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我的官场生活

第067章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第067章

    通过大半年的筹备工作,省文学奖已进入终评阶段,谁会成为三年一度的省文学奖得主?在文学界看似平静的表面下,正风起云涌。据说,往届评选到这个时候,方正家的门槛都会被踏破,上门联络感情的大有人在。

    今年没有以往的情况出现,方正因把关不严,发表了《管家和地主》,在省委宣传部部务会上,被通报批评,并被暂停主编职务,要求他向省作协党组作出书面检讨。

    近一段时间,他正在为保住自己的位置努力。《西溪》杂志的日常工作和省文学奖评选工作,也暂由张椿荣负责。

    没有受到牵连的是白云飞,作者嘛,现在又不兴搞了,只能以教育为主。好在《西溪》的发行量不大,那期刊物从邮局追回封存,换下此文后,已经重新印行。

    我让张椿荣通知白云飞到我的办公室,同他谈了谈。白云飞比我还大两岁,对我倒是很礼貌。我们的谈话,就从那篇《管家和地主》谈起,我说:“我在网上搜索过了,与此文类似的稿子有很多,你这篇稿子呀,似乎算不上是‘原创’嘛!”

    就这一句话,便让这个恃才傲物的白云飞怔住了,“李书记,您,您也上网?”

    “不行吗?”

    “不不不,不是,是没,没想到……”

    “小白同志啊,你这篇文章,立场有问题嘛!”尽管我比他年轻,仍叫他小白,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也是一种领导艺术。“今天找你来,就是想同你探讨一下,你说的地主,和我们现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到底是不同的。”

    “有什么不同!我看呀,那些房地产商圈地圈钱,搞开发,同原来的地主没什么两样。”

    我笑了笑,“所以我要说,你这篇文章立论就不正确。现在土地属于国有,那些房地产商怎么能算地主呢?他们获得的,只是土地的开发权、使用权,而这种开发权、使用权,又是要通过投标才能够获得的,土地的拥有者是国家。”

    “那国家就是地主!”

    “既然土地是国家的,国家当然就是土地的主人了。国家将土地使用权拍卖,这部分收入就进了国库,这些钱用来干什么了呢?第一是搞基础建设,修公路、修铁路、修码头、修机场……还有,财政还负担着像你这样的行政事业人员,用来给你发工资了!”

    这时,他又怔了怔,“我那点工资,才多少钱呀!”

    “是的,你一个人是不多,但一累积起来,就是财政上一笔庞大的支出。另外,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解决城市失业人员的最低生活保障,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哪一样不花钱?”说到这里,我感觉自己的声音有点高,便缓和了语气,“土地使用权的拍卖,那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同土地私有制的剥削,完全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

    白云飞望着我,对我的话好像还没有多大的反应。

    “说到建设,这是任何时代,任何社会制度下都必须进行的。不搞建设,历史会前进?人民的生活水平会提高?就像你,作协不搞这个整体拆迁,你的住房条件就可望得到改善?不建作协大厦,你的工作环境,只能停留在八十年代的水平上。”

    白云飞听到这里,有点着急起来,辩解道:“李书记、李书记,您可能误会了,我并不是针对省作协拆迁的。”

    “我没说你是针对省作协拆迁,但在这个节骨眼上,你冒出这么一篇文章,大家会怎么看,别人会不会说你是在针对作协拆迁,我就不知道了。”

    没想到,话谈到这个份上,白云飞是越来越被动了,“我,我真没其他的意思,李书记!”

    “那就是在耍小聪明了?唉,你这个同志呀,你还年轻嘛,这样的小聪明还是不耍的好。要写作,就好好地写嘛,可以树立典型,也可以针砭时弊,那都是对社会发展有益的。你看你这篇文章,你到底想说什么?连你自己都说不清楚,文以载道,你载的是什么道呀?”

    白云飞终于低下了头。

    说到《西*潢色 溪》,我一直就对它不怎么满意,现在由张椿荣临时负责,但见他雄心勃勃,像是要干一番事业的样子,便也想借着这个机会进行改革。

    《西溪》现在是月刊,5印张80页,薄薄一册,同国内其他大刊相比,首先是缺乏大气,国内知名文学大刊,无一不是200页以上,厚厚一本,气势夺人。因为薄,便只能发表一些短篇,中篇也要往短的压,我找张椿荣商量:“是不是改月刊为双月刊,一则增加刊物的容量,二则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组稿,精心编辑。要同国内知名刊物看齐,从内容到形式都要有一个大的突破。”

    “还是李书记您想得远,我也正要向您汇报,这个《西溪》不改革恐怕是不行了。原来财政每年划拨的经费是30万元,捉襟见肘,只好就这样拖着……”张椿荣是看好这个位置的,作为省级文学刊物的主编,至少可以奠定自己在全省文坛的地位。

    “每年30万,已经不少了!”我说,“30万元可以帮助多少下岗职工再就业啊!财政这么困难,还能挤出这么一笔钱让省作协办刊物去亏损,世界上没这样的好事呀!”

    “是的。”

    “论说呢,文学期刊如何办,也该顺应市场,有人订阅就办,没人订阅就不办。现在《西溪》是进退两难,说不办吧,全省文学界又需要有这么一个阵地,也还有几百个订户……唉,可悲啊,几百订户,数也能数清楚的。椿荣呀,你下一步的工作很具体,要想尽千方百计,首先是保证刊物质量,逐步扩大发行量。当然,这有个过程,省作协也可以先投入一部分资金让刊物活起来……”

    “李书记您放心,我们一定按照改版方案执行,相信通过两三年的努力,现在这种状况会得到改善的。”

    我点了点头,“特别是那个文学擂台奖征稿的方案,一定要做好!季度冠军的奖金可以提高到3万元,年度总冠军的奖金可以提高到10万元,这样才能打动作者、发动读者,引起关注,增加发行量。”

    “嗯,有李书记的支持,《西溪》何愁办不好啊!”说到这里,张椿荣突然想到一件事,又道,“哦,我差点忘了,雪州方面有消息了,张雨春同志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了。”

    “喔?”

    “是这样解决的,土地问题赔偿了他5万元,这方面解决得不错。只是那个拘留的问题查起来很麻烦,似乎查不下去了……最后,经过雪州市委常委会研究,按当地拔尖人才,将张雨春录用为市文化馆干部。”

    “嗯,好好!”

    “可张雨春说什么都不干,一定要在拘留他的这个问题上要个说法,所以,至今还没有去文化馆上班。”

    我想了想,说:“这个张雨春,认那个真干什么,市里录用他为干部,不就是一个说法了吗。好吧,有机会我再找他谈谈。”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