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辛亥之钢铁基地

第 92 部分阅读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虢可以在气势上与刘在世抗衡,朝鲜共和国的陆军可以说是金钟虢一手创办,掌握军队的他拥有仅次于刘在世的威望。(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二章

    “得——!我的军团只要十天就可以做好进攻准备,板门店地区已经布置了两个步兵师的部队,其余部队也在向开城等地开进。只要后勤补给跟得上,我的军团可以在半个月内攻破汉城!”河东讯立刻跟在金钟虢后面叫嚣。另一位军团司令姜席间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主攻部队应该由我们军团担任,我们军团接受华国训练最久、成立时间最长、火炮等先进装备最多、战斗力最强!”李光竹立刻提出不同意见。

    三位军团司令中,河东讯和姜席间属于金钟虢的心腹,对其言听计从。而李光竹则是刘在世的人,为了消弱金钟虢的势力,刘在世想尽办法才让李光竹成为一支军团的司令,并利用自己的权利,将大部分华国援助物资军火送到李光竹军团上。如果没有刘在世的支持,李光竹绝不敢和金钟虢对着干。

    金钟虢只瞅了李光竹一眼,就让他浑身冒汗,自己就像一只野猪,被猛虎盯上!几人争论不休,刘在世也没有干涉,谁能在统一之战中获得最大的功劳,谁就可以在以后的政局中占据有利地位,这种时候可不能让步。

    “啪!”一声巨响让会议室安静下来,一点红宋知晓突然站起来,大声说道:“呀,我说哥哥们,你们考虑过后勤补给的问题吗?三十万大军消耗的物资有多少?大规模进攻后需要的物资有多少?如何保证后勤补给线的通畅?没有华国的支援,共和国将会陷入大规模的饥荒之中,更别说供应军队作战!将华国撇开,独自进攻真的好吗?”。

    宋知晓的地位很特殊,她在共和国内部担任物资管理处处长,虽然是个很小的职位。但权力非常之大。所有来自华国的物资援助,都得经过物资管理处的手向下发放,粮食、油料、武器弹药,甚至小到手纸牙膏,这就意味着宋知晓掌握着朝鲜共和国的命脉。而且她在这个位置上别人无法撼动,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宋知晓与华国总统夫人吴月之间密切的关系。

    当初在上海的时候。偶然的机会吴月听说了刘在世等人刺杀日本首相的事情,华国人在报纸上将其称为“韩流!”对韩流很感兴趣的吴月专程前往上海会见这几名英雄,并于宋知晓一见如故。吴月对记者说,宋知晓是女中豪杰、现代的穆桂英,从而使宋知晓名声大噪。

    有了这层关系,宋知晓在朝鲜上层的地位就变得稳固起来,她没有权利欲,不屑于这些男人争权夺利,平时对于刘在世和金钟虢的要求。只要是合理的都会满足。而且她懒惰的很,在高层会议上经常睡着。但是宋知晓在朝鲜民间的威望不亚于刘在世,朝鲜人民将宋知晓誉为“天使”,有了这个美丽的女人,才保证了朝鲜民众不受饥荒的威胁,才让贪污救济粮的官员受到惩罚。

    刘在世讪讪一笑:“呵呵,懵知晓不愧是女中豪杰,你说的很对。大家先不要争吵。池螫针哥,你先拿出一份后勤补给计划。然后我们根据这份计划向华国提供物资请求。至于撇开华国人独自行动,本人还是没有那样的想法的,华国对于我们就像大哥一般的关系。那个啥,池螫针啊,会后邀请华国驻朝鲜领事邓朝先生,我会亲自向他解释我们的行动。并请求华国的支持。”

    本来就没想撇开华国,也无法撇开华国,刘在世召开此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试探众人对于华国的态度。目前看来除了宋知晓之外,所有人都没有在乎华国的态度,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说明高层内部没有受到华国太大的影响。即使内部有矛盾,也比华国掌控自己的命运好!至于宋知晓,一个女子,她的影响力早晚会消除,只要找个机会让自己人担任物资管理处处长,就可以最大限度的消弱华国对朝鲜的影响。到时候高层知道朝鲜是华国的支援才能维持,中下层却只知道是因为我刘在世,你们才没有被饿死!

    散会时池螫针小声的嘟囔几句:“这群孩子们呐,根本没有把我放在眼里嘛!我这个老大哥看起来一点威望都没有,失败啊,失败!”

