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也是不可避免的。
对于已方骑兵是否会取胜,商钱海一点也不担心,这次复国军独立骑兵旅可是集中了三个营的兵力,在兵力上要比对方多了那么一点点,兵力上绝不吃亏,做为一支久经战阵的部队,论及骑兵对骑兵的搏杀,也许是天下无人能及的,更不要说,这时外蒙军被一通炮弹打乱了战斗队形,士气已非常低落。
这个时候商钱海只担心一件事,葛文轩会对这件事如何看,原本可以用大炮与机枪解决的事情,非让骑兵用马刀去解决,那可是自找增加伤亡的机会,不过他也明白,如果他今天拒绝了,以后日子也不好过,老朋友绝对会对有气的。正当他在考虑如何面对葛文轩的怒火时,一个消息传来,苏军冲来了!原因,苏军也有侧翼迂回的意思,正好与商钱海的装甲部队相遇了!
这时的商钱海才发现,他刚才的决定没错。他没有被对方的骑兵拖住,如今他可以全力对付苏军的坦克了!可是当苏军出现在他的视野之中时,他有点失望了,他不知道对手是小瞧了自己,还是装备就是这样,出现的竟然是装甲汽车。而且连一辆快速坦克都没有出现在队列中,这实在让他有些大失所望。不过这也不能怪人家苏军啊,毕竟驻蒙苏军从来就没有被列为重点部队。所以装备自然也就比不上在东线作战的苏军了。自苏德战争开始,根本就没有得到什么新装备,能保有这几辆装甲汽车就已经很不错了!要知道这些装甲汽车要不是因为出发的太快,提前到达战场的话,那么估计这几辆车都会被抽调到东线去。
这是一场没有什么问题的战斗,坦克对汽车,四十五毫米炮对七十六毫米炮,没等苏军冲近,已全部被摧毁。正想着下步该怎么办的时候,有人通过无线电告诉商钱海说发现了苏联的坦克部队了,这让商钱海一下子来了兴趣。等到后面的苏军坦克到达时,他们只能看到一堆堆燃烧的东西了,虽然它们也继续冲,可惜依然不行。它们使用的坦克太差了。按原计划,他们应于一九四二年换装的特三四型坦克的,可是苏德战争,让这个计划无限期推迟了!
凭借加持的附加装备以及改装的观瞄系统,商钱海率部取得全胜,且快速完成作战任务,重创苏军,包围苏军。葛文轩实在没有想到,作战会如此顺利,仅仅开战半天,苏军主力被他合围住了!
葛文轩在前方打的正痛快之时,后方终于出事了。毕竟纸是包不住火的,这一天上午,刚刚回到指挥部不久刘兴几乎是同时接到了报告,并不是所有人在给葛文轩开方便之门,先是后勤部门报告,最近第一骑兵师的物资补给出现了问题,尤其是领取了太多的弹药,足够打一个战役之用,这远远超出了训练之需要,接着又有人报告了该师最近的行动,尤其是在内外蒙交界地区的行动。这些报告让刘兴感到意外,自己这才回来,这家伙身边不是有政委和参谋长在盯着吗?怎么还能惹事啊,这次葛文轩又要搞什么事情出来啊。可是没等他想明白,苏联人通过外交系统发来了照会,抗议复国军第三军葛文轩部的行动。这下子,刘兴才知道,葛文轩这家伙已经在外蒙方面搞起了事,而且看这架势,这事规模一定小不了。可是没等他联系葛文轩寻问具体情况。葛文轩那边的电报就已经到了,就见葛文轩在电报上竟然说,此时的他正在抗击入侵中国领土之敌人!直到中午过后,刘兴才弄明白,那里发生了什么。可是生过气之后,他竟然发现自己处于一个非常不好解决的形势之下。毕竟此时如果选择退让的话,那么刚刚与德国人所签定的协议很可能会发生改变,再加上外蒙古本身就是属于中国的领土,所以从内心上来讲,他刘兴对于葛文轩的行动是赞同的。
既然现在事情已经出了,那么生气就肯定已经没有用了,所以如何解决就已经成了最关键的问题了。由于事涉外蒙古的地位问题,复国军不可能在这个问题上认错,或者说道歉,毕竟此时已经没有一点让步的余地了。否则处理不好,等于认可了外蒙古的独立地位,以至于对葛文轩的处分也成了问题,因为这涉及对事件的定性问题。
对于第一骑兵师的行动,刘兴原想让他们停止进攻,可是葛文轩根本没有听命的意思,相反他还命令部队加紧了进攻。对此,刘兴一点办法也没有,最好在无奈之下,刘兴只好让后勤部门将作战物资不断运送前线,以此支援葛文轩的行动。甚至有部队以各种名义增援给葛文轩,很多人在知道了葛文轩的行动后,纷纷打来电报主动要求调到蒙古方面去,但是都被刘兴给压了下来,然后让彭全亲自过去指挥。结果彭全这边刚到,那边葛文轩就发来电报说战斗已经结束了。这家伙只用了二天时间,就把进攻的苏军给围住了,总人数在一万人上下,而且等彭全接过指挥权的时候,葛文轩的部下们就以没有接到命令为理由,按照葛文轩的部署把人家给全部歼灭了。
