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辛亥之钢铁基地

第 95 部分阅读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十五支鸡、一头牛、一只狗也吃不完。

    有粮食还不够,手里还得有些余钱,自己已经十八岁了,到了娶妻的年龄。隔壁王婶说给自己寻摸一个女子,到时候彩礼、摆宴都得花钱。粮仓里已经囤积了三千多斤玉米、三百多斤小麦,要不今年就把它们出去,不但赚到了钱,还清空了粮仓,为以后的收获让地方。

    另外,自家的田地也不是没有投入,虽然有政府补贴,化肥、农药等都要花钱。他请村里的会计帮忙算了一下,去年一年总共在田地上花费105华元,这些都是成本。这么多地,自己一个人干实在太累,最好通过农机补贴买辆农机。村子里骑上自行车的人越来越多,自己要是有一辆,是不是娶媳妇更容易?

    满囤决定将自己粮仓里的粮食掉,只留下自己的口粮。那些牲畜用粗粮和地瓜喂就好,饥荒年份连地瓜都是救命用的呢,这才几年?地瓜就要用来喂猪了!

    第二天满囤就找村长商量这事,粮食比满囤想象的容易,只要给镇上粮食公司的人一下,人家就会主动开着卡车、带着钞票到王桥村来。而且这次不止满囤一个人想粮食,村子里大部分住户都有这个想法。

    满囤家的粮食直到五天后才被粮食公司的人收走,听说这段时间粮食公司忙坏了,到处都是粮食的农民。好在粮价没有因为丰收而下降,这就是满囤不懂的了,粮食公司收购的粮食,一部分用于国家战略粮食储备,存入仓库,一部分运往粮食相对缺乏的地区,比如新疆、蒙古和大城市,还有一部分用于出口国外,日本、俄罗斯、欧洲等许多地区缺乏粮食。在这个年代,粮食还是一种硬通货,价格居高不下,甚至被当成一种战略资源,没有多少地方可以买到粮食的。

    满囤只知道粮食之后,自己手里竟然有一千五百多华元!钱多了心思就活泛了,留下一部分用作结婚基金、农田基金、平时花销,还有四百华元可供支配。

    房子太破,貌似可以重新盖一下,满囤帮村子里其他住户盖过房子,除了买水泥石灰砖瓦外,石头、沙子、木头等都可以就地取材,河边那里还有满囤一片林子呢,正好用来盖房子。一间大瓦房大约花费两百华元,这还包括请人盖房子的人工费。

    新房子盖好后还要添置一些物件,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手电筒等等,至少也得两百华元。这么算下来满囤觉得手里又有些紧巴,家俱可以自己打造,或者缝纫机可以先不买?

    晚上躺在**上,满囤的心思沉淀下来,有了钱,还是先不要大手大脚。回想一下,对自己有恩的人实在太多,首先是村子里的乡亲们,他们的恩情太大,只能下半辈子一点一点的还。不过还有一对恩人,自己的日子好了,不能忘了他们对自己的帮助!(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三章 华夏梦之满囤进城

    第二天,从路边等到开往洛阳的客车,沿着宽阔平坦的公路,半个多小时后客车就驶入洛阳市区内。c八』c八』c读』c书,■↑平时满囤可不舍得这五角钱的车费,宁可步行两个多小时,权当锻炼身体。

    在车站下车后,面对熙熙攘攘的人群,满囤有些紧张的双手抱在怀中,以前听村长说洛阳多么大、多么繁华、高楼抬头望不到顶、女人穿的多么少多么漂亮,现在满囤算是亲身体会了。陌生的人群、陌生的环境、陌生的汽车和高楼,都让满囤提着心放不下来,直至赶到目的地才稍微放松一些。

    徘徊在一幢居民楼前,犹豫了好一会才确定目的地,爬上五楼后呆在门口,小心翼翼的敲敲门。几秒钟后厚实的铁门被打开,露出一个满囤熟悉的身影,看到他后满囤立刻觉得泪珠在眼眶里转悠。

