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辛亥之钢铁基地

第 111 部分阅读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们严格要求,训练严苛到士兵们有些愤恨自己的长官,直到战争爆发并加入战场后才幡然悔悟。

    伞兵们带来了两吨半的炸药,其中相当一部分炸药上面有一个新型的装置,它是一个形似内凹的半球体。这种装置可以让爆炸的力量集中起来向下,可以轻易的破坏厚重的‘混’凝土防御工事。长官吕学命令分发的堡垒地图无比详细,伞兵们不知道这是来自钢铁基地携带的资料。

    这些炸‘药’每一个有100磅重,能一下炸坏几英尺厚的钢板。自从研究了航拍图和堡垒地图之后,工兵们就对自己放置炸‘药’的地方了如指掌。着陆之后不到10分钟的时间里,他们就炸掉了超过一半的选定目标。

    而且在爆炸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比利时守军的偷工减料,有两个炮塔根本就是摆设,完全不具备攻击的能力。他们猛烈的开火,比利时守军被迫退缩到了沟渠内寻求隐蔽。他们呼叫了要塞外面的炮兵力量,从外面炮击自己的要塞。

    无奈的是外面的炮兵因为设计的原因,大部分炮口都对准外侧,根本无法转向要塞内部。而且还有为数不少的伞兵正在从炮台后方发起进攻,转移了炮兵的注意力。

    不过因为比利时守军人多势众,又拼死反抗。德军一时间还无法控制整个要塞,他们必须要等增援的部队赶到,才能完成原本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降落在要塞内部的伞兵试图攻占比利时守军的指挥部,但遭到了坚决抵抗,越来越多的比利时士兵从军营中跑出来加入围剿伞兵的战斗,每时每刻都有伞兵阵亡。

    最关键的还是争夺炮台的战斗,伞兵们突兀的出现在炮台的后方,这个方向上没有比利时人的火炮,没有机枪阵地,甚至没有战壕。防御在炮台内部的比利时士兵只能离开坚固的炮台,跑到外面与精锐的伞兵们对射。但在准备充分的伞兵面前损失惨重,在半个小时内就有三个炮台落入伞兵的控制之下。

    援兵比最好的预想情况来的还要更快一些,艾米赫的部队趁着炮台的混乱发动强攻,攻占了几个至关重要的渡河地点,并架设起浮桥,于是德国步兵和骑兵得以用最快的速度度过了默兹河,在一个小时后,德国伞兵就等来了自己的援兵队伍。

    第二天上午的时候,更多的援兵抵达,德国步兵包围了列日要塞,艾米赫的炮兵队伍可以抵近开火,一个个炮台被德军士兵攻陷,越来越多的德军士兵在伞兵的配合下攻入要塞内部,剩余比利时士兵只能退回几个坚固工事内,等待最后时刻的降临。

    上午十点钟,守军的广播喇叭响了起来,比利时守军走出了自己的工事,摇着白旗向英勇的德国伞兵投降。这场战斗比利时守军阵亡了1475人,另外350多人受伤,其余的7000多人因为失去了攻击角度,在两面夹击之下无奈投降。而德国伞兵阵亡了105人,惨烈的战斗主要是因为守军众多的兵力,而伞兵们也用巨大的勇气和超乎预料的作用获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德国第三集团军已经牢牢控制了自己的前进地区,为旋转门行动的展开创造了最为有利的条件。威廉二世决定褒奖这次伞兵空降行动,吕学准将代表所有伞兵授勋,所有参加过列日要塞攻防战的伞兵全部得到晋升一级的奖励,军官们将被允许享受一次长达一个月的假期。除此之外,扩建伞兵部队、扩大运输机和******生产的申请也顺理成章的通过。(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三章 色当失守

    挡在前面的障碍被清除,德军右翼主力像滔天巨浪一般涌向法国和比利时边境地区,总数为31个军和7个骑兵师的德国陆军击败荷兰、比利时,经沿海平原向巴黎以西方向迂回,试图围歼法比边境的联军主力。

    欧洲西线战场真正的碰撞即将到来,联军22个军和8个骑兵师在埃坦到朗德勒西一线展开。战前情报的失误让联军指挥部惊慌失措,当德国陆军涌入比利时时,联军才发现对方的兵力超出自己太多。出现在比利时的德国兵力远远大于联军兵力,在兵力不占优的情况下,收缩防守是最稳妥的办法。

