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见宝钗一脸镇定,毫无女儿家娇羞怯弱之态,侃侃而谈,颇为自信的样子。若不是宝玉知道她的底细,以她这日的男儿打扮,说不定还真花了眼,把她认作是貌如好女的男人呢。
无他,男子貌若好女者,虽然罕见,却有史书可查;然似宝钗这般精于庶务的,实属罕见。宝玉自幼酷爱读那些香艳至极的文字,对历朝历代的奇女子如数家珍,却从未见过宝钗这般的。他心中陡然生出疑问:世间既有似宝钗这样的女子,孤身一人便可出入厅堂之间侃侃而谈,比那等纨绔子弟好了不知道多少,世间既有宝钗,又何必生出那许多纨绔子弟?
因有了这个念头,宝玉心中对宝钗的怨怼之意,竟莫名少了很多。他站在宝钗面前越发自惭形秽,竟丝毫提不起与之相持的勇气。
宝玉就这般浑浑噩噩,直至当日酒宴散去,陪着北静王回到了王府,尚未清醒过来。北静王这日却乏了,要他先回去,宝玉便失魂落魄般回了荣国府,似平日那般去拜见贾母,仍旧是贾母爱不释手的宝贝孙儿。
因宝玉这日吃了些酒,晚饭时贾母便吩咐人为他做醒酒的酸笋鸡皮汤,又满面慈祥与他说贵妃指婚之事:“你母亲已是进宫秉明贵妃娘娘了,左右也不过是这两天了。”
宝玉突然回魂,颤声道:“为何这般快?起先不是说还有几月光景吗?”
贾母于是越发慈爱:“指婚是天家的旨意。单为了这个旨意,就前后筹谋了足足半年。从下了旨意到大喜之日,少说又得半年光景。我已是催他们快些了。唉,咱们家这种的,虽只是中等人家,到底和那些没名没分净身出户私奔一般的不同。这三媒六聘,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好。”
宝玉听贾母言语里“没名没分净身出户私奔一般的”,分明在暗中讥讽宝钗,心中咯噔一下,越发的左立不安。他想起宝钗于长公主席前的模样,隐隐竟有种自己的丢人事被洞悉的羞耻感,他四顾房中诸人,幸好薛姨妈不在场,王夫人同邢夫人都低着头,一副眼观鼻、鼻观心的模样,李纨更是只管捧饭的,这才略松了口气。
此时三春姐妹和黛玉等人皆由大观园小厨房负责饮食,故而均不在场。王熙凤在一旁侍奉贾母吃饭,此时便凑趣笑道:“老祖宗说的是,宝玉的婚事,咱们自然要大办起来。幸好林妹妹就园子里住着,倒也省心不少。”
王夫人原本听见贾母讥讽宝钗“没名没分净身出户私奔一般的”,觉得宝钗算是自家亲戚,颇为丢脸,故而低下头去,私心将薛姨妈骂了又骂,后来听见王熙凤开腔说宝玉婚事之时如何如何,她身为宝玉的生身母亲,自然是要说话的,这才提议道:“如今以我的愚见,宝玉和林丫头既已是未婚的夫妻,在一处园子里呆着,虽然孩子们都知书明理,可叫外面人看了,到底不像,倒不如趁了这个时候,将宝玉挪出园子来,也免得风言风语。”
贾母也觉得王夫人的主意好,微微颔首赞同,又开始畅想宝玉的婚后生活,因道:“林丫头的身子,怕是弱的。幸好我早有先见之明,为宝玉准备了一房美妾,放在房中,也就不怕了。”
王夫人忙道:“媳妇儿也在忧心此事,冷眼旁观了这许多年,见还是当年老太太给宝玉的丫鬟袭人最知疼知热,宝玉每每肆意胡为之时,她倒还知道分寸,从旁劝解着。故而虽未开了明路,我已经从自己的月例中拿出二两银子来赏她了。”
贾母皱眉。她为宝玉看中的丫鬟却是晴雯。不想王夫人偏偏看中了袭人。仔细说起来,晴雯和袭人都是贾母指给宝玉的丫鬟,只是袭人当年便是贾?肀叩囊坏却笱诀撸???阶髡渲榈模?帜敢蛩?焓峦滋??藕蛉说氖焙蛐南福?缒暝?兴?藕蚬?废嬖频模?罄从职阉?旁诒t裆肀摺g琏┤词遣煌??琏┏は嗲纹ぃ?焯鹛窒玻?渲皇嵌?妊诀撸?雌牡眉帜缚粗兀?帜赴亚琏┧腿ニ藕虮t瘢?娴镁褪墙?慈们琏└?t竦蓖u康囊馑肌?氩坏酵醴蛉伺卤t裱Щ担???r烁鲅?膊凰愠霾实南?死春退?蚶尢ā?br /≈
