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辛亥之钢铁基地

第 74 部分阅读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伦点点头,说道:“鲁道头人,不瞒你说,上级交给我的任务就是联络这大山里的原住民,寻找日本人的据点。只要能够找到,华军就会派人前来围剿,为了让这片大山恢复平静,鲁道头人还得和我们合作。”

    “要我说干脆你们也提供火枪给我们,就你拿的那种,我带着族人们和他们干。要不是缺少火枪和火药,咱们也不用这么憋屈。”

    “日本人在这山里大约有一万五千名士兵,整个高山族就算全部联合起来,由华军武装,也不是训练有素的日本士兵的对手。这打仗的事,还是交给我们专业的士兵的好,头人也不愿意看到高山族人因为战争死伤惨重吧。我们需要你们帮忙找到日本人的藏身之所,毕竟在这大山中还是你们更熟悉地形。”

    从心底里讲,鲁道既不愿意相信日本人,也不愿意相信汉人,只是现在凭借自身的力量无法打败敌人,只能选择一方合作。比起凶残的日本人,眼前这两个人无疑给人更好的印象。长久以来,高山族人就处在与世隔绝中,文明的发展和人类的野心终于不可避免的波及到此,高山族人也从自身的小圈子中走出来,参与到更广阔的世界中。

    当天鲁道就挑出三个棒小伙加上自己,作为向导进入北方的山林,这里的地形与环境与缅甸丛林云南丛林都有所不同,姜茂盛的小队在没有向导的情况下很难完成任务。鲁道知道哪些地方有瘴气,哪些地方的原住民比较友好,从小周旋在这片大山中,每一寸土地都像自己的身体那样熟悉。

    七天后,就在劳伦越来越着急时,第一个日本据点终于进入眼帘。时间不能拖延太久,总参的目光不会完全放在台湾,随着远征舰队日益临近,华军的精力将暂时性的集中,所以最好能在海战爆发前结束台湾的战事。

    即使在这大山中日本人也非常警惕,他们将明暗哨洒遍周围几个山头,在渗透的过程中鲁道甚至看到了好几拨原住民的身影,这说明日本人拉拢了不少高山族人。从十里外的地方到日本人的军营,小队耗费了整整五个小时的时间,鲁道等人的隐蔽方法让人叹为观止,在大山中他们就是最好的猎手,走出大山,他们就是最好的山地步兵和特种兵的来源。

    趴在日军军营一千米外的地方,鲁道正拿着一个望远镜好奇的翻来翻去,然后学着姜茂盛的样子将望远镜放在双眼上,然后猛地收回,似乎被吓到,又有点不敢相信的样子,再次举起望远镜。

    姜茂盛观察,劳伦记录,其余队员周边警戒,半个小时后,小队更换一个观察地点,半天时间将日军这处据点考察的一清二楚。然后继续前进,他们跟踪一个运输中队顺藤摸瓜,相继找到了第二处和第三处据点。(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九章 日月之歌(四)

    电波从电台发出后小队和鲁道等人就找到一处藏身地点,准备休整半天后返回。在这颗大树后,近二十人的队伍显得非常沉默,众人都被之前看到的景象压得喘不过起来。

    “日本人都该死!”鲁道念叨了一句,双眼通红的看着劳伦,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相处,他知道那个手持步枪、满脸油彩的人不是领头的,身旁有些白净、名叫劳伦的才是。

    之前紧张的任务让人无暇他顾,完成后身心放松,这才抽出空来产生愤怒的情绪。那三处军营全都开辟在山谷之中,四周被丛林掩映,不靠近很难发现。每处军营可以容纳四千人左右,可以想象在这狭小的山谷中开辟如此大规模的军营,短时间内很难完成。

    事实上日本人能完工,完全依靠了当地原住民的力量,在火枪和皮鞭的推动下,只知道狩猎、火耕的原住民转化为高效率的建筑工人和矿山工人,代价是极高的死亡率。每一处军营都有几个填尸坑,日本人将死去的原住民抛入里面,撒上石灰,任其慢慢腐烂。

    劳伦都不知道这段时间是怎么挺过来的,第一次看到那些东西时要不是姜茂盛一把捂住自己的嘴巴,恐怕已经暴漏了。他迫使自己将思维放在侦查得知的军事情报上,日本人在山区拥有三个相对独立的据点,每个据点大约有四千人,外围五公里范围内都是日本人的哨所和巡逻兵,以当地原住民辅助。据点四周由坑道和土木火力点筑成的防御线。