    “满囤,是你呀,稀客稀客,这可是你第一次来看我,快点进来!累不累?渴不渴?”夏陆惊喜异常,脸上的皮肤因为喜悦皱在一块,拉着呆呆的满囤往屋里走。

    “花枝,快点出来,满囤来啦!”花枝从里屋跑出来,看到满囤后呆了呆,然后一把将他抱住,然后眼泪就流了下来,满囤也忍不住,和花枝一起流泪。

    夏陆夫妇和满囤不是亲戚,前年夏陆夫妇从武汉返回河南,饥荒结束后花枝说想家了,要回家,但又不想回到家乡那个伤心地,再说那里既没有家人也没有亲戚,甚至村子里都找不到几个熟人。

    于是两人来到附近的洛阳,凭借在武汉接受的工人培训和技术学习,夏陆顺利的在一家零件加工厂找到工作。花枝在一家纺织厂干活,后来花枝嫌工资低。于是在工厂区自己推着小车卖红薯,没想到比夏陆赚的都多!

    又一次两人在回家路上碰上了一个小乞丐,那就是满囤。当时满囤面黄肌瘦、蓬头垢面。可怜兮兮的向两人乞讨,那时村里还没有完成第一次丰收。粮食得靠政府救济,当然不会太多,勉强糊口罢了,家里人多的就不够吃。满囤虽然能吃饱,但大部分救济粮都送给了村里户口多的家庭,自己跑到洛阳乞讨求生。

    夏陆夫妇当时就被震动,看到满囤仿佛就看到了自己的孩子,逃荒的时候两个孩子都卖给了别人。以后再也没生育。每天晚上花枝都会因为两个卖掉的孩子哭一场,虽然日子好过一些,但两人的脸上从没出现笑容。

    把满囤带到家里,让他好好吃了一顿。夏陆夫妇不忍心看着满囤继续乞讨,就让满囤帮着花枝卖红薯。以后的日子三人越来越像一家人,之间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夫妇两人将憨厚能干的满囤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终于走出了失去孩子的阴霾。

    直到王桥村来人带满囤回去,说是粮食丰收,能养得起孩子。不忍心看着满囤在外边漂泊。村长对夏陆夫妇千恩万谢,满囤也跪在地上哭着不起来,最痛苦的是夏陆夫妇。眼看着自己的孩子又要离开,心里说不出的难受。

    后来夏陆夫妇经常给满囤寄东西,抽空还跑到王桥看望满囤,有一次过年都是在满囤家里过的。花枝受不了思念之苦的时候,连生意都不做,直接跑过去看满囤。

    晚上照样一顿丰盛的饭菜,花枝一个劲的给满囤夹菜,鸡肉、鱼肉、猪肉填满了满囤的瓷碗。一边夹菜,花枝还不停的念叨:“你这个孩子两个多月不来。我正打算下去看你呢,满囤你是不是不想姨娘了?满囤你吃的怎么比以前少了?多吃点肉。到姨娘家说什么都不能吃不饱!”

    夏陆也不吃饭,就那么喜滋滋的看着满囤。一顿温馨的晚饭终于吃完,满囤也有机会说出这次来的目的。

    帮夏陆点上烟,看了看正在厨房里刷碗的花枝,满囤寻思了一阵后说道:“姨夫,有个事不知道怎么和你说,就是,不知道应不应该说。”

    “啥事?是不是要娶媳妇了?结婚的钱姨夫出,一定不能耽误你的人生大事,什么时候让姨夫和姨娘看看你对象长什么样?谁介绍的?还是你自己相中的?”夏陆连珠炮般问了一大串问题,让满囤满脸通红,找对象的事姨夫和姨娘每次见到自己都说,这不,夏陆说完后花枝隐约听到“对象”、“结婚”的字眼,赶忙跑出来询问。

    “夏陆,家里能拿出多少钱?不够的话咱们借一借,再怎么说也不能耽误了满囤结婚!”询问过满囤后也不等满囤回答,就看向夏陆问道。

    夏陆揉揉脑袋,不好办啊,农村结婚,风光一点的话一般要花费三百华元左右。自己在启丰零件加工厂,每月的工资是三十五华元,算是工厂里的中等水平,不过放在整个社会上就是低等水平了,就连卖茶叶蛋的赚的都比自己多,要不是看中了工作稳定,夏陆早就辞职自己干了。

    花枝从开始卖红薯后,每个月大约能赚一百华元,两个人一共攒下了五百华元。不过花枝打算不久后就开一个小餐馆,花销应该就在五百华元左右。

    “家里还有五百多,都拿出来!”花枝一眼就看出夏陆犹豫的原因,小餐馆可以晚点开,家里的钱不都是给孩子准备的吗!