婆媳二人就未来宝玉的通房问题你来我往,明争暗斗了一番,最后成了和局。贾母对于王夫人自作主张,抬袭人为姨娘的做法大为不满,只是木已成舟,也不好公然打她脸,只是暂且记下,留待来日发作;王夫人担心贾母青目的晴雯太过狐媚,将来成了姨娘之后越发勾引着宝玉不学好,只是贾母坚持,不好公然违背,也只得暗暗留意,等到他日抓住晴雯的把柄,再做处置。
第162章
这日宝钗可谓满载而归,出海计划既有北静王府入局,想来一路关卡更是通行无碍。便是长公主一朝行事不妥,失了圣眷,也是无妨了。只是这日莺儿护主心切,未免太过出风头,宝钗为了护住她,也不免一改平日谦和低调,展露锋芒,技惊四座一回。私下里便说莺儿:“我知道你从小嗜酒,颇为能喝。只是咱们私下里关起门来,好好喝一个畅快不好?偏生在宴席上这般,你这么能,若是被长公主、北静王什么人看上,强行索要了去,我身边哪里还有这么可人贴心的丫头?”
宝钗便是责怪,也是带着回护的语气,莺儿听了,心悦诚服认错之余,更是满心欢喜,低声笑道:“我也是一时急了,见长公主殿下身边有婢女如此,才学样的。谁知姑娘自有定计,我这般倒是画蛇添足了。”
想了想又道:“姑娘唱的那曲,吟的那诗,都是极好的。只怕姑娘平时只管深藏不露,若不是此番为了护住我,又有谁知道姑娘这般才学?”这般说着,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就连茜雪、小红等人在一旁听了来龙去脉,也喜出望外道:“姑娘此番大展才学,还怕没有良人迎娶?当时许嫁那什么姓冯,原本就是权宜之计,三媒六证全无的,便是咱们不承认,谅得姓冯的也没有什么话说。”
她们毕竟太过年轻,宝钗这等品貌却要委屈下嫁冯渊,她们心中一直暗暗觉得不值。此番宝钗在长公主宴席间大展才学,她们就觉得定然会有高门公子怜惜宝钗才华,救拔宝钗与水火当中。
宝钗起初料不到她们竟有这般想法,待听明白后忙摇头笑道:“你们好糊涂!越是高门大户,越是深谙名当户对的道理。别的不说,倘若我是高门大户的公子,便是孤独终身,也不会娶我这般家世经历的女子。你们实在多想了。”
孙穆和张嬷嬷听了,都点头道:“是这个道理。难为你看的明白。”
莺儿、茜雪、小红等人都道不解,宝钗才缓缓说道:“高门大户的男人娶亲,无非重门第,重家风,重钱财,以各家取舍不同,依次分前后罢了。重门第,意在得妻族提携扶持,再不济也要同气连枝;重家风,意在娶妻娶贤良,打理后院,惠及子孙;重钱财,意在补贴夫家,至少不必被连累。似我这样的,便是没同家里闹翻,但哥哥那个样子,差不多的人家略一打听,还有什么不知道的?原本还勉强有个贤良的名声,如今又同家里闹翻,是最不忠不义不孝不悌的女子,又有哪个高门公子会想着娶我?”
莺儿犹不服气:“可是姑娘这等才貌……姑娘的才学……”
宝钗淡淡一笑:“从古到今,才学都只是锦上添花、博人一笑的东西。非但女儿家如此,便是那顶冠束带的男人,空有才学的话,也只得晚景凄凉。东方朔博闻强记,史载弄臣,曹子建七步成诗,贬居陈郡,李太白锦心绣口,醉死宣城,苏东坡惊采绝艳,流徙琼州。男儿犹自如此,女儿才学更是如此。你们难道不见薛涛、苏小等人,以才貌双全传世,却不过是文人雅士的玩物,易安居士名门出身,何等才华,何等风骨,仍不免遭历朝历代人诟病不守晚节,改嫁他人。女儿家行至巅峰,当属皇后太后之位,又有哪几个皇后太后是以才貌传世的?史书中多不载盛宠,俱赞以贤德。你们竟然认为高门大户的公子会因为我薄有才名而另眼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