    板门店武装冲突后,华国驻朝鲜领事邓朝就将相关信息传回了国内,然而随着朝鲜局势越来越紧张,国内至今没有明确的答复,这让邓朝心急如焚。尤其是昨天池螫针邀请自己参加晚宴,期间刘在世向自己隐晦的提出了主动攻击大韩铭国、武力统一朝鲜半岛的意思,邓朝无法当场答复,只能想办法拖延。

    之后邓朝敏锐的感觉到了刘在世、金钟虢等人正在试图脱离华国的控制,之前的谈话就是最明显的信号。之前有什么事,不管大小,刘在世总是先与自己商议,但这一次没有。看池螫针、金钟虢等人坦然的表情,说明他们早已在内部达成一致,才向自己透露消息。

    邓朝应该感到幸运,刘在世没有发动战争后才通知自己!朝鲜不可能脱离华国单独存在,没有华国的支援,朝鲜将在一个月内崩溃。但是,他们的领导人野心越来越大,失去控制的刘在世将给华国造成巨大的麻烦。

    问题是华国不可能放任朝鲜共和国不管,朝鲜半岛的战略地位极其特殊,它顶在华夏的眉心上,时时刻刻威胁华夏的安全。历史上日本屡次入侵华夏,都是通过朝鲜为跳板进行的。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帮我联系宋知晓,我要知道他们内部到底发生了什么!国内为什么还不传来命令?难道等着战争爆发才会重视吗?”。邓朝对手下陈赤赤下达命令后忍不住发火,以他的能力,似乎不足以控制这么大的局面。

    “老大,宋知晓过来了!”就在这时,邓朝手下王捡漏进来汇报,不用邓朝派人,宋知晓已经主动跑过来,即使宋知晓再懵,也知道目前局势的紧张。

    宋知晓走进屋子,摘下头上的帽子、脸上的口罩,一脸紧张的看着邓朝。作为曾经刺杀日本首相的一员,宋知晓具备一些秘密行动的素质,知道最好不要让别人发现自己来见邓朝。

    “刘在世、金钟虢已经做好打算开战,只是因为我的阻拦,暂时没有下定决心。军队的进攻缺乏不少物资弹药,这是制约他们下定决心的关键。但我不知道后勤的问题会阻止他们多久,我隐瞒了部分后勤仓库的物资数量,实际存储的物资可以提供三十万军队一个半月的作战消耗,这足以使金钟虢下达进攻命令。”

    邓朝安排人送走宋知晓,向国内汇报情况后再次询问国内的应对办法。其实国内也因为朝鲜问题乱作一团,大量信息送到吕梁的装甲列车上,所有人都在等待吕梁的决定。而吕梁却因为是否开战犹豫不决。

    “吕敏,你帮我分析一下,看看有什么办法化解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智囊参谋们不在身边,吕梁只好让通过吕敏的分析,尝试打开自己的思路。

    “是的首长。我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日本和美国会不会武装干涉朝鲜战争,我们无法控制刘在世、金钟虢等人使其放弃武力统一的想法,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卡住物资供应以威胁刘在世,但据我所知,朝鲜已经储备了大量的物资,至少可以使朝鲜共和军一个多月作战使用,朝鲜邓朝传回的情报也证明了这一点。”

    “既然战争不可避免,我们就只能想办法尽快的取得战争的胜利。大韩铭国军队战斗力不强,金钟虢的军队就可以解决他们,如果美国和日本干涉,恐怕朝鲜军队难以抵挡。”

    吕梁点点头,吕敏的分析让他的思路清晰起来,日美干涉的手段决定了华国的行动方式。如果朝鲜在日美的联合打击下失败,华国只能派兵进入朝鲜战场,这样一来战争的规模不会小,而且很有可能演变为中日美国家之间大规模的战争,这是华国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另一种干涉手段是日美向大韩铭国提供支援,然后通过朝鲜共和国和大韩铭国打一场代理人战争,这样的情况是吕梁最想看到的,以金钟虢等人的能力、朝鲜军队的战斗力,绝对可以把大韩铭国军队打趴下。

