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事情不是那么算的,后胡庄里很可能还有不少村民,他们是无辜的。另外内战中死伤的都是华夏子民。而且北洋军也算的上是时代的精锐,不可能采用对日作战时的战术。
华军和北洋军的人数对比为一点三比一左右。用来围困后胡庄兵力上并不占优,如果刘金标一意孤行、就是要突围,那华军还真拿他没什么办法。只是刘金标被吴长纯伤透了心,在迷茫之下决心死战,呆在后胡庄就是不走。
后半夜吕奉也没让后胡庄内的北洋军过舒服,照明弹和炮弹交替骚扰。第二天早上眼皮红肿的刘金标都有了主动攻击的念头。只是华军终于开始试探性攻击,转移了刘金标的注意力。
探测气球升空后为吕奉带来了后胡庄详细的情报,综合之前的信息,可以知道,被围困的北洋军属于北洋第三军第二十师。师长曹锟、副师长刘金标,第三军军长吴长纯,但不知道被围的后胡庄内有哪几名高层军官。二十师两个步兵团、一个骑兵团、一个炮兵团、一个工程营、一个辎重营,总人数一万三千人左右,从探测气球上看,并没有发现骑兵团的踪迹。另外,二十师装备齐整,火力相对强大,火炮、机关枪等数量不少,是个硬柿子。当然,凭借自己的一师,拿下后胡庄不成问题,不过伤亡就不敢说多大了。华军一项以炮火开路,洗刷几遍后再由步兵突击,通过迫击炮、轻机枪、冲锋枪、步枪和手榴弹等组成多层火力,击溃敌人的防御。在拥有装甲部队的时候进攻则是战车和步兵相互配合,不过,大部分部队还没有经历过步坦协统的训练,听说总参也没有将装甲部队扩大的意思。
即使如此华军的火力也让人头疼,更别说还掌握着天空优势,战场对于华军一方来书几乎是透明的,他们可以随时掌握敌人的行踪,并通过空中打击消弱敌人的士气。
只是北伐之前总参下发的一系列注意事项让前线的高层军官们畏首畏尾,尽量降低内战中的死伤,这是总参注明的最根本原则。只是这种纯官僚式的命令根本不符合战场实际,想让马儿跑,又不想让马儿吃草,哪有这样做的道理?
吕奉就处于这样的尴尬中,他根本想不出如何兵不血刃的解决战斗,还让死伤降低到最低。作为基因人,他不会在这种事情上思考太久,也不会顾虑官场上的细节,直接将自己的问题抛给自己的上级。
军方效率很高,一个小时内,这个问题从前线的一师,到第六军军部,再到集团军军部,最后传到总参作战室内。这是第二次北伐中第一次遇到这种问题,相信之后还会不断出现,之前的战斗中信阳的北洋二十一师抵抗并不激烈,在华军的打击下很快投降,这是个例,不能成为普遍现象。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吕梁之前的嘱咐,作为首长,他的每一句话都会被基因人手下们当成不可推卸的命令,必须得到彻底的执行。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件事从总参再次转移,不过在半个小时后就从吕梁那里回到总参。
前线的吕奉发出请求建议的电文,一个半小时后就收到了准确回复:“首先劝降,然后沉重打击敌人后再次劝降,如若不降,则彻底将其消灭!”
吕梁也狠了狠心,这是战争,不是小孩过家家的游戏,也不是大学宿舍里的争论。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不是一个士兵、一个军官、一个师长或者军长可以控制的,战争的方向掌握在政客的手里,只要掌控者决心继续战斗,士兵和军官就不得不继续厮杀。那则电文,也不过是为了尽快结束战斗,也许对于敌人来说,死在对方手里是对他们最大的人道。
劝降不需要使者挑着白旗提心吊胆的走到对方的阵地上,然后挺起胸膛表明态度,什么不投降玉石俱焚、投降则荣华富贵之类。两架轰一型改装的运输机搭载一万多分紧急印刷的传单飞抵后胡庄上空,不过这已经是当日中午时分了。
雪花般的传单从飞机上飘落,从华军阵地蔓延到北洋军阵地,到处都是白色的纸张,印刷精美的传单被后胡庄内的士兵抢来夺去,即使刘金标严令收集、不得传送传单、不得谈论其内容也无法阻止士兵们的热情。
后来经过调查,发现军队中的士气没有出现动荡,也就是说那些传单没有起到作用。原因很简单,士兵之中识字的还占不到千分之一,没有人知道传单上写的是什么,争抢传单是因为士兵们发现这些纸张非常柔软、印刷精美,看上去赏心悦目,用来收藏也是不错的嘛!而且有些奢侈点的,会尝试用这些传单擦拭屁股,竟然感觉无比舒爽!