    但是霞飞制定的17号计划中根本没有关于防守的内容,东北方战场上的联军还在以进攻态势前进,试图沿离心方向发起进攻。列日要塞失手后,霞飞在联军指挥部紧急召开军事会议,商讨新的应对策略。

    就在开会的时候,又一个坏消息传来,德军第三集团军包围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似乎在德比边境和列日等地区耗尽了抵抗的勇气,比利时首相斯霍拉特命令比利时士兵放下武器,向德军投降。国王阿尔贝一世和皇室成员从布吕赫港乘船逃亡英国,并在伦敦成立比利时流亡政府,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比利时人眼看抵抗不住,干脆投降,首相派倒向德国,皇室派倒向协约国,这样一来不论最终是哪一方获胜,比利时这个国家都不会受到牵连——两面下注的事情欧洲小国玩的都很溜。

    接连的失利让联军指挥部乱了方寸,于是一个这次大战中最大的错误命令被下达了,联军主力被要求退回埃坦到朗德勒西一线布置防御,南下协助防御色当的法国第三集团军停止南下,返回法比边境地区,充实联军主力的兵力,以抵抗德军的攻击。

    这个命令很快就向世人展现了它糟糕的一面,前进中的英法联军被迫调头往回走,士兵们在来回奔走之间浪费了体力、疲惫不堪,为进攻准备的物资也拖累了联军移动的时间。而后面,德军第三集团军的前锋两个步兵军的兵力正火速靠近联军主力,试图咬住他们。疲惫让联军士兵们士气下降,更糟糕的是在埃坦、朗德勒西一线联军并没有事先准备好的防御工事,即便能顺利返回,也需要时间构筑防御。

    法国政府急迫的要求英国人派遣更多的远征军,源源不断的英国陆军士兵乘坐运输船跨越波涛汹涌的英吉利海峡,从加莱登陆后加入联军队伍,短短时间里英国远征军的数量就从22万增加到30万。

    兵力增多让联军指挥部略微安心,他们认为当德军右翼主力一头撞上联军防御线的时候,就是德国失去战争主动的时候。即使睿智的霞飞都没有发现,整个战场最关键的地方不在于法比边境,而在阿登森林前方的色当。

    小毛奇的军团是施里芬计划中最大的变数,3月19日,德军第一装甲师搜集物资,准备了115辆坦克、三个团的掷弹兵和105门火炮、五十多辆卡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现在色当城下,威胁这个联军交通重镇。

    法国人根本没想到德国士兵会出现在这里,防守此处的两个法国后备步兵师并不满员,总共也不到一万五千人。另外这些部队没有充足的武器弹药,更缺少防守必须的火炮,色当城内倒是有两个大型军火库,但上面命令要求这些物资用于北方战线的联军主力,后备师不得使用,即使上报联军指挥部后都没有批准打开这些军火库以武装两个法国师。

    负责这个方向的联军指挥部作战处处长甘末林不但没有重视,甚至认为是色当的守军小题大做,虚报信息,还发电斥责了那里的法军指挥官,最关键的是没有向联军指挥部上报色当出现德军的消息,只是派了另外一个后备师前去支援。

    年轻的法国士兵们经过一阵紧张的忙碌,终于从军营出来、领取武器弹药、集合完毕,刚刚进入色当外围那些简易战壕,德国坦克已经冲了上来。

    德国部队没有进行炮火准备,没有试探性进攻,上来就派出了50辆坦克,它们在色当正面排成一字型散兵线,炮口直指前方法军阵地,履带碾压过青嫩的小草,发动机喷出的烟雾染黑了大地,钢铁履带的滚动气势汹汹、势不可挡。

    很快,五十多辆坦克无一损失就突破了法军第一道、也是最后一道防线,色当城就在前方不远。跟在后面的掷弹兵们觉得战争比想象中简单的多了,他们跟在坦克后面,在机枪的掩护下冲进法国人的战壕,很短时间后法国人就彻底失去了抵抗的勇气,纷纷举手投降。一个掷弹兵团随坦克部队继续攻击,另外两个团沿着战壕向两翼扩展,在进入色当城之前,已经有1200名法国士兵被消灭,五千多名被俘虏,德军自身的损失不过一百多人。