    不过还存在第三种情况,美国提供后勤支持,由日本人派兵进入朝鲜半岛,然后与大韩铭国军队联盟,共同对付朝鲜军队。这样一来金钟虢手下的兵力就会不足,朝鲜军队不一定能抗住日韩军队的联合,要知道日本有大量经验丰富的老兵,一旦得到美国充足的后勤支援,就能发挥出巨大的战斗力,这对没有多少实战经验的朝鲜军队来说不是个好消息。

    三种情况,其中两种对华国不利,吕梁的打算是尽量争取局势向第二种方向发展,最坏的情况也是第三种,但决不能让第一种情况发生!(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三章 愤怒的公牛

    1908年9月12日,刘在世通过专门线路,公开向吕梁提出武力统一朝鲜半岛之事,仍在列车上的吕梁作出决定,支持朝鲜的行动,并全力提供后勤支持。既然战争不可避免,那就做好最充足的准备,一口气打垮大韩铭**队!

    华**方总后勤部立刻开始筹集物资,从上海港装船,首批三百辆汽车、一千吨油料、四百万发子弹、十五万发炮弹、十万吨粮食等物资由运输能力强大的运输船装载,可以在战争开始之前以最快的速度运抵朝鲜共和国。

    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东北地区,先行建设起来的多是重工业企业,超过一半的物资还需要从南方筹集。不过便利的铁路、海路交通让后勤部门稍微宽心,而东北沈阳军工厂和大连军工厂都可以提供枪械、弹药、中小口径火炮等物资,可以从丹东的边境大桥直接交到朝鲜共和军手上。

    朝鲜经济基础薄弱,少数轻工业企业还是在华国的支援下建立起来的,部分接受了日本人的遗留财产,其中大部分分布在平壤和汉城周围。也就是说,朝鲜人除了一部分粮食外,所有的军事物资、包括军装水壶军靴等,都得从华国运输。这对华国后勤部门是个不小的挑战,他们将此次行动看做一次演习,磨合后勤系统,寻找存在的问题,为以后更大规模的行动积累经验。

    总参谋部准备调集一支两百人的军官团,名义上是战地观摩团,实际就是协助朝鲜共和军的参谋。金钟虢等朝鲜军高级将领本不是军人出身,虽然在华**事学院进行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但能够掌握多少实在让人担心。

    9月13日,刘在世在《朝鲜时报》上发表文章。声称朝鲜半岛历史源远流长,底蕴深厚,作为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和单一民族,朝鲜人民不能容忍一个民族被两个国家人为的割裂。这是对民族的犯罪,是对人民的犯罪,所有反对半岛统一的人都应该自裁谢罪!促使半岛统一是朝鲜共和国政府的最高使命。是包括刘在世在内所有朝鲜民族人民的共同责任,不论时间有多长,不论困难有多大,共和国政府都会将半岛统一进行到底!

    这已经是最明显的战争信号,消息传到美国代总统菲尔班克斯这里时让所有的幕僚和总统内阁成员都大吃一惊,美国总统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整个美国都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虽然美华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但所有美国人都不想和一个军事强国进入战争状态,更不想为了遥远的远东一个半岛而大打出手。闷声发大财才是所有美国人的愿望!

    “谁能告诉我远东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朝鲜半岛发生这么大的事,我作为总统,难道等到美国被拖入战争时才被通知这件事吗?”白宫总统办公室,菲尔班克斯将一份文件摔在桌子上,愤怒的表情就像一头公牛!

    菲尔班克斯大怒,只是面前的内阁成员和幕僚们同样不知道,看他们疑惑的样子,知道的比菲尔班克斯还少。

    “也许。我们可以向驻日本的爱德华领事询问一下,他应该知道所有的内情。”看过那份文件后众人也是一副愤怒的表情。很明显,有两种可能,一是日本人抛开美国独自挑唆鲁武宣,一是驻日美国官员擅自行动,挑起事端,现在看事态超出控制。于是把皮球踢回华盛顿。但绝不可能是鲁武宣的单独决定,这个人根本是个草包,很聪明、很能说,但也很听话。

    “朝韩两国边境上有明显的铁丝网隔断,大韩铭国士兵怎么会误入朝鲜领土?远东发生的一切。都有阴谋在里面!”