华军以己度人,没有想到传单攻势根本没有起到作用,一个小时后的下午一点,吕奉再也无法忍受等待,一晚上加一上午的时间,根本没有一点战争的样子,简直对不起自己的职业!于是一师炮兵团在探测气球和侦察飞机提供的坐标下,经过计算后设定好射击标元,上百门火炮开始怒吼,作为主阵地的后胡庄左侧和南侧阵地被炮火覆盖,一天一夜忙碌后的阵地瞬间灰飞烟灭,还没有学会在炮火覆盖下生存的北洋军士兵们死伤惨重,平原地形的简易阵地上找不到一处可以藏身的地点,所有人都在冲击波和弹片中飘荡。
这就是华军一个师的火炮水平?这tm的比禁卫军那十八门克虏伯150毫米重榴弹炮更牛b,还仅仅是一个师水平的火炮,真是人比人气死人,袁世凯花了那么多钱购买的装备,仍旧在华军面前不堪一击!
尤其是看着一挺挺重机枪火力点飞上天,宝贝的马克沁变成了一堆堆零件,刘金标差点没忍住跑进战场抢回几挺重机枪,那些东西的重要性对于刘金标来说甚至超过了火炮,随着华军对于机枪的应用,全世界都看到了机枪对于战斗的作用,各国开始研究以机枪作为连排班的作战核心战术,并很快得到了不小的研究成果。(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五章 第一次亲密接触
北洋军一开始就聘请了大量的德国军事教官,后来又有大量英国教官加入,在陆军战术运用上基本与各国保持同步,当然也知道机枪对于战斗的作用。可惜它们在炮火中大量损毁,刘金标可以想象之后的战斗会有多困难。
刘金标没有下令炮兵团反击,在平坦的地形上,炮兵阵地没有高度带来的宽阔视野,无法定位华军的炮兵阵地,开炮只会暴漏自己的炮兵阵地,从而引来华军的炮击。经过多次战斗,华军中的许多秘密被外界得知,其中就包括它们牛b的不成样子的火炮,不但射程远、威力大、口径大,而且非常精准,听说跟飘在天空中的那些飞艇有极大地关系。历次战斗中,只要火炮开火,很快华军的炮火就会覆盖在自己的炮兵阵地上,甭提多委屈!
奇怪的是华军炮火离开前线阵地后却没有继续深入,后胡庄小的很,华军火炮应该可以完全覆盖,但他们没有这么做,刘金标隐约感觉到原因——他们是不是顾忌村庄里的平民?那么一开始没有攻击也是为此?妇人之仁!刘金标如此评价,战争嘛,哪有不死人的,顾忌这个、担心那个,还打不打仗了?
村庄内部没有遭受炮击,这让二十师的指挥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炮击过后刘金标立刻命令整理前线阵地,修补火力点,并命在村庄内待命的后备队抽调部分前去支援。很快前方阵地的枪声和炮击造成的损失结果都传到刘金标这里,死伤的情况让刘金标怀疑自己的二十师能支撑几天——一千五百人左右战死、二千人左右受伤,也就是说一轮炮击下来一个主力步兵团丧失战斗力。在强大的炮火面前,没有完善的防御工事,跟送死没有区别。
再艰难还得打下去,刘金标没打算就这么投降,作为一个军人,作为一个袁世凯一手提拔起来的军人,刘金标心里想的是杀身成仁、报效宫保大人的恩情。于是在长官的意志下,战斗变得激烈起来。
北洋军士兵们在残破的阵地上顽强狙击者攻击的华军士兵,十几挺幸存的重机枪成为阵地上防守的核心,突进到阵地三百米左右的华军被机枪的火力压制,只是宽阔的阵地正面上,十几挺机枪不能完全覆盖,许多防守漏洞被华军突入,华军的机枪也被冲锋的士兵架设起来,后方华军的迫击炮也瞄准了重机枪阵地,“嗵嗵”的声音不绝于耳,很快防守一方的火力就被压制。
“炮兵开火!”刘金标终于舍得让自己的炮兵发威,这是最后的底牌,只是华军进攻手段太过犀利,逼迫刘金标在第一次进攻中就亮出火炮。
“轰!”一枚枚野炮和山炮炮弹在华军士兵四周炸开,进攻为之一滞,眼看着战斗愈发激烈的吕奉不得已,下令炮兵压制敌军火炮。其实一师炮兵团早已得到了北洋军炮兵阵地的详细坐标,空中的侦察机俯视下,后胡庄一览无余。只是为了不使战斗更加激烈、不误伤后胡庄的村民,吕奉一直没有命令火炮轰击敌军炮兵阵地,现在嘛,顾不得那么多了。
华军第一次进攻暂且退却,就在刘金标感叹华军不过如此的时候,呼啸的声音从空中传来,一枚枚炮弹眨眼间飞过、疾速落在后胡庄中心的打谷场上,覆盖式的炮击让打谷场完全笼罩在爆炸中,火炮零件和炮兵残肢四下飞舞,附近的农房也因为爆炸冲击波而倒塌大片,土质或石质的农房结构根本挡不住剧烈的爆炸。