    本身兵力就不足的德军不得不分出五百多名士兵看管数量庞大的俘虏,紧急情况下看管俘虏的方法很简单,五十多挺机枪瞄准那些集中在一起的法国年轻人,直到色当之战结束负责看管的德军士兵才放心忐忑不安的心。

    坦克部队抵近色当城一千多米的时候才遭到城内法国炮兵的反击,这个时候不能停下来,只能硬着头皮冲上去。德军炮兵也随之展开,向色当城抛射炮弹。四辆坦克被法国火炮击毁,另外三辆在紧急行军并发起进攻后发动机不堪重负抛锚,剩余坦克与掷弹兵们顶着法军的炮火冲进了色当城。

    本就被德国坦克吓破胆的法国后备士兵在这个时候终于崩溃,他们的火炮阻挡不了德军的进攻,前沿的步兵被德军轻易冲垮,最可悲的是法国人缺少反坦克武器。

    此时的各国,包括德国都缺少反坦克武器,虽然实验室和军工厂里都有样品,但装备到军队的很少。一是因为对坦克的不够重视,极端信任传统步兵的力量,二是没有战争压力时装备更新换代速度缓慢。此时法军大部分反坦克武器都放在了德法边境的部队里,用于伴随步兵攻击时摧毁德军坦克,当然,他们选错了地方。

    许多法国士兵在保家卫国的激励下,抱着一捆手榴弹冲向德军坦克,大部分被航向机枪和跟随在后面的掷弹兵们打死,少数几名士兵成功的冲到坦克近前,炸毁了坦克履带,迫使坦克失去行走能力。在巷战中坦克并不是最好的武器,反而会造成重大的损失,好在色当城中法国人的抵抗并不激烈,他们没有坚守的勇气,在德军不断推进下,终于向相反的方向撤退,留给德军一个相对完整的色当重镇。

    逃出色当的法国士兵也没有碰上好运气,守候多时的另外五十多辆德军坦克突兀的出现在逃跑法军士兵的后面,用坦克炮和机枪肆意攻击。在旷野上,人类的奔跑速度绝对超不过炮弹和子弹的速度,也不如坦克履带转动的速度。三千多名试图逃跑的法国士兵中有七百多名不幸的被坦克打死,其余大部投降,少数溃兵逃进灌木丛或者树林里躲过了追捕。

    德国人没有继续追捕那些散开的溃兵,他们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兵力不足,还要看管八千多名法国俘虏,维持色当城秩序,布置防御工作,修理坦克,打扫战场、清点物资。处处都需要人手,让德军指挥官感觉到捉襟见肘,好在两个小时后第一装甲军第二步兵师的支援赶到,兵力的不足得到缓解。

    更让人开心的是两个大型军火库,这里面的物资一时间根本清点不完,德军士兵由此得到了充足的弹药、更多的火炮和上万桶油料,足够第一装甲军持续作战很长时间。

    得到好消息后很快赶到的小毛奇心情不错,他命令一个步兵团护送运输队为后方尚在等待补给的装甲部队运送油料,命令第三步兵军在色当就地构筑防御,命令第五步兵军前出十五公里,扩大色当地区的防御纵深,命令第九骑兵师保护色当的右翼。一旦第一装甲军赶到,就是他向北方发起进攻的时候,另外第二装甲军也在快速穿过阿登森林,他们将大大加强小毛奇手里的进攻力量。

    色当失守的消息终于传到了联军指挥部,大惊失色之下的霞飞下令追究,隐瞒消息的作战处甘末林处长被辞退,命令前去支援的后备步兵师等待巴黎方向前去支援的第五后备军,与其汇合后一起进攻色当。直到此时霞飞都不认为色当方向的德军是其主力之一,在参谋的劝说下他勉强从南方抽掉了另一个骑兵师前去支援。(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四章 准备完成

    从进攻转向防御的联军在混乱中迎来了德军的进攻,后方负责牵制的法国第二步兵军被德军拖住,损失惨重。从另一个方向进攻的德军第五集团军狂飙突进,威胁英法联军的右翼,联军主力面临巨大的危机,德军在比利时境内横冲直撞,第五集团军在空军的配合下切开了埃马尔西边的平原地区,出色的完成了掩护第四集团军侧翼的任务。