    有没有阴谋等美国领事爱德华的汇报就可以知晓,菲尔班克斯阴沉着脸,站在窗前看着外边的草坪。代替罗斯福担任总统后,他就感觉力不从心,之前的一切都是罗斯福的班底,他作为副总统没有一丝实权。担任代总统后更像个鲜艳的花瓶,被所有人摆在这个位置上,除了观赏外没有别的作用。

    所以菲尔班克斯想改变这种状况,他想在明年的总统大选中有所作为,真正的成为名副其实的美国总统,而且他也得到了不少人的承诺,旧金山财团等就明确表示支持自己成为下一届美国总统,条件是缓和与华国之间的关系。这很简单,那些财团在华国、在远东具有重大利益,他们绝不想看到因为战争爆发而导致利益受损。

    想到这里,一个想法从菲尔班克斯的脑海中冒出来,有人支持自己,就有人反对自己。国内希望对华强硬的人也不在少数,最具代表性的军火工业财团,战争爆发对这些人最有利,他们可以利用美**队扩充的时机大发利市。

    “难道是军火财团刻意挑起的朝鲜半岛边境冲突?这么做对他们确实有很大的好处,一是可以打击自己的声望,让自己在下一届总统选举中失利,二是促进美**队大规模扩充,即使美国不加入战争,武装大韩铭国或者日本都会让他们获利匪浅。”菲尔班克斯摇摇头,一切都是猜测,还要等待日本方面的消息才能确定到底发生了什么。不过爱德华领事也不一定可信,都是那个可恶的“代总统”名号,让自己在政府内部没有多少班底,控制力低到极点!

    日本浦口美国领事馆,爱德华正焦急的等待眼前的神秘人开口,他的心情不能不急切。当初答应这个神秘人的要求,并进行了一番布置,没想到事情会演变到现在这种程度。情急之下将汇报传回华盛顿后,爱德华就发现神秘人登门。

    所谓的“神秘人”有名字,有身份,驻日武官卡特中校。神秘的是他的来历,一个月前卡特中校找到自己,并出示了一枚徽章,这是一种美国家族徽章,爱德华不是菜鸟,而是浸yin政坛数十年的老手,他认得那枚徽章,也知道徽章代表的家族。

    “只要爱德华领事配合我,事成之后领事先生如果想继续在政坛发展,我们保证你有一定的可能成为美国总统。如果想退休,家族顾问、商界或者养老,都能让你过得非常满意。”知道卡特要做什么事后,爱德华的第一反应是拒绝,但对方背后的家族背景让他犹豫。

    随后卡特提出的条件让爱德华心动了,这个家族一定会说到做到,他们的信誉是能在美国站稳脚跟的原则之一。

    爱德华想不到的是,局势会发展到现在这种地步,自己的私心甚至会成为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想到这里爱德华就浑身发抖,能够挽救他的,只有眼前的卡特中校。

    “属于你的工作到此为止,接下来家族会对你作出妥善安排。”卡特终于开口,他的话让爱德华略微安心,事实上第二天华盛顿就发来电文,命令爱德华回国述职,但没有一点关于处罚他的内容。爱德华认为部分原因是因为自己在发往华盛顿的电文中隐瞒了很多事实,如果菲尔班克斯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说不定会将自己碎尸万段。

    这是一个菲尔班克斯的政敌组织的阴谋,由卡特中校在幕后组织实施,爱德华领事配合,与日本政府和大韩铭国政府合作,派出一队士兵越过边境线,挑起事端。卡特的目的是激化华美矛盾,给菲尔班克斯制造麻烦,为不久后的总统选举打好基础。日本人可以从中获得的利益是,美国在与华国矛盾激化后,肯定会全力扶持日本,从经济到军事的各个方面。大韩铭国总统鲁武宣同意此事的原因更简单,日本和美国就是他的太上皇,无论如何也要讨好他们,即使派出士兵挑起事端!

    菲尔班克斯手里只有爱德华传回来的简单描述,但这足以让他看出阴影下的许多黑暗,顺利解决朝鲜半岛问题,就能粉碎政敌的阴谋,并为之后的总统大选壮大声势。

    问题是爱德华等人将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的位置,从西奥多罗斯福被迫辞职后,美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就变得异常敏感起来。如果自己对华国作出让步,或者任凭大韩铭国被朝鲜共和国吞并,自己很有可能步罗斯福的后尘。

    也就是说,朝鲜半岛的战争不可避免,美国需要做的,就是让战争获得胜利!当然这也是政敌的打算,两难的选择让菲尔班克斯不得不硬着头皮顶上去,好在美国人不用亲自出现在战场之上,只要躲在幕后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资就可以。(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四章 代理人