直到这个时候,复国军的参谋长才赶到前线,接管了指挥权。葛文轩则在电话中被刘兴狠狠的训斥了一通,最后被以养病为名,解除了第三军军长的职务。打发回总部医院养病去了。不过葛文轩并没有受到任何处分,葛文轩放的这一把火,可是不好灭,这可是涉及外蒙古与苏联问题。中国不可能去承认外蒙古的独立地位,但苏联承认,且驻军外蒙古,令问题非常麻烦。长期以来,中国只能动口,而不能动手,尤其是现在复国军为了对付日本人,也不想在外蒙问题上与苏联冲突。
所以在葛文轩离开之后,复国军并没有撤退,只是回到最后的出发地,但是大部分的部队依然在原地停留,甚至向前推进,按参谋长的想法,这个时刻不是示弱的时候。事实上,这主要是他与葛文轩离开时的一段谈话,葛文轩此时就已经分析出,苏军不想在此时在后方出事,所以苏方没有把事情扩大的想法。
苏联不想在后方生事,此时他们也不敢将事情扩大,毕竟此时他们主要的对手还不是复国军。因为美国方面在知道情况后,便立即采取相应的行动。除开答应了以前苏联人所要求的军事物资外,还额外准备了一份他们所急需的军事物资。对于美国人而言,打败日本人,比支持苏联对抗德国更重要,因此美国人不能许可苏联人对其盟友复国军的进攻,所以美国人以中止对苏援助为威胁,没办法,苏联让步了!最后在美国人的调停下,双方议和。苏联人承认外蒙古为中国的一部分,从那里撤出全部军队,复国军则保证不驻军外蒙古。
3-273重生 第二百七十三章
章军,复国军的总部长,一直在为着复国军的前线战斗,而默默的付出着,奉献着。毕竟此时他所管辖的事情实在太多了。部队在初期行动时,因为库存弹药还比较充足,但是他知道,指望那点库存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所以在部队开始行动的时候,他便开始利用仓库内的一些机械设备生产出简单的弹药和枪支来,以此来供应部队作战和地方民兵部队的日常训练需要和消耗。部队开始行动后,做事也不用象以前那样畏畏缩缩,他不但可以大规模招工,还能从常规部队中调人进行指导,这样他就轻松了许多。
而在清理仓库的工作中,他的脑子里面一直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部队武器制式化。因为他知道,这场战争不会是那么轻易的就能结束的,虽然在短短的四个月内,他们已经收复了黑龙江的绝大部分地方,甚至可以说最多再用一个月到一个半月,也就是半年的时间就能将整个黑龙江给解放了,但是这其实只是一个开头而已。毕竟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部队的制式化是头等大事,至少在他看来是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所以他一边继续带着可靠的人清理着仓库,一边继续在脑海里面思考着该如何让部队尽快使用上制式化装备。
在仓库清理完后,他们也顺利的破解出那批封存电脑的密码,那里面储存着大量的现代化武器的技术参数和图纸,甚至有些武器还配有详细的图解以及其他相关的东西,所以在这以后,他只要一有时间便进入基地内为部队的制式化寻找合适的武器,最终经过几个月的辛勤努力,他最终从那些大量的武器中确定了适合现在部队所使用的武器装备,其中营、连、排的武器如下:
军队军官自卫手枪:章军最终选择了九二式九毫米手枪和九二式五点八毫米手枪。其实无论是九毫米手枪,还是五点八毫米的手枪,其实两种枪书一个型号,也是同一时期经过审核后,确定进行量产并装备部队的。这两种枪除开在口径上有区别外,在其他方面是没有任何区别的,五点八毫米口径和九毫米口径的手枪配件在必要是可以进行互换。这对于后勤上的压力将减少很多。作为军官所使用自卫手枪。其中五点八毫米被当成了团级以及团级以上干部的配枪,而团级以下的军官则配备九毫米口径的用枪。该枪参数如下:该枪的有效射程为五十米,初速为三百五十米每秒,全长一百九十毫米,枪管长一百一十一毫米,全枪重(含一个空弹匣)为七百六十克。故障率小于百分之零点二,全枪寿命大于三千发。该枪使用意大利产的九毫米普通弹(口径与国际接轨,并且可以通用国外的九毫米“巴拉贝鲁姆“手枪弹),该弹具有射击密集度小(在二十五米距离上,射弹二十发,其散布圆半径不超过六十毫米)、侵彻力强(在五十米距离上,穿透一点三毫米厚的头盔钢板后,仍可击穿五十毫米厚的松木板,而其他手枪弹均不能击穿钢板)。