    可惜在他们急着扩大战果的时候,遇到了法国第一骑兵军团的两个主力骑兵师,这支部队是大批英法联军士兵北上进入比利时迎击德军的先头部队。双方的实力旗鼓相当,双方激烈的交战,战火一口气烧了整整三天。从距离列日以西25英里的阿尼附近,一直绵延到距离让布卢城15英里的地方。

    传统步兵和骑兵的交锋将在这次大战后变得稀有,有远见的军官认为坦克终将取代骑兵这种称霸冷兵器时代的兵种,机枪的普及使骑兵的冲锋变成了自杀性质的进攻。但是守旧的将军们还是迷信这个兵种,高大威武的骑兵成为法国人的杀手锏,他们试图冲散德军第五集团军的进攻。

    两强相遇,一番厮杀。法国人仗着骑兵高机动的优势猛攻德军,接连创造了以多打少的局面。德军则损失了110门火炮,让高层着实心疼了好一阵子。

    但是德军优良的军官素质和刚毅的士兵在战斗的过程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法国在击毁了110门火炮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付出了整整五千名骑兵的惨重代价。

    这次局部的英法联军反击稳定了比利时境内的盟军防线,化解了德国部分兵力优势,阻止了德国第四集团军和第五集团军右翼部队在比利时的进一步攻击行动。

    经过了如此惨烈的会战,英国远征军的指挥官还有法国统帅霞飞都认为德国主力部队正在比利时境内,于是在几个小时之内,本来就已经深入到比利时境内的英法联军主力,竟然再次走出战壕,继续北上。

    为了迎战比利时北部汹涌而至的德军,盟军的40个主力师——法国野战部队的几乎全部精锐,加上整个英国远征军,还有比利时的部队一同守卫他们计划好了的防线。

    他们从靠近安特卫普的荷兰半径向南经过布鲁塞尔再到那慕尔的整整65英里的漫长防线上布防,在这些地区驻扎大量的兵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法国和英国人在这里的总兵力甚至有接近德军的危险。

    英法联军在比利时境内稳住了阵脚。他们得以巩固力量,建立起坚固的防线,霞飞等法国高级将领的注意力从脆弱的色当防线上转移到了比利时境内。

    而当小毛奇军团的30多万传统步兵通过阿登森林的时候,所有的抵抗都已经被前头的装甲部队肃清。他们翻山越岭,跨过早就没有人防守的路障还有战壕,轻而易举的穿过了阿登森林。当他们出现在了色当,并且加固了德军的防线,为第一装甲军还有第二装甲军两支精锐的装甲部队的继续前进打下坚实的基础的时候,还没有人意识到德国部队的真正企图。

    右翼的战斗进行的非常艰苦,两支主力部队的碰撞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分出胜负的,第6步兵师在比利时北部的重要城市安特卫普前面停下了南下的脚步,连续2天没有成功推进1公里;第7步兵军在布鲁塞尔北部35公里的地区血战,损失了3000人只打下了7公里的土地;而第1步兵军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他们不得不挖掘战壕,应对越来越强劲的英国远征军的反击。

    老成持重的将领倍感担忧,担心德国陷入战争泥潭,被东线的俄国人趁虚而入。但是施里芬元帅对这一切不以为然,因为德国真正准备打出的重拳其实是在色当一线,所以他依旧认为德国有机会获得胜利。

    所以施里芬在介绍完了现阶段的战局之后,用教鞭狠狠指了指色当地区的德军部队标识,自信的对威廉二世说道:“下一阶段,陆军将和空军配合,全面执行旋转门行动,在这里、这里还有这个地区,同时展开攻击。”

    “我们能否在色当以西地区取得胜利,保证部队能够快速推进呢?要知道我们手里的装甲部队并不多,一旦陷入消耗战,形势将对我们不利。”威廉二世不得不问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

    “这个问题非常容易解决。”施里芬指了指色当西面的大片地区说道:“法国部队在这里没有任何主力部队,我们的装甲部队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指定的攻击目标。我们的步兵也缴获了法国大量的交通工具,就是希望这些部队可以跟上装甲部队的进攻速度。”

    法国的高层谋划也彻底乱了套,他们在德国人重点攻击的色当地区仅仅准备了13万人的防守部队,可是他们必须面对小毛奇麾下整整3个装甲师600辆坦克。

    他们被分散部署在了方圆95英里的地区,与攻入色当的德国部队纵横交错。而他们的东南方向,马奇诺防线上,法国的40个师被虚张声势的德军11个师钉死在了原地,分毫都动弹不得。