    满囤嘴拙,急的脸通红,连连摆手:“姨娘,姨夫,不是这个事!找对象的事八字还没一撇,我还年轻,这事不着急。而且我种的田地收获了不少粮食,昨天又把粮仓里的陈粮卖了不少,总共赚了一千多华元呢!”

    夏陆夫妇大吃一惊,这孩子不是发烧了吧,说什么胡话?一个农民,守着几亩地,就能赚一千多?如果是真的那还不如回到乡下种地呢,省得在工厂里受气!

    “是不是真的,满囤你详细给姨娘说说。”花枝问道。

    “你看,我今天把钱都带来了!”满囤脱掉外套,上身只剩下一件单衣,钞票用棉布缝好,捆在单衣上。拆开之后,果然厚厚一摞现金呈现在夏陆夫妇面前。

    既然这样就肯定是真的,满囤这孩子老实,不会说谎,更不会作奸犯科来赚钱。等满囤仔细说了说粮食数量、粮价之后,夏陆夫妇才从震撼中回过神来。

    “姨娘,这几年一直受你们照顾,就像爹娘一样。我虽然没有文化,也知道知恩图报,俺们村长说了,我要是不好好孝顺你们俩,就把我赶出村子。这不是赚了钱了吗,俺寻思家里也没有多少需要花钱的地方,粮食足够吃的,就想把这笔钱存到姨娘这里。俺的意思是你们把这些钱收下,就当俺报答你们的。”

    满囤吱吱呜呜终于说完,没想到夏陆突然站起来,猛地扇了他一巴掌。花枝也抹去眼泪,哽咽着说道:“满囤,姨娘和姨夫是那种人吗?我们当初帮你,可不是因为想让你报答的,你拿这么多钱来,这不是让姨娘和姨夫无地自容吗?”

    其实双方都明白对方的心意,都是淳朴善良的人,满囤一心想报恩,夏陆夫妇不图回报、坚决不收,来回推辞直到晚上九点多满囤才收回去。

    一家三口聊天到深夜才睡下,第二天送走满囤。这孩子日子过好了,等再找个媳妇,就算功德圆满,再也不用让人担心。

    第二天花枝没有和往常一样推着快餐车前去卖红薯,她已经和当初几个同在纺织厂做工的姐妹商量过了,要合作开一个小餐馆。快餐车的生意做不长久,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加入了这一行业,卖红薯的、卖煎饼果子的、卖各色小吃的,数量增加分薄了利润,以前一个月赚一百多华元,现在能赚五十华元就不错了。

    另外市政部门对快餐车的检查力度越来越大,这些小车大多没有经营执照,没有卫生许可证,没有纳税证明。市政部门和警察一出现,花枝就得拖着小车到处跑,以躲避检查。工厂区一家为军工企业生产零件的工人们,将这种快餐车戏称为“自行火炮”,机动性好,可以打一炮换一个地方!(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四章 华夏梦之花枝开店

    先是找地方租房子,作为开办餐馆的地点,花枝早就相中了地方,也与房主谈好了条件。与房主定下来并支付了一定的押金,花枝就开始张罗装修、购买设备桌椅等,之后还要到工商局注册、申办营业执照。这些都要花枝自己跑,那几个姐妹一个是厨师,另外两个都是服务员,谁让花枝是老板呢!

    一系列程序很快办完,政府的行政效率高的让人惊喜,而且态度出奇的好。听说以前不是这样的,办一个营业执照没有一个月的时间下不来,各部门里的中下级工作人员拖拖拉拉,态度很恶劣。

    这种工作态度最终被纠正过来,上面出台了严格的纪律规定,设置了秘密举报箱,还有纪律部门常态化的巡查。被发现两次,就要开除,被举报两次并被证实,也要开除。新的规定让所有人意识到作为公务员再也没有铁饭碗,纪律规定和绩效考核制度让公务员们像上了发条一样兢兢业业。

    由此可见人都是被动型的动物,用鞭子抽着比期望人主动改变有效的多,批判者甚至通过此事在报纸上发表评论员文章,并将思路延伸到了治国之策——法家与儒家相比具有哪些优势!