该手枪系统包括九毫米手枪和九毫米枪弹。该枪使用九毫米钢心弹,在五十米处穿透钢盔后还可穿过五十毫米松木板,其外形尺寸与国外的九毫米“帕拉贝鲁姆”弹(简称帕弹)相同,必要时可以通用帕弹,而且无论使用哪一种弹,故障率均在百分之零点二以下,即三千发弹最多只允许出五次故障。弹匣双排供弹,容弹量十五发,还可加装激光瞄准具。主要性能处于九十年代同类武器的领先水平。不过章军将原先的九二式军官用枪,改名为零一型军官自卫手枪,以此确定这是复国军的第一款制式手枪。
章军之所以选用这种手枪作为军官的制式配枪,除开仓库有大量库存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种枪的杀伤力很大,而且就以现在的条件来说,已经具备了大规模生产的可能,所以在谨慎选择后,章军最终选择了这种枪作为军官的制式配枪,以至于有些营级干部在知道自己要被提升为团职干部时,经常会对身边的人开玩笑的说上这样一句话:“终于可以不用这九毫米,换五点八了。”所以一旦有营职干部说这句话,那就意味着他已经获得了升迁。
在为特种部队选着武器的时候,章军可谓还真动了一翻心思,下了一点功夫啊,他从二战现在所使用的武器开始,一直找到了电脑中所有的武器,最终选择了八零式战斗手枪作为特种部队的使用枪械,其具体参数如下:一九八零年,为适应世界手枪朝增大容弹量方向发展的潮流,中国轻武器研制人员为基层军官设计了一种大威力全自动手枪,既一九八零年式七点六二毫米手枪,也称八零式冲锋手枪。八零式战斗手枪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研制的第一种战斗手枪。这是一种既可以单发又可以连发的全自动武器,国外一般称其为冲锋手枪。该枪的设计思想是拟为部队基层军官及特种专业士兵设计一种体积较小、质量较轻、威力较大、既能自卫又能突击战斗的单兵自卫武器,其性能不亚于七点六三瑟手枪,拟取代五四式手枪。一九七零年开始研制,一九八零年设计定型,历经十年。冲锋手枪既有手枪携带方便的优点,也有冲锋枪火力猛烈的长处,可单发、连发射击。它配有两种可卸式枪托:一种是枪套枪托;一种是匕首枪托。装上枪托后可实施抵肩连发射击,此枪手持射击时有效射程五十米,抵肩射击时有效射程达一百米。该枪发射五一式七点六二毫米手枪弹,初速四百七十米每秒,枪口动能六百一十七斤,全枪长三百零二毫米(不含枪托),全枪质量一点三七公斤(含二十发空弹匣),可选配十发或者是二十发两种弹匣,战斗射速六十发每分。并设有存弹量指示器。可用持枪右手拇指迅速拨动发射转换器,变换单、连发射击状态。自动方式采用枪管短后坐式,闭锁方式为卡铁摆动式,发射方式为单发或连发。该枪虽然没有列装部队,但是它以独到的设计、较好的性能弥补了我国在这一产品上的空白,为手枪系列化发展进行了前瞻性的尝试。
也许这也是当时那些设计者没有想到的,现在看来那些枪给人的感觉似乎就是为这些发生意外情况所进行设计的,当然也包括他们这样意外,不过在章军看来,这枪更象是专门为他们设计的一样。毕竟在很多人使用过这枪都说这枪,要比那盒子炮好用多了,只是他们不知道这枪要比盒子炮晚了半个多世纪啊,这枪自然要比盒子炮好用的多。毕竟这两种外型形似的枪,却前后相隔了七十多年。
而在班用武器的选择上,章军在起初也不知道该怎么选择好,要是按照以往的思维,肯定会选择五六式冲锋枪,这不但因为这枪耐用,性能好,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这枪在仓库内储存有将近五十万到一百万支,而且就目前子弹的库存也是相当的丰富,如果使用这种枪械做为部队的制式枪械,那么很多问题都将轻易得到解决。最重要的是,这种枪便于生产和维修,故障率低,彭全也曾向章军说过,如果可以的话,希望能让部队大量配备这类枪械。