带有些许报复性的炮击只持续了五分钟,这五分钟内共有两百多发炮弹落在炮兵阵地上,造成的后果确实毁灭性的。五十四门火炮只有十五门完好,一千五百多人的炮兵中,具体操作火炮的士兵死伤二百多人,其余负责守护炮兵的步兵、后勤士兵等死伤也在一百多人。
炮兵的培养是北洋内部公认的耗费最大的兵种,熟练的炮兵更是无价之宝,火炮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到,但熟练的炮兵无不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培养和训练。不过刘金标来不及为自己炮兵的损失而痛心,因为士兵们终于在这次炮击后出现士气崩溃的迹象。
只要不是机器人军队、克隆人军队,再厉害的军队也有崩溃的时候,战斗到最后一人的事情实在稀少,除了当年的华国军队和被武士道精神洗脑的日本军队,想不出还有那支军队能办到这一点,被誉为世界第一陆军的德意志军队同样不行,事实上这可以说是属于东方人的专利。
北洋军相对强大是建立在军饷充足、训练严格、装备先进、士兵来源单一等基础之上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是无敌的,更何况面对的是同根同种的华夏人,输给他们,并不丢人。
着急恢复军队士气的刘金标在十五分钟后再次遭受重大打击,华军似乎明白了传单作用微小,于是派出了几十名大嗓门的士兵,趴在各处阵地上,手持大喇叭向北洋军阵地喊话:“北洋军的弟兄们,咱们是华军陆军第六军第一师,你们已经被围死了,再打下去谁也讨不着好!没有援军、没有后勤,没必要死撑下去。都是华夏人,放下武器的,咱们当他是兄弟,好吃好喝伺候着,想继续打的,咱们大炮的炮弹多得是,一人分一枚!”
后胡庄内的北洋军士兵目光呆滞,几次交锋下来,劈头盖脸的炮弹和子弹彻底将他们打懵了,那大炮,震得耳朵发麻,现在还听不清,有人帮忙翻译华军的劝降,这时再也不见军官们过来阻止。
有的人识时务,在打不过的情况下就会干脆利落的举手投降;有的人却越挫越勇,像杀红了眼的赌徒,不论是在大规模的战斗中,还是街头上两个小混混之间的打斗,这种人都是最难缠的一种。
刘金标就进入了这种状态,他到处游走在村庄内和外围的阵地上,红着眼大声嘶吼着,两名处于呆滞状态没有反应过来的低级军官被他干净利落的枪毙,终于,军法和刘金标的威望让这支部队再次运转起来。修补阵地、搬运死伤者、运送弹药物资,军官和士兵们在军令下麻木的忙碌,起码在刘金标看来,阵地再次固若金汤。
吕奉的眉头越皱越紧,这是逼着自己和他们硬碰硬啊,这样一来死伤可就大了!不过这里的战斗关系到河南整体战略布局,关系到与河北反华盟军的决战,关系到华国的生死存亡,现实要求自己尽快决定。
这是作为基因人的吕奉最擅长的一件事,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他就决定强攻后胡庄,在与指挥层简单商量战术后,下午三点十五分,华军发动了最大规模的一次进攻。一师投入了一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的兵力,隶属于二师的加强团全团出动,在一师炮火的掩护下从南边进攻,另外一师步兵二团作为后备部队,随之准备支援。
同属华夏人的双方都是这片土地上的精锐军人,战斗意志不分上下,杀红了眼的军人往往不顾身后、一往无前,专注于消灭眼前的敌人。但是装备水平和火力强度上的差异无法抹除,就是在单兵武器上北洋军也落后一大截,华军士兵使用的步枪在射速、射程和精准度上全面压制北洋军的m1988委员会式步枪,另外北洋军还装备一批曼利夏步枪、日本造毫米三十年系列步枪,当然,委员会式步枪是北洋军装备的主流。
防守一方的北洋军反而被压制的抬不起头来,华军趁机压低身子慢慢靠近,不算武器的差异,单兵素质上华军也要压制北洋军一头,精准的射击让抬起身子反击的士兵迅速被击中,失去了反制手段,炮兵被华军压制,北洋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华军靠近阵地,然后,大量手榴弹从天而降,后方华军的机枪和迫击炮也停止开火。手榴弹在北洋军阵地上接连爆炸后,华军士兵紧随其后,明晃晃的刺刀出现在幸存北洋士兵眼前。
“杀!”
