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壮哉大唐驸马

第一七六章:两诗宽解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散朝后,李世民满身差池劲,从情感上说,他是不乐意对皇至子弟设限的,父辈打生打死,不就是为子孙后世有一个安宁富足的优美未来么,现在好了,这一设限,兄门生侄都要通过自身的起劲去获取更多。

    从理性上说,李世民知道这是对的,对于诸多皇子来说,最好的永远只有天子宝座,在独无一二的宝座眼前,怙恃、兄弟、妻子都可以抛到一边,因为他本人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所以,这种人伦惨剧有一次就够了。

    他虽赢得的宝座,可是谁又知道自己受了万从指责,谁又知道自己这些没有睡过一个好觉,哪天晚上不是从噩梦中惊醒?直到昨天收到李渊充满理性的书信,抚平了良心上的谴责,才终于睡了一个好觉。

    只不外对于不能将最好最多给予自己的孩子这种事情,几多有点不痛快。

    于是,将柴令武从家里召去了御苑望云亭,吹牛谈天。

    柴令武到了望云亭,见长乐公主也在,示意后,向李世民行礼道“娘舅。”

    “坐吧!”

    柴令武入座。

    二人坐在书案一旁的两张椅子上,中间是一个金丝楠木根雕茶几,花纹繁复,古朴厚重。

    “你发现的桌椅、家具着实不错。比以往的地席和软塌强太多,坐上去一天也不会以为累。”

    宫里的家具全部换成了柴令武用来代税的产物,都是出自自己的设计、巧匠之手,尤其是这个太师椅,李世民很是喜欢。

    柴令武笑道“可许多人一边放肆购置,一边却说奇技淫巧。”

    李世民道“桌椅的利益显而易见,别理那些伪君子,连孔颖达都站在你这边说‘奇技谓奇异技术,淫巧谓太过工巧。二者大同,但技据人身,巧指器物为异耳。’所以你怕什么?照他们那一套理论,床榻、案几、纸张、书籍、琴、棋、萧、笛等等都是奇技淫巧!我也讨厌那些口是心非、说一套做一套的家伙,比起真小人还可恶。”

    柴令武也笑自己多心,他最浏览李世民的地方就是他的侵略性,与汉武帝一样,脾性里身上充满了攻击光环。你要是乖乖的听话,那就相安无事,你要是傲娇了,想找点事,那对不起,不跟你讲什么原理,直接兴兵把你灭了或则打残打服。其次,就是不满足现状,以及对新生事物的接受之心。

    这时宫女送上香茶,长乐公主挥挥小手儿,令宫女退下,将袖管挽起一截,露出一段欺霜赛雪的莲藕一般的小臂,素手纤纤,沏了一壶香茗,放置于茶桌之上。再取来两只白玉也似的白瓷茶杯,为两人划分斟了浅半杯青翠的茶汤,热气氤氲之间,芬芳馥郁。

    然后灵巧坐到一边,小手儿擎着下巴,乌溜溜的大眼睛眨啊眨的,欠盛情思直盯柴令武,却又时不时的总是往他脸上瞟……

    李世民示意柴令武自便,自己取了一杯茶水,浅浅的啜着。

    柴令武便自顾自的端起眼前的茶杯,喝了一小口,在口腔里满满的品味着那股悠远的茶香,却总以为跟影象中的上等龙井茶照旧差了许多火候。

    这也是一定的,他只是凭证上辈子电视里学来的龙井茶的炒制步骤,照葫芦画瓢,硬搬到一千多年的唐朝来,可谓只有其型而无其神。只不外自己穿越时空弄出这龙井茶,一来解决饮茶习惯,二来亦借此大赚了一笔……

    长乐公主不停的瞟着柴令武,越看芳心越是悸动……

    李世民脸色一垮。心中有些吃味了,长乐是他最痛爱的大女儿,含在嘴里,捧在手心。可现在这丫头一脸花痴容貌,让他心中实在不是滋味。

    闺女那花痴的眼神,令他有些受不了,大感颜面扫地!心底暗自琢磨,真不这臭小子有什么好的,让长乐如此想念。

    见到长乐彻底陷落,无药可救,李世民也懒得去治了,放下茶杯,向柴令武问道“听到早朝的消息了吗?”

    柴令武颔首。

    “那你怎么看?”

    “挺好!”见李世民隐隐有发作的迹象,柴令武忙道“早朝的决议,既制止了一些不行预料的事情,更能让皇室子弟获得淬炼,诚可谓是一箭双鵰!”

