清冷明亮,薛鸿振莫名有种想要赌一把的冲动。
    可他毕竟不是二十来岁的愣头青。
    “臣绝对忠于皇室。”
    封清歌浅浅一笑,并未在意他的偷换概念。
    “既如此,右丞不必来找本殿。”
    薛鸿振心底有些许不算熟悉的烦躁感。
    这种主动权不在手中的感觉,只有和陛下谈话之时才会出现。
    张嘴想要将话题拉回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却被封清歌一句话堵住。
    “只要右丞心系封国,便是名臣志士。”
    她确实曾想过将薛鸿振换掉,但王老已无心朝政,他退下之后,必然要找一个人顶上。
    王家,她是肯定的不会用。
    其余朝臣资历比不上薛鸿振,即便有背景也不足以弥补。
    更别说最近才抓住机会提拔上来的人。
    无资历更无背景。
    要是坐上那个位置,不出一天就要有人闹起来。
    至于薛鸿振这个随风走的性格,只要她大权在握,这人便不会有其他小动作。
    “本殿最恨通敌叛国之人,右丞莫要生不该有的心思。”
    薛鸿振脸色一肃,沉声道:“殿下说笑,臣生为封国人,死是封国鬼,绝不会变。”
    这一点,她倒是相信。
    毕竟这家伙后来坐上右丞位置,封于明可是完全放心将后方部分权力交给他。
    虽说后来成为背刺封于明的一环,但薛鸿振可从未和外邦异域有过任何超过礼节以外的交流。
    封清歌笑容多了一丝丝真意,道:“今日与右丞相谈甚欢,还望日后右丞也能多多指教。”
    薛鸿振连说不敢。
    直到封清歌离去,他才收起脸上的表情,目光深沉地看着越发抽长的背影。
    “看来没有得到你想要的结果”
    “下朝多时,王爷怎会在此?”
    “本王只是在附近散步而已。”
    “王爷好雅兴。”
    两人皆为拆穿这显而易见的谎言。
    “殿下乃少年英杰,薛某实在佩服。”
    封于明轻笑一声,不带任何负面色彩。
    “那孩子,越来越像我三哥。”
    “陛下乃明君,能有两任明主,是封国之福。”
    这次是一声嗤笑。
    “或许吧。”
    “殿下。”
    封清歌看见候在御书房之外的人,眉头几乎打结。
    “你的伤好了?”
    “臣并未受伤。”
    将将伸出去的指尖微顿,封清歌打量着眼前人,心底复杂情绪涌动。
    “阿澜?”
    “臣在。”
    是景澜却又感觉不同。
    纤手藏于袖中,封清歌缓步走出御书房,景澜沉默跟在她身后。
    过分灼热的目光,让她有种回到了一年前的感觉。
    不难受,但也不算舒服。
    沉默坐于桌案之后,审阅近乎千篇一律的奏折,封清歌抿着唇瓣埋头两个时辰,总算是将繁琐事务处理完毕。
    按理说,这些奏折该由两位丞相挑选后再呈上。
    但父皇上位后,便将此规矩改了。
    如今到她手上,不仅要处理事务,还要处理各处寄来的请安折子。
    而这些折子上面,许多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比如某城新出了水果,随折子送来。
    再比如何处下了骤雨。
    事件虽小,有时却蕴含着琐碎信息。
    她耐着性子处理完毕,最后打开两本半加急的要事。
    还是汉城战事。
    即将入冬,北狄那边进攻越发凶猛,似乎拿定主意要在入冬之前有个结果。
    这次顶上卫长风缺的将军,作战风格谨慎,丝毫不贪功冒进。
    北狄人就像是在打一个加了几层厚度的乌龟壳,有气没地方发。
    两封奏折都是喜报,但封清歌却觉得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封于明领军方面的手段高超,攻打北狄之时,国库又极充盈。
    虽说才进行皇位更迭,朝政上有些动荡,但也并未损伤战力。
    即便这样也打了一两年才拿下北狄。
    如今不过才一年不到,北狄人不可能认输。
    这场仗,还有得磨。
    如有实质的火焰在眼中跳跃了片刻,最后沉寂为不见底的深色。
    “看看。”
    将奏折丢给一旁安静像是假人的景澜,封清歌丝毫不避讳地开始处理她自己的事。
    景澜仔细翻看后,直言道:“北狄似乎在酝酿大动作。”
    封清歌头也不抬地道:“汉城三面环山,易守难攻,你说他们准备做什么?”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凤眸轻抬,其中笑意未曾抵达深处。
    “驸马,许久未见,近来可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