刺刀带着大吼刺入敌人的胸膛,在军队中,最令人尊敬的不是狙击手,不是机枪手,也不是手持冲锋枪扫射的中下级军官,而是身经百战、面对敌人敢于拼刺刀并手刃敌人的老兵,他们无比勇敢、经验丰富,是所有士兵崇拜的对象,也是军官们尊重的对象。
当华军冲入阵地的那一刻,就意味着北洋军彻底失去了第一道防线,而且从第一道防线到村庄之间不到五百米,第二道防线同样被华军火炮蹂躏的不成样子,北洋军的失败已成定局。在华军士兵的喊杀声和冲锋枪“哒哒哒”的扫射声中,第一道防线上幸存的北洋军士兵大部撤入第二道防线,少部投降。
第二百六十六章 碰撞
奉上五一更新,看完别赶紧去玩,记得先投个。现在起-点515粉丝节享双倍,其他活动有送红包也可以看一看昂!
此时,士兵士气的下降和防线的崩溃就不是刘金标和几名亲信军官能够维持住的了,华军表现出了和传说中不一样的勇猛,他们不仅拥有压倒性的火力优势,单兵作战能力同样突出,而且敢于近战,这不是开战之前军官们嘲笑的那群少爷兵、在大炮母亲的呵护下连冲锋都不敢,相反,他们比自己更勇敢!
后胡庄战场呈现出一边倒的局面,在华军攻占第一道防线后,撤退到第二道防线的北洋军士兵没有停歇,继续后撤,这样一来就带动了第二道防线上的士兵同时后撤。恐惧和惊慌瞬间传染到整条防线上,刘金标枪毙了一名逃跑的士兵,然后再也不敢朝自己的士兵开枪,因为枪毙一名士兵后其余人看自己的眼神不对,包括部分中下级军官在内,紧握着手中的武器,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让人头皮发麻——这是战场叛乱的前兆!
一旦刘金标继续对士兵们强行施压,很有可能死在他们手上,气势上撤退的士兵压倒了刘金标等军官。于是,整个二十师的人从前线穿过后胡庄,全部向后方逃去,整个战线崩溃了。原地不动的刘金标表现出了东方人特有的悲壮,他遣散身边所有的士兵军官后,将手枪枪口对准了自己的额头,枪口上还能传来丝丝温度,万念俱灰的他没有多犹豫,近距离射击带来巨大的动能,子弹穿过头骨,从后脑钻出,带走一片血液和脑浆。
华军两个团一次强力冲锋就彻底冲垮了北洋军防线,但在这之前却有骚扰、炮击、火炮被毁、劝降等一系列铺垫。溃散的北洋军没有几人逃出华军的追捕和堵截,在身前脑后都是华军身影的情况下,北洋军士兵们明智的选择了投降。
此战让一师师长吕奉唏嘘不已,在兵力超出、火力占优的情况下,华军依然付出了两百多人伤亡的代价才拿下北洋军。事后发现,北洋军第三军军部、包括军长等人已经逃出生天,二十师师长曹锟也早已前往郑州,统帅二十师作战的是副师长刘金标,此人最后自杀身亡。吕奉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名悍将,作风硬朗,很适合华军的胃口。只是他盲目愚忠于袁世凯,根本没有分清个人仁义和国家大义之间的区别,作为一个军人,他是合格的,但是作为一个华夏人,他的作为很糟糕。
北洋军第二十师死伤四千七百六十三人,被俘八千九百余人,在内战中出现如此重大的损失,实在不是吕梁愿意看到的。而北方袁世凯的北洋集团整合大军二十余万、新招募士兵二十余万,在西方列强的支持下正对华国虎视眈眈。也许是所谓的“反华同盟”给了他信心,认为华国一定会失败,所以才以强硬的姿态面对华国的北伐。只是,这样下去遭受苦难的,正是华夏自身。
解决北洋第三军主力后,河南地区北洋军的军事存在降低到冰点,逃到郑州的吴长纯、曹锟等人手里不过几千人的兵力,表面上听从袁世凯的命令组织防御,内地里却做好了再次逃亡的准备。
第六军没有耽搁,以最快的速度继续向北推进,第二师的前锋部队在5月28日抵达郑州南郊,一路上没有遇到任何敌人。部队展开做好攻城准备后,却发现城里竖起白旗,几名刚刚剪去辫子,战战兢兢走出城来的老者大声呼喊:“北洋军跑光啦,我们投降!”