    至于公务员的中层和高层,华国的廉政世界闻名,即使对华国再敌视的人,也会对华国的廉政成就赞不绝口。高工资加上严苛的监察,无处不在的纪检便衣,谁也不知道部门里有没有纪检部门的眼线。华国将反腐工作当成了一场战斗,这让华国政府内部很少传出**的新闻。

    装修过后小餐馆很快开张,名字就叫姐妹餐馆。家常菜、环境卫生,让姐妹餐馆生意火爆,工厂区的工人们会因为低廉的价格过来搓一顿。第一个月的收入核算下来。纯利润竟然达到了四百五十华元,基本上收回成本!

    花枝天生就是做生意的料,她的姐妹餐馆占了先发的优势,此时工厂区还没有几家餐馆,围绕工厂区的五条商业街上只有两家小店。第三个月花枝就决定扩大再生产,将隔壁店面包下来。连成一起后扩大空间,租金和承包成本每月还不到一百五十华元,店面扩大后带来的效应让花枝喜不自禁——当月纯利润达到八百华元!

    到1909年底,花枝已经是拥有三家饭店的小老板,月纯收入达到两千五百华元,比得上工业区最小的工厂每月的利润。小有名气的花枝随后利用饭店生意向银行贷款五万华元,在市中心最繁华的地带开店,最终成为洛阳最有名的酒店业大亨。

    另一边,花枝的丈夫夏陆在满囤离开后去工厂上班。他所在的启丰零件加工厂是一家私人企业,专门为洛阳拖拉机厂生产机械零件。洛阳作为一个重工业城市,聚集了洛阳拖拉机厂、洛阳重型机械厂、洛阳飞机制造厂等好几家大型国有重工业企业,与之相对应的是多达上千家的配套私营企业。

    这些私营企业大多是南方资本投资的,一小半是当地地主、商人投资兴建的,启丰零件厂的老板就是当初洛阳附近的一个大地主,继承了地主抠门的特点,将厂子里工人们的工资压在最低工资标准线上。一点都不肯往上涨。还经常让工人们加班,晚上、双休日、节假日等等。一天工作超过十二个小时,没有加班费,就连饭点也得工人们自己掏钱解决。

    加工厂生意好得很,得益于北方经济发展的超高速度,各地对于拖拉机的需求呈几何倍数增加,这让加工厂赚的相当多。不过赚的再多也是那个老板的,工人们没有享受到好生意带来的福利。

    在狭窄的更衣室换上工作服,夏陆与工友一边交谈一边走向加工车间,三五成群的工友们趁着走路的时间交流着信息。

    “夏陆,我看你还不如你老婆花枝。听说她在商业街上的生意不错,一个月能赚一百元吧!”夏陆的老婆长得好看,人又精明,自然很受瞩目。相比之下夏陆就要沉默的多,用现在话讲就是存在感很差。

    “差不多。”夏陆也没有隐瞒,这种事只要有心人观察一下就能猜出来,刻意隐瞒反而显得生分。国人都有这种毛病,聊天的时候从“吃饭了没”开始,然后是做什么买卖,一个月赚多少钱,孩子在哪里上学,结婚了没,对象是谁。然后与自己对比一下,只要过得比自己好,他就受不了,只要过得不如自己好,他就会大谈特谈自己家的事。

    这些都是**好不好!为什么如此开放的说出去?某些人会问你在哪里工作,然后对其展开长达几个小时的评论,并以圣人的姿态给你提出建议,逼着你认同他的说法。我xxx!管好你自己的事再说吧!

    旁边的工友是个健谈的人:“靠!老子真想直接辞职算了,一个月几十块钱,还不如娘们赚得多。你是四级工吧,一个月才三十五元,我这个三级工更少,听说旁边的拖拉机厂就连打扫卫生的每个月都有五十华元的收入,技术工人更多了!”

    “人家是国营企业,工资当然高了,可是很难进去啊,又没听说那些工厂招工,只能在这里先干着了。不止咱们这样,洛阳上千家中小型工厂,大部分都是这种情况,工资少、假期少、强度高,糊口嘛,不用苛求那么多。”夏陆就是个老好人,向工友安慰道。

    实际情况与夏陆说的差不多,除了国营企业工资高一点外,私营企业的工资水平非常低,与整个社会的收入水平不对称。不过工作机会来之不易,工人们大多掌握一技之长,愿意辞职另外谋生的毕竟还在少数。