    三个据点之间相距大约在六千米左右,呈三角形分部,很难一次性的将其包围,除非动用超过一个师的部队。但包围后也容易因为地形等原因导致敌人突围,在这茂密的大山丛林中出动大规模的军队,对于热兵器时代的华军来说就是个灾难。当然,如何围剿这群日军那就是总参和第四军军部的问题了。

    这样的地形对于两个山地旅来说也算得上是困难,最难的地方在于如何一次性的解决所有日军,不被其逃跑造成更多的麻烦;其次是如何让大军秘密靠近日军据点不被发现。从而在最近的距离上发起攻击;第三是如何运输那些步兵炮,要想攻破那三个据点,就必须要有步兵炮的配合,从侦查得知日军据点内是存在火炮阵地的。而且据点外围的工事也需要火炮来摧毁。但是在山地中运输步兵炮非常困难,许多地方驮马都无法通过,道路狭窄到只允许单人通行。最后的决定是携带火炮,道路的问题就交给工兵营解决,这是作为领导一贯的风格。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将其交给下属,怎么解决我不管,我只看结果。完成了固然好,完成不了就是下属你的能力不够、态度有问题。

    “鲁道大哥,这次又来麻烦你了!”这段时间马赫坡社群的村子成了华军和原住民的主要联络点,劳伦在姜茂盛小队的护送下多次出入此地,与鲁道和当地人早已熟知。

    “劳伦中校,感谢你们带来的粮食、枪械、弹药和军装,那些物资足够赛德克团的消耗,只是我们什么时候开始攻击?赛德克团已经集结了一天多时间。不能光看着消耗你们宝贵的粮食吧!”

    一段时间的交往使鲁道学会了不少汉人的词汇,这个“赛德克团”是在鲁道等当地头人的强烈要求下成立的。鲁道带回去的消息让所有的族人都义愤填膺,这些朴实的原住民爱憎分明,眼里容不得沙子,更不会对族人的灾难置之不理。赛德克族人很快组成了一支一千多人的队伍,准备开往日本人的据点那里实施报复,要不是鲁道觉得还是通知一声的好的话,劳伦就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看着赛德克人自己发动战争。

    出了一身冷汗的劳伦立刻将此事上报,再加上姜茂盛、宋浩等几个不安分军人的煽风点火,命令很快传回来。组建高山族军团的事情由劳伦暂时负责,姜茂盛小队充当教官。武器装备和粮食等物资随后运到,随同物资到来的,还有驻扎在马赫坡社群村子不远处的第一山地旅。另外。第二山地旅将从北部出发,一南一北夹击日军据点。

    拖延到现在还没有发动进攻的原因是因为高山族军团的数量不断膨胀,除了赛德克团外,还有阿美团、泰雅团、排湾团等共七个原住民军团,合编为高山师。这些民族都有很多族人被日本人掠走,再也没回来。以前就酝酿着反抗日本人的压迫,现在机会来了当然不会放过,总参也是考虑这些人的战斗力不错、日后都是好兵苗子(姜茂盛语),再加上从民族团结的角度考虑、围剿兵力不足的考虑,因此决定大量运输物资武装高山师。

    之前双方的兵力对比是华军两个山地旅,共一万五千人左右,日军一个混成旅、两个守备旅团,也是一万五千人左右。在山地环境中,华军重火力的优势将被压制到最低,单兵火力、战术运用和作战指挥将决定双方的成败,要想将日军全歼殊为不易。

    而现在加上高山师,七个原住民兵团共九千多人,即使仅仅经过简单的军事训练,狩猎者们也熟练的掌握了手里的步枪,姜茂盛称其为天生的战士,绝对不是夸大其词。如果运用得当,高山师将发挥奇兵的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华军在外面闹翻了天,据店内的佐久间伯爵当然察觉到了,在他的命令下,铁男少将、秋明少将和野间中将汇集于他的木屋,商讨外界局势的变化。

    从外边看佐久间的木屋只是占地宽阔,不过进入后就会发现别有洞天,日本风格的木屋里充满高档木材的香气,就算没有经过精心修饰,家俱看上去也让人舒心。内院是几处竹林,环绕之间是一个不小的温泉,佐久间这家伙即使在这种条件下也努力寻求极致的享受。