部队进城后发现,街道两旁站满了迎接的市民,而且全部剪去辫子。郑州人在满清官府和北洋军撤退后,一夜之间完成去辫工作,原先在官府里就职的低级官吏是最积极的一群人,甚至剪去辫子就是他们鼓动的。
河南之战结束后袁世凯干脆将苏北和安徽地区的部队也撤回山东,在徐州、临沂一带组织防御。华军也配合北洋军的善意,派出第五军从南京、合肥一线向北推进,派出第七军从盐城、淮安一线向北推进,将整体战线推进到连云港、徐州以南的黄河附近。(黄河故道)河南一线北洋军集结重兵依托黄河防御,将华军的推进阻拦在黄河以北。
袁世凯的主动放弃让华军在五月间占据了长江以北、黄河以南的大片地区,河南是袁世凯的老家,更是产粮大省、人口大省,安徽连接东西、江苏经济发达,失去这些地方、没有东北,袁世凯的北洋集团只占有山东、河北、山西、陕西和蒙古等地区,以这些地区的资源和经济条件,是无法供养近五十万大军的。虽然盟军大部分物资由海外运输,但粮食等可以就地获得的物资却由北洋集团筹集,这样一来日俄两军的粮草也由北洋解决,这些压力都要算在北方几省的平民头上。
后勤官对此愁白了头,袁世凯却对此视而不见,非但没有因为河南战败、失去安徽和江苏而痛心,反而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在他看来,华军必败,失去的早晚会拿回来,包括长江以南的富庶地区。他与刘金标的打算一样,那就是战后不履行与英法等反华同盟签订的协议,依靠华国经济和工业基础,他可以轻易武装起上百万强大的军队,而不是现在华国小家子气的五十万人左右。
现在反华同盟为了对付华国耗费巨额资源,听说英国人为了此事甚至延缓了几艘军舰的建造,难道自己违背约定后他们还有精力再来一次战争?
大肥羊啊大肥羊,反华同盟就是一个大肥羊,一个多月以来,武器弹药运输船源源不断的从天津靠岸,并一一装备盟军。袁世凯靠着地主之利,将物资中最好的都留给自己的军队,剩下的才分给日俄两军。现在盟军统帅、日本元帅儿玉源太郎还没有抵达,日本人和俄国人的抗议都被袁世凯无视。
这正是袁世凯兴高采烈的原因,他也是见过世面的人,能让他如此失态的,是足足可以武装五十万大军的武器装备。因为这个,他新组建的那二十万人不但因为资金充裕而迅速招募完成,还人手一支先进的步枪,马克沁、野炮、山炮都是按照第一军的标准配备,就是弹药少点,新兵们还没有进行几次实弹射击训练。
底气十足的袁世凯甚至没有惩罚吴长纯和曹锟这两名爱将,反而让其负责郑州以北的黄河防御线。随着日俄两军部队陆续进入关内,袁世凯以北京附近地区狭小、无法供养太多军队为理由,要求日俄军队开赴郑州以北和徐州以北的防御地区。从东京出发,还在海上的儿玉源太郎与袁世凯协商后,要求两军分别驻扎在河北邯郸和山东济南。
刚刚从东京出发的儿玉源太郎自上船后就一直站在甲板上喃喃自语,身边的侍卫和随从摄于元帅大人的威望不敢靠得太近。只是年老的身躯在飘荡的船上显得更加孱弱,似乎下一秒就会倒下。
事实上儿玉源太郎刚刚54岁,正值盛年,常年的征战让他身体非常虚弱,从倒幕战争、日清战争、甲午战争、台湾之战、日俄战争等一系列战争,被誉为日本陆军第一智将。
海风吹过,儿玉源太郎似乎有些摇晃,却被一把扶住,儿玉源太郎回头看了一眼,露出会心的微笑。
“元帅,您的身体与帝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千万要注意啊!”扶住他的是担任儿玉源太郎的副手、明石元二郎大将,此人被称为日本天才的特工王者,日俄战争时期资助发动俄国1905年革命,把俄国腹地搞得天翻地覆。而且之前黑龙会在华国的动作幕后,也有明石元二郎的身影。
儿玉源太郎点点头,说道:“扶我回船舱吧!”