    车间内,工友们奇怪的没有按照工作时间呆在岗位上,而是围在一起低声交谈,而且脸上都露出了奇怪的神色。

    夏陆和工友走到相熟人那一堆,只听里面有人说道:“咱们就这么办!陈中铺先生说得好,工人阶级是最先进的阶级,是社会财富的实际创造者,在资产阶级残酷的剥削下,应该主动站起来,争取自己的权利。”

    “对,我们要用无产阶级的铁锤,打碎资产阶级缠绕在我们身上的铁链,消灭私有制,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我们将获得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说到最后众人竟喊起口号来,大部分工友都被这些话说中了内心,之前受到的委屈、不公都在这一时刻迸发出来。他们甚至觉得那些大老板就是自己的阶级敌人,要用工人的铁锤将残暴的资产阶级全部砸碎!

    夏陆听的毛骨悚然,他也想改变现在的状况,也想增加工资和休息时间,也想改善工作环境,但绝不是像他们说的那样。这根本不是争取权利,而是要革命,要和政府作对!

    “夏陆,要不要加入这个工会?听说只要加入进去,就有组织啦,咱们就可以通过工会向无良老板争取权利!”一脸喜色的工友走过来向夏陆问道,胆小怕事的性格让夏陆没有当场答应,却被工友们鄙视一通。

    早上的闹剧直到老板走进来才算结束,一整天的工作都心不在焉,质量检验员发现今天的不合格率达到了百分之五,这让反应迟钝的老板大发脾气,要求车间加班,直到完成工作任务才能离开。

    车间主任和几名老板的狗腿子被工友们刻意隐瞒,仍旧没有发现异常,三班后有人建议夏陆到一个地方听陈先生的演讲,但被夏陆拒绝。

    相比那个陈先生就是所谓的陈中铺,工友们的骚乱很有可能是陈中铺组织起来的,他怎么有这么大的能量,让所有的工人都为他疯狂?

    事实上眼睛现场完全可以称得上疯狂,诺大的院子里,上千名共有拥挤在一起,不顾夏季的炎热,眼神中充满狂热的看着站在桌子上慷慨激昂的陈中铺。他的每一句话都说到工人们的心底,他的演讲鼓动着工人们的情绪,他们高吼着,用暴力打破资本主义的锁链。

    无良老板反应迟钝,调查局的特工和纪检部门的探子对此却敏感的很,工人中就有调查局雇佣的探子,那人将这里发生的一切完完整整的上报上去。(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五章

    吕梁扶着头额冷汗直流,工人的问题可以说是他自作自受,沉醉于工业化飞速发展、大小工厂遍地开花、建设成就令人目不暇接、产业工人数量膨胀之中,被一组组数据淹没,却忽视了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也忽视了劳动法的出台,导致国内出现工人运动的苗头。

    出台劳动法等相关法规、建立保障机制、劳动监察机制需要时间,远水解不了近渴,各地已经出现了大量类似的情报上报。工人的待遇很低是个普遍现象,尤其是在私人企业中,在一个不明组织的煽动下,工人们被组织起来,灌输革命思想。

    出了错误就要改正,一方面吕梁指示立刻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监察机构,另一方面命令调查局配合警察部门严密监视各地的骚动。经济建设进入最关键时期,吕梁决不允许出现扰乱国家经济秩序的事情发生。

    东北沈阳,这个满族的龙兴之地,经历了东北开禁、闯关东、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第二次北伐战争等一系列影响历史的大事件,在华国政府制定东北大开发战略后,正爆发出巨大的生命力。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越的地理条件让这里成为仅次于广东省的全国第二大工业基地,超过了上海工业圈和武汉工业圈。而且这里还是全国仅次于菲律宾的第二大粮食种植基地,地广人稀、广袤的黑土地,为大农庄机械化耕种创造了条件。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进步,沈阳已经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城市,这里聚集着东北最多的工厂,也造就了相关的配套工业、服务业等,使这里的人口达到一百五十多万人。与其他地区一样,沈阳也在追赶着建造摩天大厦的潮流,高耸入云现代化的摩天大厦和未曾规划拆迁的古老建筑交相辉映,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的交汇碰撞让城市更加丰富多彩。

    城区不引人注意的一家快捷酒店门口,一辆政府专用的汽车上,走出了三名身穿黑色华服的壮汉,门童a有些谄媚的为其推开玻璃门。三人目不斜视,大步走进酒店,并向着电梯的方向直接走去。

    另一侧的新人门童b有些诧异的问道:“哥,他们是什么人?这么大气场!”