    两名千年僵尸般的艺妓轻轻地挥舞着折扇,音乐声中佐久间几人品尝着清酒,不加掩盖的和服露出大片皮肤,可以让大人们的身体与伴酒的艺妓亲密接触。

    今朝有酒今朝醉,或许是这几人目前的心态,据点防御森严,附近地形复杂、易守难攻,一万多名军人严阵以待,他们想不出这里会有什么危险,因此即使听到外界华军动向的情报,也没有茫然失措。

    “总督大人,之前的计算有误,三个据点的物资以目前的消耗速度持续下去的话,将在五个月内消耗一空。士兵和军官们受不了这里清苦的条件,因此在粮食、女人等方面弥补心灵的空虚,粮食和女人的消耗很快,我们要早作准备啊。”野间中将有些破坏气氛的说道,这几人中也许只有他还有危机意识,没有沉醉在灯红酒绿之中。

    “我们大日本帝国的士兵和军官决不能受委屈,他们的要求应该尽可能的得到满足,依我看不如减少对那些原住民物资的供应,他们人数超过三千,消耗的物资不再少数。而且这些人原本就是猎人,再让他们到山林之中狩猎就是,还能让据点周围的防御圈扩大。”秋明少将说道。

    “不错,秋明少将说得好,就这么办吧!”微醺之中的佐久间说道。

    “那对于那些活动频繁的华军呢,根据情报,至少有一万三千多人的华军集结在南北两侧,他们的目标肯定是我们。而且还有至少五千名原住民加入了他们的队伍,很明显,华军进入山区就在这几天,我们要想出应对之策。”野间中将有些不识抬举的继续问道。

    “我相信三位将军的能力,也相信士兵们的忠诚,即使华军找到我们,面对这样的防御水平,面对崎岖复杂的山路,他们还能发挥多高的战斗力?难道他们能把重炮运到这山里来吗?说不定到时候我们可以以逸待劳、趁势反击,将华军彻底击垮,恢复帝国对台湾的统治!”

    包括秋明和铁男在内都知道这是佐久间大人的醉话,如果说野间中将还抱有战胜华军的信念,那么秋明一道和铁男皆完全丧失信心,现在不过是陪着佐久间等待死亡到来的那一天罢了,之前的战斗完全击垮了他们的志气。或许还可以在华军的打击下幸存,不过那就是野间中将的事情了,自己还是好好享受现在的安逸吧。

    清酒味道混杂着脂粉味、男人的臊气,这个木屋让野间中将感到无比恶心,他想不到在这种关键时刻,军队上层还在这里昏天暗地,当他起身愤恨的离开时,身后传来佐久间一句迷糊的话:“野间中将,此处的防御本人完全交给你负责,所有军事上的行动你可以一手决断,铁男少将和秋明少将手里的部队也由你指挥,你可以任意使用物资用于军事目的,我不会干涉。战争结束后我会向上级请示,由你来接替我担任台湾总督,并尽可能为你谋取爵位,希望你不要辜负我的期望。”(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章 日月之歌(五)

    站在屋外默默关上房门,野间中将深深鞠躬,为了总督大人的信任,为了天皇陛下的荣光,他一定要击败来犯的华军!

    掌控大权的野间立刻按照自己的想法布置防御,三个据点的设置本来是为了更好的逃脱,但一个大胆的想法进入野间的脑海,据点所在位置相对平坦,出入口只有山谷两侧,华军一旦将两头堵住就很难逃脱。兵力分散在三个据点,也容易被华军各个击破。

    有了想法后野间立刻召集参谋人员商讨,并在此基础上制订了作战计划,秋明一道和铁男放手后其部下反而更信任野间中将的指挥。很快,命令就被传达下去,准备工作随即开始。

    以三名原住民加两名侦察兵组成的侦察小队被野间派出去,他们的任务是延伸到据点外围三十公里范围,尽早的发现来犯的华军。

    日军据点西南七十五公里处,华军山地一旅与高山师阿美团、泰雅团、赛德克团正行进在狭窄的山路上,并排最多两人让队伍拉成了细细的长蛇型,这样的队形、这样的地形,如果不进行周密的侦察,很容易遭受袭击。

    “旅长,信号非常不好,山地遮蔽了无线电波,看来我们需要改变通信联络方式了。”吕备也有些挠头,习惯了现代化的信息联络方式,转回人工传递真是不习惯。这山地中也不可能通过骑兵或摩托兵来传递,只能用士兵步行?