    而就在德国第1装甲师在色当架桥渡河的几小时之后,后知后觉的法国指挥官们也终于重视起德国方面来自阿登森林附近的进攻了。确切的说,原本德军四面挺进,让英国和法国只好全面防御,所以霞飞也实在无从判断德军的主攻方向。

    但是不久之前,英法联军在比利时境内阻止了德军的快速突击,稳定了战局。当所有地区的战斗都变成了静止防线的时候,也就难免有人会注意到唯一还在运动着的德军部队。所以霞飞也决定派遣一些力量,去对付仍然不停前进着的色当方面德军。

    德军总指挥部,除了来来往往的军官参谋、威势日重的施里芬元帅、亲临指挥部的威廉二世陛下,还有三名奇怪的东方人,他们作为华**官战地观摩团的成员,亲身经历了欧洲大战。他们平时安静的坐在一旁,就像听话的小学生,施里芬在询问他们几次、没有得到满意的回答后就再也没有关注他们。不过这几名军官早已将战斗中每一个经过参谋本部的细节都记在心里,晚上回去后汇总,然后发回国内供吕梁参考,也就是说,他们是充当吕梁眼睛的,而不是提供建议的。

    华国参与的战争从不是孤立的,反而与欧洲息息相关,德军的发挥关系到后续长远的战略,吕梁对这里的关心不亚于本国的战斗。他的目的不是利用战争搜刮欧洲的财富,而是获得世界的领导权,德国人战事推进的顺利,对华国实现长远目的很有帮助。

    目前看来华国与德国的合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德国空军面对联军具有压倒性优势,伞兵的出现也帮助德军脱离了比利时和荷兰的要塞泥潭,专门的装甲部队也突破了阿登森林,出现在色当地区,华国劳工的帮忙让德国人拥有了更充足的兵力。欧战的顺利让吕梁看到了打破世界旧秩序、建立新秩序的曙光。

    不过,要想迎接光明的未来,还需要长久的征战,暂时将目光从欧洲战场收回,吕梁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华国即将展开的日本列岛之战上。

    必须将这个朝秦暮楚的狭隘小国打服气,华夏才算没有后顾之忧,不能完全征服日本,华国就不算拥有远东的领导权。而政府这个国家,光靠封锁是没有用的,吕梁估计就算封锁十年这个国家都不会屈服,只有消灭他们的士兵、覆灭他们的政府、取消天皇制度和军国主义思想、让他们承受难以忍受的伤亡,才能让他们知道到底谁才是远东的老大,让他们心甘情愿的屈服在华夏的脚下。

    这是吕梁对自己的幕僚说的,也是对许多普通人将领说的,无上的威望和绝对集中的权利让吕梁做到了华夏一心,民间对于吕梁的决定没有丝毫质疑。民众是在吕梁的领导下、在军队的扩张中走向温饱、走向富裕,他们更愿意相信吕梁带领他们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近似信仰般的崇拜让民众不经思考就选择跟随吕梁的脚步。而对华国影响巨大的财团、资本家们更是推动华夏对外扩张的重要力量,已经有人在报纸上叫嚣消灭日本和美国,夺取西伯利亚、澳大利亚、东南亚、印度和中东,因为这些地方意味着无穷无尽的资源和市场,他们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军事扩张的支持,麾下许多工厂心甘情愿的加入到政府整合工业资源的行动中,为军队提供更多的武器装备。(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五章 豹式坦克

    对于吕梁来说,最让人欣慰的是华夏人思想观念上的转变,这是他最期盼看到的。传统道德要求的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以德服人在这个国家中出现的越来越少,年轻人和中年人组成的社会中坚信奉利益至上,在强大的国家宣传机器洗脑下,对国家的军事行为疯狂支持。旧的文明形态被打破,新的文明形态正在形成之中,无数的糟粕被抛弃,优秀的传统被继承,强权让文明的转换相对顺利,但吕梁也知道传统力量的强大,他做的只能是尽量将控制的时间延长,防止糟粕死灰复燃。