    朝鲜半岛的火药味越来越浓,即使日本列岛上都能感受到紧张气氛,陆军军部已经动员两个师团的部队做好出发准备,更多的部队也在动员之中。日本陆军打算往大韩铭国调集两个军六个师团,大约十万名士兵。

    日美互助合作条约之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但从一个方面就能看出美国人发挥了多大的作用。1905年,日本钢铁产量不到一百万吨,到了1908年9月,日本钢铁年产量就超过了250万吨。来自美国的资金、资源、技术、设备等源源不断,不但使日本走出了战败的阴霾,还比战前更上一层楼。

    从1907年6月开始,军国主义日本政府就开始重新武装其陆军,整编陆军二十个常备师团,战时可动员一百万后备士兵作战。本土的军工厂为军队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包括更先进的步枪,更多的机枪,更多、更先进的火炮等等。

    钢铁产量的增加和美国的出口让日本在武装军队时有了更大的余地,1908年1月,日本仿照华国t01坦克自行生产的08式坦克走出工厂车间,经过陆军检验后决定采用,第一批采购数量为三百辆。到朝鲜战争爆发前,日本陆军已经装备了两百多辆,不过对于坦克的战术运用各国仍旧在摸索之中,日军将其平均分配到各师团之中。

    日本08式坦克还得到了美国陆军的青睐,美国人对研制这种钢铁怪物缺乏兴趣,虽然在战斗机、战列舰等方面没有落后、或者说领先世界,但由于陆军需求问题,没有在坦克等陆军装备上投入精力。

    当各国纷纷仿制华军装备、并取得一定进展后,美国也将那些新式装备纳入采购名单,其中日本的08式坦克明显超过英法坦克一筹。在火力、防护、机动性和坦克结构等方面08式坦克表现优异,这与日军多次在战争中直接面对华军坦克有关,在被华军坦克碾压的同时,日本人也知道什么样的坦克适合战场。

    另外,华军战斗机的肆虐让除了让各国仿制相同类型战斗机外,防空火炮也应运而生。各国目前装备的防空火炮中,20毫米、40毫米口径应有尽有,质量各有不同。日本选择20毫米口径防空炮和毫米高射机枪来保护军队的天空,根据实验,这两种防空武器完全可以应对华军低空飞行的战斗机。

    空军方面,日本没有成立专门的空军部队,而是设立陆军航空队来使用这种新式兵器。从美国进口了两百架p01战斗机之前,航空队就招募了三百多名陆军士兵进行飞行训练,他们使用三架p01战斗机轮流训练,那两百架p01到来后,三架训练机已经有两架坠毁。不过三百多名飞行员全部拥有一个小时左右的飞行时间,勉强可以算飞行员。

    自以为底牌丰厚的日本军国主义政府野心膨胀,思想逐渐与大迫上敏等人一致的日本首相桂太郎在1908年9月20日叫嚣:“大韩铭国是日本最坚定的盟友,任何对大韩铭国挑衅的举动都将被认为是对大日本帝国的挑衅,日本四千万国民将视其为敌人,并狠狠地教训盟友的敌人!”

    鲁武宣得到日本和美国方面的支持后大喜过望,但他没有将精力放在军事准备上,反而频频出现在各种酒会、舞会、晚宴等公众场合,向不同的人宣扬大韩铭国盟友的强大,吹嘘大韩铭**队不可战胜,朝鲜共和国的士兵无法越过边境线一步,大韩铭国将与日美盟友一起击败侵略者,并实现朝鲜半岛的统一,而他鲁武宣,将成为朝鲜历史上最伟大的领导人之一!

    美国武官卡特中校和日本外交官桥本瘾宕多次催促鲁武宣加快战争准备,但都被鲁武宣拒绝。脆弱的民族自尊心让鲁武宣不能容忍外人对自己军队指手画脚,他认为两人的劝说是嘲笑自己的军队不堪一击,卡特和桥本也只能看着猪队友暗暗心急。

    从9月22日开始朝鲜共和****向边境地区调集的军力就达到了十三万,其中李光竹军团全部抵达边境。各种物资也在向边境地区运送,数不清的平民被共和****征发,赶着马车、推着小车为军队运动物资。等物资抵达边境地区的目的地后,又被杂乱不堪的堆放在军营附近,也没有正确的军官参谋过来交接。第一线的朝鲜士兵却没有足够的补给,他们缺乏粮食,却拥有足够的香烟,结果竟然出现了朝鲜士兵用香烟偷偷地从大韩铭国士兵那里交换粮食!