    “人之怙恃,莫不是恨不得将全天下最好的给予自己的子女!可是我不认同这种做法。”

    “大唐之前历史之中,最强大的无疑是大汉王朝,刘家子弟满天下,他们受到最好教育、享受到最好的物资条件,但有前程却没几个。原因何在?不是他们笨,而是他们在奢侈生活中失去了进取之心。”

    “汉朝共有二十九个天子,精彩之辈只有文帝、景帝、武帝、宣帝、光武……此之五帝,除了汉武帝长大皇宫,每一小我私家都有生活民间的履历,他们深知对黎民痛苦和吏治得失,在位期间重视选贤任能,贤臣循吏辈出。反之,其余在奢侈深宫中长大的诸帝却毫无作为。”

    “由此可见‘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而给予子女优越人上人生活,并不是爱而是害!害他在奢华中失去了斗志、失去奋进的偏向。”

    晨钟暮鼓一般的言语,不停攻击着李世民的心田。

    柴令武犀利的言辞,似乎让他见到了第二个魏征,但同样是劝谏,柴令武的语言艺术,又与那直来直往的魏征大有差异。每一句话语,都与眼下的决议无关,但却通过史实,直击李世民心灵的最深处,让他迷惘,让他疑惑,让他反思,让他豁然开朗。

    从迷惘到惊醒,到豁然意会,李世民哈哈一笑“你说的我懂了,作为父亲,我简直不应该给予子女更多,否则,只会让他们在浮华中迷失双眼、软了骨头、塌了脊梁。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们的路只能自己去走,我不能呵护他们一辈子。”说到这里,他又随着长长了吐了口吻,恰似将胸中的郁结一吐而出。接道“只是想到骨血疏散,心里总不是滋味。”

    柴令武道“不履历离此外忖量,就没有重逢喜悦;与其两看两相厌,倒不如让距离发生美。”

    “哈哈!”李世民又笑了起来,“你小子说的有原理,有原理啊!”他大笑着,笑得让茶水呛到,高声咳着,鼎力大举拍着前胸。

    吓得长乐公主赶忙上前给李世民拍着后背,怒瞪了柴令武一眼,忙道“父皇,别听令武哥哥乱说,哪有这种算计的。”

    “差池差池!远儿说的有原理。”李世民喘过了气,休息片晌,刚刚对长乐公主道“‘不履历离此外忖量,就没有重逢喜悦;与其两看两相厌,倒不如让距离发生美。’道尽了人生分分合合的万种滋味,你以后就知道了。”

    柴令武笑道“娘舅说到人生离合,我这里倒是有诗一首了。”

    长乐公主美眸一亮,娇声道“来人,速速请来文房四宝!”

    宫女将笔墨纸砚一一排放在望云亭平滑如玉的石桌之上。

    三人不约而同的站起身走向石桌,柴令武接过宫女递上的蘸满浓墨的毛笔,右手悬腕,笔尖在雪白的柴侯纸上游走,一挥而就。

    李世民捋着短须,连连赞叹,即便再自恋,亦不得不认可柴令武这一手字确实比他写得漂亮。

    楷书一般逆锋起笔,回锋收笔,将锋芒藏住,极重蕴藉。但‘柴令武体’起笔之处更多的只注重取逆势,从空际逆入,并没有完全把锋芒藏住。收笔时有回锋的意思,可是也不刻意顿挫回锋,强求圆润。

    柴令武这种写法不光无损于含畜之美,反而增添睥睨天下的自然大气之美。

    长乐公主盯着纸张,轻轻念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回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离合悲欢,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希望人恒久,千里共婵娟。”

    一时寂静无声。

    李世民父女多才多艺,有很高的鉴赏能力。

    这首词肯定是极好的,在明月这一意象上集中了无限优美的憧憬与理想,围绕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离合悲欢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庞大而又矛盾的思想情感,又体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起劲向上的乐观精神。遂形成了一种豪爽洒脱的威风凛凛威风凛凛。

    “人有离合悲欢,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希望人恒久,千里共婵娟……”

    李世民念了一遍,神情有些模糊。

    人间没有十全十美,世事皆有残缺,所以骨血疏散也是人间常态,没须要多做纠结,只要远在千万里之外的亲人好,这就够了……

    当他从优美的意象中回过神来,却见到柴令武又写诗一首。

    只听长乐公主念道“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子女共沾巾。”

    李世民怔忡片晌,然后两一词一诗联系起来!

    ‘人有离合悲欢,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希望人恒久,千里共婵娟’……道尽世道无常、人生无常以及对他乡亲友的优美祝愿。不是比语言更清楚地昭示了聚合无常吗?

    之后,柴令武通过这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告诉他,只要父子情感相通,再远也能感受到亲近。

    李世民本是豁达之人,理通之后哈哈大笑,愁绪尽去,一边大笑,一边说道“远儿真是大才!来人,把朕酿的琼浆拿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