    不要认为吕梁统治下的华夏是个美好的地方,美好只是对于服从吕梁的人而言的,利益受损、固执守旧的人遭受了惨无人道的折磨,********机器为这部分准备了充足的警察、监狱、劳改场所,无数的家庭因为吕梁的残暴走向毁灭。遍布全国的孤儿院证明了这一点,吕梁没有那么多时间和风细雨的改造社会,直接而粗暴的转变肯定会引起反抗。

    在全国统一到战争爆发的这段时间里,光是民众暴动、军事暴动和刺杀就不下两百起,政府机构、警察局、官员成为主要的攻击对象。这些阴暗的事情从不会出现在报纸上,也不会出现在电台广播里,即使民众的口口相传都受到调查局的监视。在这个过程中死亡、鲜血和人性的扭曲比比皆是,吕梁只能将其视为改革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并选择性的将其抛在脑后,如果没有妻子吴月的宽慰,估计他早就变成了听不尽人劝的残暴统治者。

    在紧张的工作中,吕梁总会找时间去长江边钓鱼,这成为他驱散压力的最好方式。一个小时、甚至半个小时,抽出时间来散心是他每天最期盼的事,当然,钓鱼的过程中经常会被手下打断,比如现在,一名军事参谋就急匆匆的跑来,他穿过层层警卫,出现在吕梁面前,迫使他放下鱼竿,赶回战时总指挥部。

    对日作战军事上的准备基本完成,陆军总参谋部准备了两百万大军,将在3月20日登陆日本,展开日本战役,代号“征服”。

    这两百万大军中,朝鲜军团15万人,台湾军团7万余人,菲律宾军团6万余人,琉球师万人,本土陆军将出动180万人左右。本土第一集团军群一百万人左右,第二集团军群八十万人左右,他们是对日作战的主力。

    全国统一后局势在两年内完全稳定下来,经济走上正轨,于是更多的资源开始向军队倾斜,国家也有实力支持军队的扩张。从1908年开始到1910年,两年时间华国陆军常备军从110万扩张到320万左右,还有民兵、武装警察、预备役部队300万左右,他们接受比较频繁的军事训练,一旦进行动员就能迅速形成战斗力。战争开始后陆军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动员,超过一百万人加入军队,并得到了比较完善的武装。

    与陆军扩充同时开始的还有全军装备大换装,陆军的变化和其他军种一样明显,编制有六个装甲军,十五个机械化步兵军,三个骑兵军,三十个常规步兵军,六个山地师和七个伞兵师。大部分基层军官都是正规军事学院出身,具备良好的指挥素质和战术素养,超过四分之一还经历过战争磨练,他们是这支军队最坚实的支柱。

    而普通士兵的识字率超过百分之九十八,部分没有经过文化学习的士兵在军队中受到了不错的教育,华军的文化水平冠绝全球,即使最精锐的德国步兵也无法超过华军。他们大部分经历了两年或者两年以上的训练,光从训练子弹消耗上就能压倒性的摧残大部分国家的军队。

    对文化要求越来越高的装备是普及文化的必要要求,在装甲部队中,坦克组成员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识,才能驾驭坦克,才能进行简单的修理,才能熟练的操纵战车。战争模式的改变要求士兵们不仅仅需要不怕死的勇气,更需要海量的技术兵种。

    对装甲部队的重视使华**方要求更换更加先进的坦克和装甲车,从开始一直是华军装甲部队主力的t01坦克一直存在故障率高、舒适性差、防御水平低的缺点。在华国工业水平不高、敌军没有反坦克武器、没有装备坦克的时候,这些缺点还可以忍受,但在各国相继研究新式坦克,华国工业逐渐深厚的时候,t01坦克就显得有些过时。虽然它具有结构简单、便与制造,火力、防护和机动三大指标非常均衡,对训练要求低等特点,但坦克兵们和装甲部队将领要求更先进坦克的呼声越来越高。

    一般人呆在t01坦克里面两个小时,就会因为糟糕的乘坐环境而失去战斗力,铸造装甲质量一般,受制于当时制造水平的落后,铸造装甲里面沙眼非常多,如果在实战中挨上一炮,炮塔里面铁定铁屑乱飞,车组成员别想活下去。

    新式坦克军方要求继承t01坦克指标均衡、结构简单的特点,改善坦克内部乘坐环境、提高装甲质量、安装更先进的观瞄系统和无线电设备,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安装火力更强的坦克炮。