    现代真正是一门高深的学科,显然年轻的朝鲜共和**队还应付不了这种复杂的场面。迟迟无法完成战争准备,让刘在世、金钟虢等高层频频骂娘,但于事无补,手下没有精通后勤物资调配的人才,而宋知晓处长还需要处理民间物资分配事宜,她的工作比起战争准备来更加重要——她的存在是保证朝鲜社会秩序没有崩溃的支柱。

    所以华国百人军官团的到来让金钟虢大喜过望,他迫不及待的将大部分后勤管理工作交给华人军官负责,果然,在制定新的物资运输分配计划、任命充足的后勤军官并发放严格的管理制度后,后勤混乱的情况立刻得到缓解。虽然仍旧没有达到理想的程度,但准备工作总算磕磕绊绊的进行下去,金钟虢也可以将精力放在作战计划的制定上。

    “整体作战计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李光竹军团将从板门店到江华一线展开攻击,击溃边境地区的大韩铭**队,之后李光竹军团第一军攻占仁川,切断大韩铭国政府高层的海上退路,第二军和第三军从左右两翼夹击汉城。姜席间军团从金化一线攻击敌军右翼,沿春川一线攻占横城,牵制支援汉城的韩军。”金钟虢指着挂在作战室里的大幅地图,得意洋洋的对华**官参谋们介绍道。作战计划是他一手制定的,亲自为华**官解说,为的就是结束后能得到对方的赞扬。

    “第一阶段战斗结束后,共和军将击溃韩军主力,如果有可能,俘虏鲁武宣等敌国高层、迫使敌国投降。当然,这是最理想的状况。如果韩军未受到重大打击,我军将在第一阶段战斗结束后立即发起第二阶段战斗,李光竹军团、姜席间军团加上河东讯军团从汉城到横城一线平行推进,彻底占领最富庶的汉江平原地区。”

    “第三阶段的战斗就是将韩军彻底赶入大海,占领大邱、釜山、光州等地,按照我的估计,此时的韩军不可能还有大量的抵抗力量,我军在第三阶段的战斗就是扫尾罢了。”

    高昂着脑袋等待华**官的赞扬,金钟虢相信自己的计划肯定让这些老师们拜服,不过扫面子的是一分钟内他都没有听到对方的声音。

    “那个,”一名华军中尉军官犹豫的举起手,像是有话要说,金钟虢皱皱眉头,怎么冒出来个中尉?称赞自己的话起码得是个将军吧,比如军官团领队吕奉中将。

    吴佩孚中尉犹豫了一会,还是决定说出自己的疑惑,听金钟虢的讲解,怎么看都像是小孩过家家的水平:“金钟虢司令,我有几个问题想要请教一下,言语冒犯之处还请海涵。第一,韩军军备情况、军队数量、调动情况等等,我需要详细了解一下才能判断作战计划是否合适;第二,在制定作战计划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到后勤补给问题?部队推进速度太快,是否会造成后勤补给困难?第三,有没有考虑到日本或者美国干涉的问题,一旦鲁武宣得到美国或日本的支援,共和军有没有应对之策?”

    “这些问题还请诸位放心,我们共和军拥有足够优秀的军事参谋,早已制定好完善的计划。诸位只要看着我们共和军横扫战场,顺便参观一下平壤的美景就好!”金钟虢阴沉着脸,勉强说完这些话,然后向众人告辞,留下十几名军官参谋呆在作战室里面面相觑。

    “干嘛一口气说那么多话?多少也得给人家打司令官留点面子啊!中尉,你还是不懂怎么做人啊!”旁边的孙传芳中尉小声打趣道。

    “一边玩去!我说的那些东西一个还没毕业的军事学院学生都能说得出来,都是最基本的东西好不好?”