    双方将领的选择惊人一致,吕备也从原住民中抽调好手,与部队侦察兵组成侦察小队,不过华军侦察小队的组成是三名侦察兵加两名原住民。而双方第一波接触也在这些山地侦察兵之间展开,狩猎与反狩猎的战斗开始,这不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战斗,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动物就不在是人类的威胁,人类自身之间的战斗成了主题。

    鲁道头人坚决不担当赛德克团的团长。无奈赛德克团华军少校副团长成为团长,鲁道则跟随姜茂盛小队充当侦察兵,冲锋在最前沿。这只小队与宋浩小队都是特种兵编制,属于华军侦察小队中最精锐的两支。

    五人小队中。姜茂盛装备的是毛瑟98k改装的b1900狙击步枪,另两名特种兵装备的分别是b1900型冲锋枪和b1900型步枪。两名原住民中拿的都是步枪,鲁道头人并没有按照华军侦察兵来装备,许多武器装备需要时间来熟悉,并不适合鲁道使用。反而他习惯的短刀等狩猎装备更能发挥战斗力。不过,一支b1900型步枪被他拿在手里,还不管不顾的携带了三百发子弹,姜茂盛都担心的看着他,这么大的负重量,还要在山地穿行,鲁道头人行不行?

    事实证明鲁道头人在携带这么多弹药的情况下在山地中如履平地,一连三个山头过去大气不喘,真不愧是山地狩猎民族。不知不觉间姜茂盛小队已经超出其他小队很长一段距离,当天下午。正值盛年的鲁道头人还表演了一出手刃野猪的好戏,这个难度可比七百米外通过狙击步枪击倒野猪大得多。

    晚餐就是过滤后的冷水加生野猪肉,锋利的匕首剥开野猪皮后鲁道头人首先割下一小块放入嘴中撕咬,几下后估计还没有咬碎就咽了下去。姜茂盛在算是野外生存的好手,蛇蝎之类的野物没有少吃,在极端缺水的情况下还喝过自己的尿液。但没经过热量蒸煮的野猪肉很难咀嚼,而且还有一股强烈的骚味,为了补充身体的热量,也只能硬着头皮咽下去。(大家有没有看过描写亚热带雨林有野狼的小说?一起鄙视他吧!)

    晚上湿气大,一件雨衣盖在身上。四人入睡,一人放哨。作为侦察兵,要注意到所有的细节,包括不能生火、尽量少的留下痕迹、随时保持警惕等等。就算在睡觉的时候也不能深度入睡。一夜安全度过,第二天刚蒙蒙亮,姜茂盛小队再次出发。

    今天的行军更加艰难,鲁道头人说在这样的天气下就算是最好的猎手也不会贸然进山,从早上开始,小雨就下个不停。到上午十点左右小雨变成中雨,绵软的雨水渗透雨衣,贴着皮肤让人担心会不会感冒。热量迅速流失下小队不得不停止前进,寻找一处避雨地点等待雨水过去。

    前进中的山地一旅和高山师部队也被雨水阻挡,山地、大雨,简直就是部队作战最大的灾难,偏偏在这个季节,战略需要让吕备非常无奈。

    下午雨水过去,只是大山之中有升起薄薄的雾气,按照事先的侦察,日军三个据点位于阿里山北部、大甲溪和大肚溪之间的峡谷地带,这里正是中央山区的核心、地形最复杂的地区。当姜茂盛小队越过高山族的圣湖——日月潭之后,终于遇到了第一支日军侦察小队。

    与华军侦察兵比起来,日军侦察兵表现得非常业余,身上没有伪装,很远就能看到他们显眼的土黄丨色军装,而这这几人行动时发出巨大的声响,间或还有怒骂的日语和辩解的高山族语传来,似乎担心敌人不知道自己的位置似地。

    看来日军士兵和原住民之间的关系并不和谐啊,姜茂盛做了几个手势,包括鲁道头人在内的所有队员都表示明白,然后慢慢向自己的战术位置移动。再次感叹一下这些原住民对于战术领悟的透彻,姜茂盛慢慢拉动枪栓,笼罩在吉利服和枝叶伪装中的士兵和步枪,就算是眼睛最敏锐的雄鹰也无法察觉。