    在1908年中,试验坦克2号走出实验室,军方检验后对其非常满意,运往东北低温地区、西北沙漠地区、西南高原地区、菲律宾热带岛屿地区进行作战试验,结果证明2号坦克是一款非常成功的坦克,能够适应各种环境下的作战需求,当然在那些环境下也需要安装一些适应性设备,比如在沙漠地区安装发动机过滤网,不过这些都是小问题,总体情况令人满意。

    被命名为“豹式”坦克后,军方向军工厂下达了第一批1500辆的订单,要求在1909年6月之前交付部队,第二批订单2000辆在1909年底之前交付装甲部队。之后华国工业开足马力,在1909年9月提前完成了第二批订单,在1910年初,华国已经拥有豹式坦克4500多辆,虽然按照编制,全军还有两千余辆的缺口,但已经足够开战所需。

    全新设计的坦克底盘让豹式坦克拥有了更加低矮的身躯,更加宽阔的内部空间,因此可以携带更多的弹药,为乘员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在各国都在苦苦研究坦克结构、悬挂系统和负重轮结构的时候,豹式坦克已经采用了最先进的扭杆悬挂系统。地球另一侧的德国,华国为其提供了克里斯蒂悬挂和扭杆悬挂两种系统,他们的工程师们仍旧和后世一样采用了克里斯蒂悬挂,对机械美感的执着追求和对橡胶资源的稀缺,导致交错式负重轮结构再次出现在德国坦克上面——负重轮边缘的橡胶称重能力不足,也就是说,德国必须想尽办法在有限的车体长度限制下,安装更多的负重轮来支撑整个坦克的重量。

    豹式坦克的柴油发动机为它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每小时最大行进速度超过60千米,比美国最新式的卡车还要快。近十年的坦克设计和制造让华国坦克生产技术越来越成熟,工业水平的提高也让豹式坦克拥有令人满意的低故障率,在最容易出毛病的动力系统上,豹式坦克测试的结果是一百辆坦克行进五百公里时,只有四辆出问题,这样的成就足以让坦克设计人员和制造工人们自豪。工程师们还提供了一种马力更大的发动机,不过这种发动机还有变速箱给坦克带来超凡机动力的同时,还伴随着高故障率和高油耗,相比之下并不适合豹式坦克。原发动机给豹式坦克不错机动性的同时,相同的油耗让它可以行进更远的距离,这对于实战的意义超过了更高的速度。

    为了兼顾坦克机动性、火力和防护,豹式坦克仍旧采用75毫米火炮,不过是45倍径的长身管火炮,这种火炮的威力可以在700米距离上击穿现有世界上所有的坦克,军方估计豹式坦克的火力优势将持续至少三年时间。另外本土钨矿的丰富让坦克拥有了更先进的穿甲弹,一种钨合金材料被华国科学院发现,并用于新式穿甲弹的制造。先进的坦克炮和穿甲弹足以让豹式坦克的优势保持很长一段时间。

    钢铁基地提供的数据和无数次的试验让工程师们找到了坦克最佳的防护外形,倾斜装甲可以将敌人的炮弹弹飞,炮塔顶部100毫米装甲、两侧和后部都是45毫米,舱体前部装甲80毫米。不过坦克的装甲防护水平不能单单用装甲厚度来形容,比如德国三号坦克相同的100毫米装甲,可以被坦克炮轻易击穿,豹式坦克的装甲却只能在上面留下一个深坑。不是说德国铸造水平不如华国,而是在铸造水平相近的情况下,华国拥有更先进的装甲材料制造技术。

    大功率的无线电设备,板裙、前外挂装甲板,炮塔周围的网格防弹栅栏,全封闭的炮塔后部杂物箱,应有尽有。可以说在三年以内,豹式坦克都是无敌的存在。(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六章 疯狂的备战

    新式坦克不是在同一时间全部取代旧式坦克,整个大换装持续了近两年时间,陆军的坦克需求仍旧没有得到满足。现役的4500辆豹式坦克全部出现在六个装甲军里,老式的t01坦克仍旧在其余部队中服役,机械化部队、步兵部队、山地部队都有坦克存量。

    3200辆t01坦克中,除了仍旧装备部队的500辆外,超过1500辆被出售给其他国家。在德国、英国、美国、法国、朝鲜等国家的军队中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