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竹语作品看完这本书再疼nv人
一对夫q的连续考验
「为nv则弱,为母则强。」一直很喜欢这句话,简简单单就把nvx为了孩子而更加坚忍勇敢的动人转变,詮释得淋漓尽致。
认识一对夫q,这对夫q是高学歷、高收入、高社会地位的人。丈夫是律师,太太是设计师。第一胎很正常,是一个很俊美的男孩。所以太太怀第二胎的时候,夫q也很安心,认为不会有什麼问题。就在所有人的祝福期待下,这位太太满心喜悦地待產。
孩子出生了。所有小孩一生出来,医生会为他点眼y水。因为有的小孩虽然一生下来会大哭,但他眼睛不一定是张开的。点眼y水的时候,护士发现这个小孩没有眼球。
眼球没有发育,后来确定:小孩将来一定看不到。
这个小孩是晚上九点多出生的,夫q知道孩子全盲,非常痛苦。半夜打电话给我:「我们想要办理自动出院,孩子现在要带回家了。」
当下我有一个非常强烈的直觉:他们夫q想偷偷把孩子「处理」掉。我立刻飞车回到医院,好说歹说,死命劝告。我告诉他们:如果他们夫q认为抚养这样的孩子有困难的话,目前可以透过社会上很多管道,把孩子让人领养,有很多人愿意收养这样的孩子。
他们犹豫了。
我再度想打动他们,直接告诉他们,有一些机构可以收养这样的孩子,孩子会受到妥善的教养。
这对夫q非常痛苦,完全不能接受。太太告诉我:「我们夫q想过了,也仔细讨论过了,不要让这个孩子活下去。父母不该带给孩子这麼大的不便。一生下来就全盲,这个孩子如何开始人生就算开始,如何继续孩子一定会吃尽苦头,我们夫q不该这麼自s,我们无法看着自己的孩子受尽折磨,却无能为力。」
我有个朋友,她未婚生子,当时她很坚持一定要生下这个孩子。但她很清楚这个孩子不可能有爸爸,因为她是别人婚姻的第叁者,所以别人也不可能接纳这个孩子。后来她勇敢生下孩子,她身边有个朋友在教会执事,很不忍心,告诉她有一个教会可以让她顺利把这个孩子送出国被人领养。
这位教会执事刚好也是我朋友。於是我请她帮忙,问一下相关机构还在不在,有没有办法把这个全盲孩子送出国。
后来我朋友帮我联络上机构,把孩子送到国外,顺利被人领养。领养小孩的是美国一个医生,他太太是盲人。她本来看得到,后来因故全盲。这个医生本来就已经收养了一个视障的孩子。所以医生家,他太太、加上两个视障孩子,共有叁个视障人士。之后陆续有与机构联络,得知这个孩子过得很好。
这对超优秀超完美夫q不敢相信也不能接受,他们生了先天x全盲的小孩。最后决定把孩子送出去。这个孩子如果留在臺湾,夫q自己没有照顾,他们一定良心不安。但这样孩子带出门,这对完美夫q心态如何调适若让人领养,也很痛苦,明明在同一p土地,却又相隔不见,於心何忍;明明是自己的亲生骨r,却又彷佛形同陌路,愧疚不安。这种内心的折磨与煎熬,很难受。而且,如果别人可以抚养这个孩子,自己为什麼不能难道自己能力较差吗显然不是。
这对夫q家裡的长辈一直以为新生小孩生病死掉了;只有他们夫q知道这个孩子是被送出国领养了。
过了叁年。
这对夫q又一起去產检,原来太太再次怀y,準备生老叁。
產检过程中,我趁先生离开的空档跟太太谈,问她:「万一,我是说万一,孩子又有问题,你们怎麼办」
她认真想了一下,问:「机率有多少」
「这裡不讲机率。这是医院,不是赌场。」
「把第二个孩子送走之后,我们夫q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到底还要不要继续生如果老天爷真的再给我们这样的孩子,怎麼办」
有可能发生的不幸有时比还没发生的更折磨人。我看着她,她心事重重,眉头深锁,显然压力极大,非常挣扎。过了很久,才继续说:「我愿意,如果老天爷真的再给我这样的孩子,我真的愿意把孩子抚养长大。」
「没有任何不敬之意,如果,我是说如果,如果又生下残缺的孩子,妳确定先生会帮妳照顾吗」
这次她沉默更久,最后说:「我想了很久很久,我有能力独立照顾。」
「妳真的要有心理準备,因为,真的有可能。」
「我有心理準备,但我觉得我永远都还没準备好。」她叹了一口好长的气,又继续说:「我从小凡事都追求完美,不管读书、工作、ai情,我一定要最好的。巧的是,我先生也是凡事都追求完美的人。我们相遇,很多人都祝福与看好,但只有我跟我先生才知道两个最优秀的人在一起有好多好多事要调适、要沟通。其实,这些日子我们一起走过,后来慢慢才知道,什麼都要追求完美,本身就是一种心智不完美的表现。」
就在这裡,一个妈妈做了一生最困难的决定。要做这个决定并不容易,但她确定那是个正确的决定。
她进入待產了,孩子也顺利生下。因为之前经验,孩子一出来,在產房医生就检查她眼睛。老叁是一个很漂亮的nv孩,所有的人都认为这麼漂亮的孩子应该没问题。
真的又有问题。
还是全盲。她有眼球,跟哥哥不一样,哥哥是连眼球都没有。可她眼球非常非常小,所以也是全盲。
我推测原因不是后天因素,是先天x基因造成的,可能两个不好的隐x基因刚好都在一起;连续两胎,眼睛发育出了问题;找不出其它任何原因可以解释为什麼连续两个孩子都是视力的问题,应是属於多重基因问题。