    日军侦察小队终于进入视线,三名原住民背着弓箭在前,从瞄准镜中可以看到他们一副不满神情,后面两名日本士兵的步枪微微抬起,与其说是警戒,不如说防备着前面的原住民同伴。

    略微移动枪口,然后果断扣动扳机,一发子弹穿越时间、划破空气,钻进一名日军士兵的眉心。紧接着另一侧传来枪响,第二名日军士兵倒地,然后就见鲁道和另一名原住民突然从路边钻出来,将步枪对准三名来不及摘下弓箭的原住民,看到草绿色的两个人,三名原住民立即跪倒在地。鲁道怀疑他们不是因为自己手里的枪械,而是因为路边的野草变成了人——那应该是妖精一类的吧!

    “队长,怎么处置这三个人?”战斗在不到两分钟内结束,三名日方原住民成为战俘,现在不是犹豫的时候,枪声很可能将其他的敌人引过来,必须尽快做出决断。

    “让他们走吧,嘱咐他们一下不要继续帮助日本人,不要作恶,不然会被大山的精灵再次捕捉。”姜茂盛也调皮了一把,这种说法甚至让鲁道都有些相信这大山之中有精灵了,那三名原住民更是深信不疑,多次叩首后逃入大山。在这种近似信仰般的强制下,相信他们不会再次帮助日本人。

    没办法,侦察小队不可能携带战俘,要说就地将其击毙,姜茂盛还做不到这一点,他们也是日军欺压下的族群而已。

    薄雾笼罩下的大山在十五分钟后再次传出枪声,姜茂盛小队再次中奖,不过他们遇到的是两支小队。简单的伏击设置后,四名日本士兵丧命,不过这次战斗让姜茂盛意识到他们小队进入了日军密集的地带,不能继续前进,必须等待后方华军侦察小队。

    姜茂盛知道华军共派出了一百支侦察小队,每队五人,共五百人。按照现在看到的日军侦察小队密集度,估计不会比华军人数少,这一个山头就碰上了三支日军小队,看来距离日军据点不远,也不差这一时半会。

    五人隐藏在茂密的山林中,身上的伪装让他们和环境融为一体,看到附近一支日军小队经过,姜茂盛还是担心不已。日本士兵不足为患,那些原住民可是老练的猎手,眼神毒的很,不能排除被发现的可能。

    三十五分钟内,三支日军小队从身边经过,阳光驱散了薄雾,温度开始急剧上升,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流下,水分的流失让姜茂盛忍不住想喝口水,看到鲁道轻轻的****枝叶上的水珠,姜茂盛也有模有样的学着。直到后方多处传来枪声,姜茂盛等人才从藏身的地方钻出来,寻找狩猎目标。

    不少日军小队都被那些枪声吸引,后方过来的华军侦察小队终于与日军侦察小队遭遇,而且双方交战的地点与姜茂盛小队越来越近,现在与敌人交火就不怕被包围,姜茂盛小队也可以大战一场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一章 日月之歌(六)

    谁先发现对手谁就能占据主动,谁先击中对手谁就能取得优势,再次交战,日军小队中的原住民也开始反击,两名日本士兵在子弹从身旁掠过后,傻傻的端着步枪大声向子弹射出的方向冲击,就像被惊扰的野猪。

    拥有野猪突击的勇气,却没有野猪厚实的皮毛,两名日军士兵很快倒地,姜茂盛大喊一声:“鲁道大哥!”然后做出几个手势,鲁道和另一名原住民学习汉语的速度不快,领悟战术手势的天分很高,小队按照部署迅速向那三名日方原住民追击。

    原住民的伤亡不可避免的出现,敌人在山林中灵活的穿行,躲在树后射出冷箭,在距离过近的情况下也会对姜茂盛小队形成威胁。手持冲锋枪的队员不得不射出一梭子子弹,将那三人压制,鲁道两人顺势出现在敌人身后,连续三轮射击将敌人射杀。

    第一次在实战中使用枪械,鲁道两人表现的算很不错,虽然在十几米距离上、敌人被压制的情况下六发子弹才射杀三人,但还是得到了姜茂盛等人的赞扬。事后鲁道说如果是弓箭,他可以在第一时间将敌人射杀,不过还是肯定了枪械的优点,尤其是姜茂盛开玩笑说收回枪支后,鲁道紧紧地将其抱住,一副抱着自己老婆的模样。