    门童a最烦新人问东问西,不过此事不同以往,必须和新人交待清楚,不然自己也会受到牵连:“把眼珠子瞪亮点,那些人是政府的锦衣卫,是咱们最不能惹的一群人。”

    锦衣卫是民间对调查局的称呼,一年多以前,华国北京爆发出一场惊天大案,满人遗族组建了一个名叫七十二地煞的组织,一个月内连做十五起杀人绑架案,对象都是政府高官,从警察局副局长、法院院长到税务局局长。除此之外,七十二地煞还与多起纵火案、爆炸案有关,北京附近的粮食储备库、石化工厂等多处遭袭。

    这个七十二地煞组织成员武功高强,还持有枪械炸药等高危物品,初期对抗警察的围堵竟不落下风。而且这些人反侦察意识非常强,警察很难找到他们的行踪,致使一个月还没有破案。各地报纸纷纷报道此次事件,让警察部门和政府首脑尴尬异常。

    后来武汉将七十二地煞定性为恐怖组织,之后调查局接手案件,利用对国内情报网络强大的控制力,调查局很快找出了七十二地煞组织所在,包括组织成员、宗旨、头领、拥有武器情况等等。之后在警察部门的配合下,调查局出动行动队,将七十二地煞包围在其基地——北京一片老城区。

    为了不伤及无辜,调查局还请军队派出一支特种部队协助,行动队靠近对方基地几十米时才被察觉,双方动用了步枪、冲锋枪、机枪、手榴弹、火箭筒等火力,事后据当地人称,交火持续了大约五十多分钟,枪声和爆炸声音不断,仿佛战争降临北京城。

    幸运的是此次行动没有一名平民受到波及,三名记者全程跟随,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了全部经过,征得调查局同意后,将此事公之于众。从此之后调查局名声大噪,被世人熟知,惊叹于调查局的强大,民间将其称为锦衣卫。

    门童b立刻反应过来,然后望着三人背影露出崇拜的目光。年轻人嘛,都是希望自己拥有超人的力量,崇拜强者。以前最崇拜的是战无不胜的铁血军人,梦想着成为无敌兵王,当然军队中不可能有这种物种,随着技术的进步,军队的战斗力越来越靠团队协作,一个士兵的作用实在有限。后来调查局的事情被媒体披露,那些酷帅的黑衣特工们又成为新的崇拜对象。

    快捷酒店内一号电梯在六楼停下,三名黑衣人走出后,警惕的看着四周,一旦出现异常,怀中握着手枪的右手就会抽出。打头的黑衣人四十岁左右模样,径直走到609号房前,笃笃笃,两短一长的敲门声后,房门被拉开。两名黑衣人走进去,剩下一名在门口警戒。

    “我很不理解你们华国特工的行事方式,留下一人在外面不是更会引起外界的警惕吗?这么大摇大摆的走进来,所有人都只是调查局有事要办,所有人都会对609号房间感兴趣!”房间内一个大约二十五岁左右的年轻人说道,不同的是,这个年轻人是俄罗斯人,事实上房间内原有的三个人都是俄罗斯人。

    坐在沙发上大约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神态安详,嘴角微微露出笑容,他的名字叫武力扬诺夫。为两名调查局特工端水的托罗斯基大约三十岁,同样彬彬有礼。只有年轻一点、名叫钢铁的俄罗斯人有些无礼。

    “钢铁同志,不要对我们的华夏朋友这么说话,他们已经向我们表达了足够的友好,我们布派应该表现出良好的修养。”武力扬诺夫说道,声音不大,却充满让人信服的味道,钢铁大人立刻向调查局特工点头表示歉意。

    钢铁说的话没有错,这些特工虽然看上去威风凛凛,却都是些不折不扣的菜鸟。连续的战争让调查局不得不将重心放在国外,国内的工作大多由散布在各个行业的基因人兼职,基因人提供的情报汇总后由警察总部成立的国内情报科负责处理,因此效率不高。去年的京城大案也是因为情报不及时、反应迟钝才让七十二地煞如此嚣张,事后调查局增加了往国内情报工作的资金、人员投入,不过国内情报部新建,里面充斥着新招收的特工,他们没有经过太多的训练就被投入使用。

    前来会见武力扬诺夫的三名特工中,两名都是新招募并经过一个月训练的菜鸟,另外那名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名叫王怀刚,原本是沈阳市警察局的一名刑警队长,后来被调查局招募,成为沈阳站站长。警察与特工毕竟是两个不同的职业,王站长听到那个名叫钢铁的俄罗斯年轻人的批评后,老脸也不禁一红,他确实缺少相关经验!