或许有人问:「为什麼產检没有发现呢」
產检是查不出来的。因为如果夫q任何一方有问题,而且经由產检得知,那就不敢生小孩了。而且,他们第一胎那麼健康,所以根本没想过这个问题。
经过叁年沉淀,他们有勇气去面对先天缺陷的孩子,他们不只要勇敢面对自己的孩子,还要面对亲友、路人,甚至是自己原先那个孩子。曾经有一对夫q,第一胎也是生下健康宝宝,第二胎却生了智障宝宝。那个老大六岁时竟然问妈妈:「妈,你为什麼要生一个智障来我们家」
这对夫q决定全心全力抚养她。全盲孩子需要父母的勇气。送走第二个孩子后,他们也想了很多事情。最重要的是,他们瞭解到,没有人可以剥夺孩子活下去的权利。虽然他们当年一时衝动,也曾想过把孩子解决掉。一条新生命,孩子的未来,一生的道路,不是父母可以轻易决定消灭或抹煞的。事实也证明,这对夫q的第二胎送出国了,孩子在美国有个很好的环境,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结局。
全盲孩子看不到,专注在听,所以音感很好。他听到的世界和我们是不同的。一个失去视力的人,不是完全没有视觉,眼睛功能也许丧失,他还是可以用他的方法去辨识距离和形状。
2000年美国「rosemary kennedy iional &nb soloists」大赛冠军得主许哲诚,出生时,父母发现他视障,求诊于各地眼科名医。但得到的回答是先天x视障,无法医治。但父母还是用心抚养,期待孩子能有一个属於自己的未来。
许哲诚回应了父母的期待。他从小就非常聪明,而且对音乐极有天分。叁岁时舅舅买了一个电风琴给他,他居然能弹出他祖父唱的所有歌曲,八岁时入盲校,正式学钢琴。老师认为他是音乐奇才,便让他转到音乐学校。
许哲诚有一个梦想,要成为职业钢琴演奏家,在父母、亲友的鼓励下,以优异成绩进入奥地利grae音乐院深造。他曾多次参加国际钢琴大赛,表现优异,令人侧目。
此外,2006年布拉格音乐大赛臺湾北区的冠军,是由臺北市一位十四岁全盲生许富雅获得,并取得次年十一月进军布拉格音乐世界大赛的资格。
许富雅是二十叁周即出生的早產儿,在保温箱内待了叁个半月,一岁之前检查眼睛,已是膜剥离第五期,要医治已太晚了。
全盲的她,从小就加强听觉及触觉,四岁半开始学琴,不曾间断,经由多位老师指导,国小时每天练琴至少一小时,升上国中,升学压力渐大,但每天还是练琴半小时。
由於她鍥而不捨,琴艺不断精进,她参加2006年胜利杯大赛,与叁十五位七至九年级的一般参赛者分高下,荣获第一名;另外,2006年布拉格音乐大赛臺湾北区初赛,她以全场唯一全盲选手身份,与其他十位七年级一般学生同场较劲,荣获第一名,她是参赛者年纪最小的,是青少年组钢琴赛唯一未满16岁的选手。
这对追求完美的夫q有一段非常动人的分享:「其实,我们之所以放弃第二个小孩,主要是怕孩子带出去,每个人问东问西的。后来我们想通了,只要自己不產生自卑的想法,任何人都无法让自己自卑。如果一对夫q随着时间过去,所剩的都是欢乐的回忆,那他们的餘生会非常难过。美好的回忆应该是除了美好,还有苦涩、辛酸、后悔,如果世上只有欢笑和喜悦,我们永远学不会勇敢和忍耐。」
他们真的勇敢,还有勇气怀y。怀y前,一直在想,万一真的再有问题,怎麼办因为这是有可能的。怀y后,更是担心,在期待中又多了一分提心吊胆。让我们受苦的不是实际发生的事,而是那些可能发生但却没有发生的事。
或许有人会说:「如果他们不送走老二,老叁或许正常。就是因为这对追求完美的夫q随便放弃第二个小孩,所以老天要故意再考验他们一次。」
这样说是不对的。就算这对夫q留下第一个全盲小孩,下一胎小孩又是全盲的机率还是在。我一直以为基因异常的机率很小;连续两胎基因异常,机率更小。但我就认识一对很漂亮的夫q,童话般的组合,俊男美nv,生第一个小孩,是无脑症。叁年后,再怀y,又是无脑。而且太太準备怀第二胎的期间,吃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叶酸。因为叶酸会防止神经缺损,有助预防。谁知道所有的预防形同没做,仍然生下无脑症的小孩,连续两个小孩。
我又认识一对夫q,好像少nv漫画裡走出来的组合,美nv俊男,结果生了严重唇裂宝宝。第二胎,又一样,又生了严重唇裂宝宝。怀y二十周就可以知道宝宝是唇裂,难道满心欢喜、满心期待怀了y,二十周產检时发现是唇裂宝宝就不生吗不可能。宝宝其他都没问题,只是唇裂,连续两个小孩都有这方面的缺陷。
不要认为已经遇到一次,第二次应该不可能。有句谚语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我从不跟夫q说,第一胎若生下先天异常宝宝,第二胎再生下先天异常宝宝的机率很小。很小是怎样不会发生吗除非不怀y,一但怀y,就有机率,可能x就是有。
连续怀y,相同问题,先天缺陷,考验夫q。机率永远都在,可能不只可能,瞬间就会成真。
王竹语作品看完这本书再疼nv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