    散布在长达十几公里长的战线上,山头之间不断传来枪声,一个多小时后枪声渐歇,华军小队取得压倒性的优势,事后统计,在第一次接触中,有六十五名敌人被击毙,这一下就是21个侦察小队。华军死伤四人、其中原住民一人。战斗地点距离日军据点十七公里左右,负责联络的侦察兵爬上山头最高处也没有收到无线电波,只能快速步行在侦察小队和大部队之间传递消息。

    之后的战斗更加密集、更加复杂,华军侦察小队和日军侦察小队在这十五公里距离、上百公里方圆的范围内展开了伏击和被伏击之间的战斗,狩猎一方随时有可能变成被狩猎一方,呆萌的日本士兵也在这侦察战中迅速成熟。知道自己在这大山之中并不适合猪突战术,开始向原住民和对手学习起来。

    南方传来的枪声让野间中将更加紧张,最近的枪声就在据点外几公里的位置,说明华军主力即将抵达。战前的信息优势将成为战斗结果的关键因素,野间毫不吝啬的再次派出一百支侦察小队还有全部原住民,再加上第一波一百支侦察小队,据点外共有一千名日本士兵和四千名原住民组成的侦察大军。

    压力越来越大,体力的消耗还在其次,精神上的紧张无法平复。随时都有可能从树后或草丛中射出一颗致命的子弹、或者涂抹着毒药的箭矢,原住民在与人类战斗时不需要猎物的肉和毛皮,因此可以放心大胆的涂抹最毒的毒药。

    白天十个小时的紧张战斗让鲁道都无法继续坚持,一名被冷箭击中的队员需要及时修养,虽然鲁道找到了可以解毒的草药,但那名队员还是失去了战斗力。姜茂盛粗略算了一下,一天的战斗中他们小队与十五支日军小队遭遇,共消灭敌人七十五名。日军一方的原住民似乎也杀红了眼。或者说沉醉在战斗的乐趣中,双方都毫不留情的使出致命的杀招。

    虽然弹药、补给足够。但人毕竟不是机器。累极的鲁道蹲在草丛中,剧烈的喘气声都有可能被敌人发现,树杈上的一点不正常都有可能是伏击中的敌人,泥土中站起一个泥人也不需要惊讶,复活的尸体也不是丧尸,双方都在利用丛林中每一个细节。力图用最小的代价消灭敌人。可以肯定,战斗之后幸存的战士都将成为最优秀的丛林战专家,并将此战铭记于心。

    姜茂盛小队和宋浩小队还好一点,一天的战斗没有出现战士死亡,受伤者都受到了救治。其余华军小队死伤已经超过一百人。虽然已经消灭了日军四百多人,但还是受到巨大的压力。日军的人数似乎没有减少,这意味着非常靠近日军据点,更意味着战斗会更加激烈。

    最娴熟的原住民猎人也无法通过痕迹寻找敌人逃走的道路,无处不在的战斗让痕迹变得模糊、复杂、无法辨认,碰到什么敌人就转换目标,不必执着于同一个敌人。不过,姜茂盛小队和宋浩小队还是成为了公敌,因为他们吸引了大量的仇恨。许多日军小队碰面后简单交流,发现双方拥有同一个复仇目标,逐渐的,追击姜茂盛小队和宋浩小队的敌人呈滚雪球式增长。当姜茂盛小队终于甩开敌人的追踪,等到天黑降临并找到一处藏身地点时,他们再次击毙十五名敌人,同时小队有三人受伤,弹药所剩无几,好在鲁道头人携带的大量弹药消耗不多——他更喜欢伏击后用短刀结果敌人的性命——可以提供给其他使用相同口径弹药的枪械。

    将几只昆虫塞进嘴里,姜茂盛接过了鲁道递过来的几只野果,酸涩、却足以果腹。在缅甸丛林中的历练让这几名特种兵存活下来,不过敌人比缅甸的英军更狡猾、作战意志更强烈、学习的速度更快。

    在野间中将的调教下,日军士兵的士气在逐渐恢复,他们在战斗中虚心向原住民同伴学习,用血的代价从对手身上学习,入夜后野间中将再次为外围的侦察兵补充兵员、弹药和补给,并带回受伤的士兵进行救治,在军营中大肆宣传击败华军侦察兵的消息,即使这不一定是真的,即使很多伤兵在哭嚎,日本士兵们还是选择相信,并以那些伤兵为荣、以战死沙场为荣。

