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水浒天行

3.耐庵先生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请到 ,69zw, 六*九*中*文*阅读最新章节/

    韬光养晦,一代英才居胜境;

    激浊扬清,千秋峻笔着奇书。

    施耐庵(1296-1371),元末明初的家,本名“施彦端”,字肇端,号子安,别号耐庵,是着名的元末明初作家,祖籍泰州海陵县或苏州吴县阊门(今江苏苏州),一说祖籍钱塘(今浙江杭州)。

    施公耐庵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一切技术无不精通。35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着述,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四大名着”之一的《水浒传》。

    关于施耐庵的生平,因缺乏史料而众说纷纭,甚至对有无此人都有争议。其故里江苏兴化新垛乡施家桥村有墓园、纪念馆。现有《施氏家薄谱》存世。传闻他自幼聪明好学,元延佑元年(1314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年)登进士。不久任钱塘县尹,因替穷人辩冤纠枉遭县官的训诉,遂辞官回家。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白驹场盐民张士诚等十八名壮士率壮丁起义反元。张士诚敬其文韬武略,再三邀请他为军幕,施耐庵抱着建造“王道乐所”的宏远计划欣然前往,为张士诚敬献了许多攻城夺地的计策。后因张士诚居功自傲,独断专行,亲信佞臣,疏远忠良,施耐庵几次谏劝,张士诚都不予采纳,于是愤然离开平江,并作《秋江送别》套曲赠予同在张幕的鲁渊、刘亮等人。此后,施耐庵便浪迹江湖,替人医病解难。

    后来,施耐庵入江阴祝塘财主徐骐家中坐馆,除了教书以外,还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和《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的一百零八人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为撰写《江湖豪客传》准备素材。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灭张士诚后,到处侦查张士诚的部属。为避免麻烦,施耐庵征求兴化好友顾逖的意见,在白驹修了房屋,从此隐居,专心于《江湖豪客传》的创作。《江湖豪客传》成书后,定为《水浒传》。

    施之常后裔,自幼才气过人,为人仗义。

    施耐庵是孔子七十二子弟之一施之常后裔,唐末施之常后人在苏州为家。其父名为元德,操舟为业,母亲卞氏(卞氏后裔亦迁至今江苏省大丰市境内)。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才气过人,事亲至孝,为人仗义。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为官三年后弃官回乡,19岁中秀才,28岁中举人,36岁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

    施耐庵曾在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为官三年,因不满官场黑暗,不愿逢迎权贵,弃官回乡。张士诚起义抗元时,施耐庵参加了他的军事活动。张据苏以后,施耐庵又在他幕下参与谋划,和他的部将卞元亨相交甚密。后因张贪享逸乐,不纳忠言,施耐庵与鲁渊、刘亮等。

    施耐庵精于诗曲,但流传极少。史书鲜有记载。即使有的材料,虽有明确记载,但材料本身的真伪与可信程度,至今还没有得到公认。我们认为他大概是杭州人,至少曾长期生活在杭州一带,有人推测他可能是一个专门为说书艺人编写话本的书会才人,或者本身就是一个粗通文墨、技艺精湛的说书艺人。其生活的年代在元末明初,祖籍姑官归隐,闭门着述。有人说他曾与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谋将卞向交情不错,卞向张推在《少室山房笔丛》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盛行。”今人一致认为施耐庵是《水浒传》作者。也有人认为是同弟子罗贯中合着或者有罗贯中续写。

    施耐庵为避祸,举家迁徙到淮安。从目前所掌握的史料看,施耐庵这个人还是有

    <ter>》》</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