终于坐回船舱的沙发,儿玉源太郎长叹一声,喝了口茶后说道:“身体不饶人,真想看到日本帝国再次崛起啊!”
“大元帅统帅反华盟军,击败华国指日可待,之后日本就可以分享胜利的成果,不但将战争中失去的都拿回来,还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元帅大人绝对会看到这一天的到来!”明石元二郎坚定的说道,在日本国内,与明石元二郎一样乐观的占绝大部分,与华俄战争失败后绝望的情绪笼罩在日本国内,剖腹自杀的每天都有几十人,维新以来的成果毁于一旦,日本还有什么希望?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这次起-点515粉丝节的作家荣耀堂和作品总选举,希望都能支持一把。另外粉丝节还有些红包礼包的,领一领,把订阅继续下去!】
第二百六十七章 远征舰队
奉上五一更新,看完别赶紧去玩,记得先投个月票。现在起-点515粉丝节享双倍月票,其他活动有送红包也可以看一看昂!
而**同盟建立的消息传到日本,绝望的情绪立刻转变为狂喜,所有人都认为华国在**同盟的围攻下必败,日本即将迎来大胜!仿佛过山车般的心情从谷底升到云端,让日本人昏昏沉沉理不清头绪,不过对于**同盟的要求非常积极。
上至天皇,下至普通日本平民,都对此保持最大的期望,没有一点会失败的想法。只有儿玉源太郎保持了一丝清醒,他曾想向山县有朋、向明治天皇表达自己的疑惑,但是看到狂热的情绪,最后还是退缩了。
现在面对自己的副手,一个值得尊敬的优秀帝**人,儿玉源太郎终于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我有点担心,帝国这一次的行动有些仓促了,华国表现出来的实力让人震惊,不论是海军还是陆军,包括统治天空的空军。一旦**同盟失败,英法等支持我们的列强就会失去所有的干涉能力。
“这不是危言耸听,二郎大将,从陆地上看,华国拥有五十万大军,皆是精锐,而且在装备上占据绝对优势。盟军虽然在北京附近集结了六十万大军,但其中袁世凯有二十万人是新兵,俄军中也有三分之二左右是从远东地区刚刚招募的新兵,刚刚换掉锄头、拿起步枪的士兵,能够发挥多少战斗力?”
“另外,英国联合十个国家,拿出海量资源支撑这次战斗,但我从情报上看到,装备盟军的大部分武器来自美国旧金山财团的军火工厂。美国人的军火工厂是为了日俄战争才建立起来的,生产规模有限,再加上跨越大洋的长途运输,就算盟军手里原本就有武器。就算在两个月内将盟军武装起来,还有多少能力应付大规模战斗带来的巨大消耗?战争不是儿戏,如此规模的战争需要的资源太多,我们在日俄战争中有所体会。难道二郎不觉得同盟支撑不起这场战争需要的后勤物资吗?”
明石元二郎也变得严肃起来,他是日本情报部门的领头人,当然知道许多秘密情报,只是之前没有像儿玉源太郎那样深度思考罢了。
“元帅,确实如此。盟军的战斗力和武器装备比起华军来都有差距,后勤运输线太长、美**工厂生产能力不足,都会给战斗带来不可预知的影响,这是盟军最大的软肋!不过,只要远征舰队击败华国海军,控制远东水域,来自美国的后勤物资就会源源不断的运到盟军手里,而且来自欧洲的运输船也会补充一部分物资的不足,应该可以保证战斗正常进行吧!”