    野间中将没有选择空虚的口号来激励士气,而是用战斗的虚假结果、丰厚的金钱物资奖励来鼓舞士气,并提升了多名战斗中立功的士兵的军衔。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让日本士兵们疯狂,他们都是穷苦日本家庭出身,看那些奖励,此战之后不难让自己的家庭得到改善,甚至成为富裕之家!同时回来的伤兵还带回了华军并不是无敌的消息,他们在白天的战斗中也有不小的死伤,在战斗中他们无法运用那些重炮,无法运用坦克,无法运用飞机和飞艇,甚至没有遇到泼洒子弹的重机枪,虽然仍旧在单兵武器上落后,但华军的火力还是被消弱到最低,这让日军有了与华军碰撞的本钱。

    夜间的战斗暂时停息,但后方的山地一旅却在夜色中行军,前方侦察小队传来的情报表明,距离日军据点外围的战场已经不足十公里,而且战斗非常激烈,日军派出了几千名小队组成的部队围剿自己的侦察小队,也就是说日军的主力就在附近。

    山地一旅炮兵营携带的七十五门步兵炮拖累了大军的速度,吕备命令炮兵营在阿美的保护下正常行军,其余部队加快速度、轻装前进。山地一旅的部队表现出了不亚于高山师的移动速度,尤其是携带重机枪和迫击炮的士兵,他们分别携带不同的武器零件,在行军中每隔一段时间更换负重物品。沉重的枪管、支架、枪身、炮筒、底盘等零件将会组成火力打击单元,对轻装部队来说是最重要的火力支援手段。另外负责搬运弹药的士兵忍受着肩膀上传来的剧痛,同样没有落在大部队后面,弹药箱甚至比武器零件还要沉重。

    士兵们还要小心脚下的道路,松脂、松枝和棉布组成的火把照明度并不足以照亮脚底下每一寸土地,在山谷、半山腰等穿行的士兵稍不小心就会被路边的尖锐的岩石刺中,或者滚落到一侧的山谷里。这时大部队还不能停下帮忙,以免造成狭窄道路上的堵塞,只能靠他们自救。这也是为什么不能在夜间急行军的缘由,问题太多,意外太多,不过这些在任务面前都得让路,或许士兵们也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整支队伍除了脚步声和喘息声外没有其他声音。

    单靠自己的山地一旅和三个高山团的话,兵力并不充沛,在火力不足的情况下很可能出现较大的伤亡。不过吕备实在是联系不上从北边进攻的山地二旅,双方在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无法配合作战,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夜里凌晨一点,疲惫的山地一旅主力终于与侦察小队汇合,吕备顾不上休息,趴在地图上,一面汇总着情报,一面与参谋们制定作战方案。

    双方侦察小队交叉的方圆七十公里范围内,华军侦察小队目前大致占据着南侧三十公里左右的地区,其余被日军占据,当然这是相对的,即使在华军范围内也有一定量的日军,双方互相交叉,就算是在华军最后方也不能说是绝对安全的。

    侦察兵的伤员们因为大部队的到来可以得到比较好的救治,战地医院很快在简陋的条件下建立起来,医护兵们和许多军官士兵一样顾不上休息,就进入了紧张的救治工作中。华军士兵最幸运的是他们有很多特效药可以让伤口不发炎、最终保存性命,青霉素等特效药只有在华国才能生产,极少量的在西方市场上供应,却在华军军队中大规模使用。(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二章 日月之歌(七)

    华国拥有无数西方列强觊觎的技术,在公开的技术和产品之中,青霉素就是最受瞩目的之一。华国最大的药品生产商惠瑞制药公司吸引着大量的间谍,云南白药、威哥等其他产品也被列入必须得到的技术名录之中。

    各国对华国进行严密的经济封锁,但是青霉素等产品却不在封锁之中,华国以极高的价格向西方出口这些特效药,列强们却不得不捏着鼻子承担那些药品的高价格。不论是在民间还是军方,特效药都是他们追求的目标。尤其是威哥,在西方民间的声望更高,美国代理商,旧金山财团下辖的旧金山制药公司单单凭借这一种药品、或者说保健品就能每年为财团贡献五千万美金的收益。

    由此可以想象华国那些技术中隐含的超高利润,**同盟中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只要夺去了华国惠瑞制药,就能弥补同盟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