    “团长,我们怎么办?也不能在这里干站着啊!”军官团另一名成员、乐非中校对军官团团长吕奉问道。

    “回宿舍!”吕奉的回答简单明了。乐非点点头,也只能如此,他们的身份决定了,如果没有朝鲜高层的配合,很难对他们的军事行动指手画脚。与其在这里受到冷漠对待,还不如回宿舍斗地主,说不定过几天金钟虢就会主动找过来!(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五章 半岛战争

    1908年10月1日,被后世称为“代理人战争”的朝鲜半岛战争爆发,这个小国悲催的存在于华夏、日本、俄罗斯、美国等大国之间,上千年来就在大国之间挣扎求生,没有一刻自己当家作主。如果放在欧洲,这个民族很有可能发展成为类似英国的世界强国,要知道英国的国土与朝鲜半岛相当!

    这场战争同样如此,半岛两国都有不得已的苦衷,人为的割裂成两个国家,谁也不能抱怨他们想要统一的愿望。在这种单纯的愿望背后,是大国之间的角力,掺杂着太多的阴谋和算计。

    战争一开始进行的非常顺利,共和军李光竹军团近十万大军在10月1日当天就突破了韩军的边境防线,战斗轻松地让所有人惊讶。韩军在最紧张的板门店到开城一线,只布置了三个师的部队,更多的兵力还没有抵达汉城,边境就被突破,近在咫尺的汉城立刻受到共和军强大兵力的威胁。

    鲁武宣此时才紧张起来,下令各地的部队加速向汉城周围靠拢,从毫不关心备战,到处处指手画脚,鲁武宣摇身一变成为对一个连队的调动都异常关心的军事家。

    外行指导内行的结果就是,韩军的行动更加混乱,边境地区溃败的军队拥挤在汉城周围的防线上没人搭理。其他地区前来支援的部队在汉城周围来回奔走,却不知道自己的防区在哪里,或者到哪里领取弹药等后勤物资。另一侧成堆的炮弹露天摆放,守护的士兵肆无忌惮的抽烟嬉闹,军官们甚至都参与其中。

    与经受严格训练的共和军不同,韩军原本的常备军力不到二十万人,而且军备松弛、训练量小,军官也多是从旧时代的军队中直接转变而来。士兵们得到了来自美国和日本的武器弹药,却很少有人懂得摆弄那些火炮,于是迫击炮、大炮等重火力装备被存放在仓库中,空有重火力装备,却在军队中找不到。

    局势紧张后鲁武宣命令从全国招募十万新军,组成第三集团军应对挑战。这个第三集团军从军官到士兵都是完全的菜鸟,与其说是士兵,倒不如说放下锄头的农夫。

    10月10日,李光竹军团完成了对汉城的包围,只是另一侧的姜席间军团进展很不顺利,他们在汉江平原东部的山区中遭遇暴雨,道路被冲垮,部队行进困难,此时还没有攻占预定目标的春川。这给了韩军喘息的机会,韩军第二集团军在横城到汉城一线加强了防守,第二集团军的第四军利用横城和春川附近的山地地形构筑防御工事,以保证汉城右翼的安全。另外更多的增援部队也在向汉城集结,汉城守备司令朴明普手里已经有第一集团军三个军和第二集团军两个军的兵力,虽然防御工事的构建进度缓慢,但如此多的部队,总算给鲁武宣几丝安全感。

    鲁武宣的好心情没有维持几天,就被前线不断送过来的战报弄得心情焦躁。共和军攻势迅猛、火力强大,前线士兵反应,共和军士兵训练有素、战术素养高超(韩军士兵看来),他们往往先集中大量火炮攻击韩军阵地,韩军士兵在炮火压制下士气迅速低落。然后共和军发动集群冲锋,在冲锋时还利用机枪、迫击炮等压制韩军阵地火力,消灭韩军机枪阵地等火力点。之后悍不畏死的共和军突入韩军阵地,利用手榴弹等沿战壕消灭韩军士兵。在这种打击下防守一方的韩军经常溃不成军,即使宪兵队架起机枪扫射,也无法阻挡士兵的溃败。

    在后方观战的华国军官团对战斗经过不忍直视,共和军在汉城战役开始后的三天中,向前推进二十多公里,消灭韩军三万多人,但自身也损伤超过两万人,可以说杀敌一万、自损八千。华国为共和军提供了优势的火炮、一部分坦克等装甲车辆,还有几十架飞机,共和军完全可以采用更合理的战术,以更快的速度、更小的伤亡突破韩军阵地,而不是这样一点一点的往前平推。乐非中校估计,汉城战役结束后共和军的伤亡将达到五万人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