儿玉源太郎摇摇头:“海战方面正是我最担心的部分啊,华军坐拥两艘超级战舰。再加上机动性能和航速超快的巡洋舰分队、驱逐舰分队,从质量上看远征舰队没有优势,虽然我不是海战专家,但也知道在海战中数量并不是决定胜负最重要的因素。”
华国两艘超级战舰是**同盟军不得不正视的问题,不解决这两艘战舰,就无法击败华国海军,不解决华国海军,就不能保证盟军运输线路的安全,就谈不上战胜华国。所以,此次**同盟作战的胜负手就放在了远征舰队身上。
儿玉源太郎似乎也知道自己再担心也没有用。对着思考中的明石元二郎摆摆手,轻声说道:“战争的失败让国人低落,如果没有一些刺激,恐怕日本很难再华国的重压下重新崛起。也许凭借这次机会赌上一把也是不错的选择。日本国土狭小、资源贫瘠,在崛起的过程中每一次战斗都是国运之战,不能有一点失败。所以,这一次让我们继续相信我们的国运、相信我们的天皇陛下吧。”
“嗨!”明石元二郎也变得坚定起来,既然胡思乱想没有用,那就坚定信念。凭借日本强大的国运。一定会在此次战争中胜利的!
“从清国北京传来的消息,袁世凯似乎在物资分配中做了不少手脚,开赴济南和邯郸的日俄两军甚至没有得到足够的粮食,分到的武器在火炮数量和弹药数量上都要少于袁世凯的北洋军,是不是发电文与袁世凯协商一下?”
“支那人就是不讲信誉,根本称不上文明国家!袁世凯难道不知道咱们这是帮助他进行这场战争吗?没有我们盟军,他早就被华国吞并!等我们抵达天津还要好几天,商讨对于这种无耻的人没有作用,等我们抵达后再解决就晚了,不能让我们打日本帝国的士兵饿肚子。直接给领兵的奥保巩大将、长谷川好道大将发电,士兵就地搜集粮草。”
儿玉源太郎的意思很明显,让日军就地劫掠平民,抢夺粮食供养军队。现在的日军终于抛开维护大日本帝国脸面这块遮羞布,光明正大的命令劫掠了。
地球另一侧的地中海南部海面,埃及亚利山大港,**同盟的远征舰队已经集结完毕。舰队的主力由英国人的军舰组成,在这个年代,英国人的海军冠绝全球,总吨位超过105万吨,海军基地和商船队遍布全球各个角落。为了组成这次远征舰队,海军大臣费舍尔从大西洋舰队和地中海舰队中抽调三十艘主力舰,其中包括十五艘战列舰和十五艘装甲巡洋舰,甚至于1906年4月下水的无畏号战列舰也成为远征舰队的一员。(无畏号于1906年12月下水,本书将其设定为4月,剧情需要,勿喷。)
远征舰队司令、英国海军上将纳塔尔将此次出击定义为维护英国世界霸权的一次清除行动,华国海军的存在就是英国全球战略中的一块伤疤,要多碍眼有多碍眼。在压制德国人的时候,英国不允许东方出现挑战英国统治秩序的存在。
舰队中不但有英国人的战舰,还有来自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十五艘主力舰,其中战列舰七艘、巡洋舰八艘,再加上驱逐舰、鱼雷艇等小型舰只,远征舰队共有战舰一百一十艘,纳塔尔上将在出击前的酒会上公开宣称,远征舰队甚至不用开炮,就能把华国人的军舰碾压。当然这是酒后的狂言,做不得真,却真实的表达了远征舰队狂傲的气氛。
“俘虏华国超级战舰”是远征舰队官兵中最流行的话题,各国官兵甚至开始因为战后超级战舰属于哪一国所有而展开争论。事实上这支舰队确实非常强大,除了英国人,别的列强拿不出这么大的手笔。欧洲人几百年的大航海让海军官兵具备超常的素质,这体现在单兵素质、作战能力和作战意志、经验等方方面面,就是在平时的训练航行中都能看出远征舰队于华国海军官兵之间素质上的差距,这是几百年积累形成的差距,无法在短时间内弥补。
华国五岳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