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农村是怎样变为城市的
常行健坐在桌前,屋子里已经烟雾缭绕,他眉头紧锁,面前散乱地摊着一堆材料。他实在没想到,新泰路还有这么一大堆问题。他原以为,上次自己出马之后,拆迁之事就可以顺风顺水了,即使有一点问题,也会迎刃而解。然而,他忽略了一点:自己对这座城市还并不熟悉。沉思了一会儿,他把赵载叫了进来,让他谈一谈这个让他牵肠挂肚的新泰路。赵载显然已经是成竹在胸,他稍微思考了片刻,就侃侃而谈起来。
这个新泰路,其实已经有八十多年的历史了。在民国时期,这里还是荒郊野外。当时还没有火葬,城里死了人,大都会拉到这里来埋掉。于是这里就变成了乱坟堆。当时这里人烟稀少,杂草丛生,听说这里经常闹鬼,人晚上从这里过的时候都要结伴而行,年轻人就把这里当作考验胆量的地方,相互打赌看谁晚上敢独自从这里经过。有个无聊的有钱人甚至悬赏两块大洋,谁要在这里过一夜,谁就可以得到这两块大洋。后来一个姓朱的外地来的年轻人实在饿得不行了,真的去揭榜了。当天晚上,他抖抖索索地在一棵大树底下过了一夜。可是,一整晚上,除了被蚊子饱餐了一顿之外,他没有受到其他任何侵害。年轻人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两块大洋,而且还有更大的收获:一大早迷迷糊糊地醒来时,迎着朝阳,他发现有一块地方居然乱七八糟地长了一些油菜。这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他决定在这里呆下去。
当时,海川还只是一个县。在战乱频仍的时代,一个外地人想要在这里生存下去谈何容易。姓朱的年轻人有了这个惊喜的发现后,决定在这里开荒种地。他先在这里搭了一个简易的棚子,然后就开辟了两块菜地。没想到,这里居然是种菜的好地方,土壤肥沃,雨水充足,那一年他就获得了丰收。不久,他就扩大了生产规模。
姓朱的年轻人在这里获得的成功很快就激励了其他的流浪人。他们也纷纷效仿他,在这里开荒种地。慢慢地,这里就有了人气,甚至开始有了其他的从业者。修鞋的,补锅的,卖针头线脑的,耍把式的,跑江湖的,小偷小摸的,也慢慢来到这里,这时逐渐就成了一个城外小城。但是,这里人的主业仍然是种菜。姓朱的年轻人因为是开拓者而获得了人们的尊敬。后来这里成了一个村,就叫新泰村,而他也成了这里的第一任村长。这个新朱的年轻人,就是常行健和赵载共同的朋友——朱二毛的祖爷爷。朱二毛当然知道这段历史,在和赵载聊天的时候,他就时常自豪地说:我祖上也是做过官的……
他所说的官,就是村长了。
朱村长很能干,在他的领导下,新泰村百业兴旺,百姓安居乐业。尽管在当时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全中国都没有一块乐土,这里却居然获得了十几年的安宁。然而后来,先是日本人来了,后又又打起了内战,战火终于也烧到这里,房屋十有**被毁,村民大部分都逃走了,菜地也逐渐荒芜了。新泰路又成了荒凉的地方,几乎又恢复了十几年前的状况。不过这地方还是有生命力的。内战结束以后,新泰村迅速地又恢复了往日的发展速度。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海川县变成了海川市,新泰路也得到了更快的发展,房子越做越高,菜地越来越少,随着城市像摊大饼一样向外发展,这一带逐渐由郊区变成了市区。现在再到新泰路去看看,到处都是房子,只是由于缺少统一的规划,房子高矮不一,形状各异,显得有几分凌乱。菜地已经所剩不多了,只是走进社区里面,再往东,靠近外围的地方才能看到几块菜地。现在的这块地方称呼已经不明朗了。从行政区划上来看,属于江北区,是区长朱为民的管辖范围,从地理名称上老人们还依老习惯称之为新泰村,外面的人则称之为新泰路,而管事的民警则把这里称作新泰社区。
听赵载讲完这段新泰路的历史,常行健马上领悟到了,这里的居民很多都是三四代甚至四五代都住在这里了,已经由当年的外来人变成了土著了。因此从情感上,他们是不太愿意离开这里的。新泰社区里的人因为祖上的关系,他们始终缺乏安全感,觉得自己不是城市里的人,而是乡下的菜农。所以,他们把房子看得很重,觉得有了房子,自己才算是这个地方的人,可以不再漂泊。因此,这个地方的人,几代都是一样的习惯:有了钱,第一件事就修房子,尽量把面积占得大一点,房子修得高一点。这种修法很快就让这里越来越挤,房间距越来越小。原先的街道逐渐变成了胡同,有些甚至是房子连着房子,从窗户就可以直接跳到邻居家里。
另外,赵载还讲了一个重要的信息,这个信息一直被常行健所忽视,以至于后来带来了大麻烦,那就是,老新泰村事实上已经被分成了东西两个部分。东边的主要是菜农,他们守着仅有的一点菜地,依靠种菜度日;西边的居民主要是工厂里的工人,像朱二毛,祖上原本是有菜地的,后来菜地建了房子,自己也进厂成了工人,成了被羡慕的人。这样看来,上次常行健他们费了很大劲做工作,做的其实只是西边居民的工作。至于东边的居民,根本都还没接触到。常行健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要赵载记下这件事,他要专门抽时间去了解这部分居民的情况。
赵载点了点头,他进一步补充道,据二毛说,西边的居民和东边的居民一向有心理上的敌视情绪。西边的居民一直有心理上的优越感。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是工人,而东边的居民还是农民。然而,让他们不满的是,他们这些工人大都因为企业不景气下岗了,即使没下岗的,收入也不高,反倒没有西边的菜农收入高。结果就是靠近城外的西边的房子越建越好,而靠城内的东边的房子则逐渐老旧。西边游手好闲的人多,东边的有钱人多。因此,对于拆迁这件事,西边的居民要显得更积极,他们把这个当作是改变自己的命运的机会。东边的居民则不这么看了,他们有菜地种,有房子出租,日子过得很滋润。
常行健想了想,问道,拆迁办向主任那边联系了没有?
赵载说,联系了,他这几天人都在那边。看得出来,他积极性很高。
常行健摇了摇头,有些忧虑地说,我担心的就是这个。电子工业园区的工作,前期的工作,也就是拆迁工作,是个细致的活儿,急不得,得耐心地去做工作,像庖丁解牛一样去理清思路;后期的工作,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拖不得,得大刀阔斧,慢了则会引来一堆麻烦事。
赵载点点头,常市长看得真透彻。那要不要给他打个电话?
常行健说,我找他当面说吧。另外,我还要找一下江北区的朱为民区长,新泰路是他的管辖范围,他不能当甩手掌柜。
两个人又聊了一会儿具体的工作细节,赵载看了看窗外说,常市长,不早了,该吃午饭了。您是叫餐呢,还是到外面吃?
常行健笑了笑,今天出去吃吧。走,咱俩一起去。
两个人刚刚站起来,这时,桌上的电话突然急骤地响了起来。电话话铃声划过寂静的政府大楼,显得有些急不可耐。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