    “几位很熟悉沙俄特工的行事方式吗?”王站长毕竟社会经验丰富,很快掩饰了自己的尴尬,将话题转到其他方向。

    “国内啊!”武力扬诺夫很健谈,他仰起头回忆一下,然后对王站长倾诉起来:“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学生生涯开始,先是因为参加学生运动、反对警察制度而被学校开除。之后我接受了无产阶级思想的洗礼,创建工人协会,但多次被捕入狱,还在西伯利亚被流放了三年时间。之后在德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还经常与沙俄秘密警察、特工交手,所以,我们对特工的行事方式很熟悉也不足为奇了。”

    “斯拉夫人与贵国民众有一点很相似,那就是在封建统治下个人的反抗意识被压制到最低,只要有一口饭吃,人们就不会将希望放在造反上。农奴、工人、小商人、手工业者等生活困苦不堪。1905年的时候我们能发动武装暴动,国内资产阶级发动革命,是因为民众和资产阶级实在过不下去了。”

    “那时候国家动乱了几十年,罗曼诺夫王朝极端腐败,国内改革不利,少数民族要求解放。最终俄军在远东的失败成为最直接的导火线。”

    “革命失败后我们再次开始流亡生涯,直到华国将我们秘密接纳,并向我们提供大量帮助,对此我们布派深表感谢,华夏和斯拉夫民族的友谊将因此更加巩固。”

    虽然缺乏训练,但王怀刚毕竟是名老刑警,起码的是非还是能判断的。这位武力扬诺夫先生口口声声将两个民族的友好放在嘴边,无时不刻强调着对华国的感谢之情,暗地里却做着相当龌龊的事!(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六章

    王怀刚看过调查局内部有关俄国1905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情报和分析,在那场革命背后,有着大量日本人的影子,布派受到了日本人的资助,才有能力发动一场并不成功的革命。但这对于日本人来说足够了,这场动乱让尼古拉二世的精力更多的转向国内,要不是华国中途加入,俄国人就要和日本签署战败条约!

    现在日本人的势力撤出俄国,转而由华国接手,调查局秘密接触流亡西欧的武力扬诺夫,并承诺为其提供资助,以推翻腐朽的沙俄皇朝统治。

    双方利益一致,各取所需,然后一拍即合。武力扬诺夫带领部分手下来到华国,并以沈阳为基地,遥控指挥国内的同志。

    王怀刚拿出一份文件,对着武力扬诺夫严肃的说道:“我同意我们之间存在巨大的共同利益,也希望看到斯拉夫民族和华夏民族的友好,不过有些事情不得不说清楚。从1906年开始,我们帮布派庇护了至少一百五十人,为你们提供安全的藏身场所,还有舒适的居住环境,甚至为你们提供了大功率无线电台。”

    “另外,我们向你们在俄国国内的组织提供了十五万华元的资金援助,通过满洲里口岸,向你们秘密提供了三千支枪械和一百万发子弹,其他的手榴弹、炸药等不计其数。调查局驻俄俄罗斯境内的人员向你们的组织提供了巨大的帮助,至少有三十次让你们组织的人员逃脱沙俄秘密警察的追捕。”

    “我说这些并不是炫耀,也不想得到你们的感谢,我们只希望双方能恪守本分,做自己该做的事,而不是暗地里向无私帮助你们的华国捅刀子。”

    武力扬诺夫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站起来真诚的说道:“不知道我们有什么地方招致贵国的不满,请王站长坦诚相告,如果是真的。我一定制止此事!”

    旁边的托罗斯基有些尴尬的走到武力扬诺夫身边,在耳边低语几句。然后就见武力扬诺夫勃然大怒:“你这是对组织的背叛!”

    钢铁大人赶忙走过来,对武力扬诺夫摆手,意思是内部有矛盾可以事后处理,不要当着华国人的面揭露家丑。

    “不用!”武力扬诺夫摆摆手:“有什么事咱们就在王站长面前说清楚,托罗斯基同志,请和大家说说,这件事你为何瞒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