不过章军可不这么看,毕竟他有他章军的思维,所以在看遍了所有武器后,然后再综合了一些军官的意见,最终他出人意料的选择了九五式枪族作为部队班用制式武器,这让很多人都感觉到不可意议论。毕竟那是国家所发展出的第二代枪族型轻武器,以现在的环境和情况,能大量生产这种枪械吗?这让很多人产生了疑问。因为他们实在不清楚为什么章军会最终九五式枪族做为部队的制式武器,甚至有人曾大声提出过反对意见来,但是对于此章军则采取了一概不于理睬的态度。当有人提到在部队面对日本的三八大盖,与日本人进行拼刺刀的时候,章军对于此感觉到非常可笑,就见他说到:“如果你的面前,或者说在距离你两百米甚至更远的情况下,敌人都已经睡在了地上,你认为你还有必要和小鬼子去拼刺刀吗?当然,你如果愿意选择和小鬼子拼刺刀,我也无话可说啊。”因为大家都清楚,章军从事了多年的后勤管理,对于各种枪械的射程,技术参数以及其他东西可以说是专家了,一旦他所选中的武器真的成批装备进部队的话,那么以后就算你想拼刺刀,都不见得敌人能走到你的面前和你拼。
就见他在报告中这样写到:要了解九五枪族的诞生内幕还要从国际上的小口径发展历史谈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当时盟国的军用步枪型号杂乱,口径多种多样。于是从一九四七年到一九五六间,北约盟国进行了长达十年的口径论战,最终在政治干预下选择了美国的七点六二乘五十一毫米步枪弹作为北约的制式枪弹,称为全威力枪弹。而苏联则坚持走中间型枪弹的道路,即七点六二乘三十九毫米枪弹,并推出了经典的ak47步枪。我国的五六式冲锋枪和八一式枪族都延续了前苏联的中间型枪弹之路。
美军装备发射七点六二城五十一毫米步枪弹的m14步枪后不久,到了一九六零年,又出人预料地推出了五点五六毫米m16d,口径步枪,并在越战中充分体现了小口径的优势。在美军单方面换装的情况下,北约各国也都竞相研制小口径步枪及枪弹。与此同时,前苏联悄然推出了五点四五毫米口径ak74步枪。最终结果是,美国以五点五六毫米口径统一了北约,前苏联则以五点四五毫米口径统一了华约。
国际小口径的发展引起了我国的注意,其实早在美国人刚刚开始研制小口径步枪的同时,中国的轻武器专家就曾提出过小口径的问题,并初步认为步枪口径以五点八毫米为宜。一九七零年,在中央军委常规兵器工业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研制我国小口径步枪的思想。根据这个指导思想,总后装备部在一九七一年三月的轻武器科研工作会上确定开始研制我国的小口径弹/枪系统。随后一场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的小口径步枪论证工作开始了。由于当时正处于文革时期,小口径论证是在“一窝蜂”的情况下进行的,当时在全国有八个会战组从事小口径的论证工作,开始论证的口径有五种,即五点六毫米、五点八毫米、五点八一毫米、五点九八毫米和六毫米。但是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科研工作几乎处于停滞阶段,因此小口径的论证工作很长一段时间都处在徘徊之中。
一九七五年,总后决定成立专门的轻武器科研论证机构,组建了轻武器论证研究所,小口径步枪的论证工作开始走上正轨。在集合各方论证成果的基础上,一九七八年我国第一次提出发展五点八毫米枪弹和枪械及其战术技术的要求,并于一九七九年二月被中央军委以七九军字第二号文件批准立项研制,我国由此正式开始了五点八毫米口径枪械的研制工作。但是,我国应选择什么口径的争论并没有停息,军内外不少人主张仿制美国的五点五六毫米口径或前苏联的五点四五毫米口径步枪,认为这样有利于外贸出口,而且有国外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
由于受口径问题干扰,五点八毫米枪族的研制工作徘徊不前,一直拿不出好的设计方案。一九八二年七月军队首长指示,“我军小口径枪族系统应尽快研制定型,早日装备部队”。为加快研制进度,经研究决定,先在八一式七点六二毫米枪族结构基础上改成五点八毫米口径。这就是后来的八七式五点八毫米枪族。八七式枪族系统于一九八六年通过了设计定型试验,一九八七年被批准定型,命名为qbz87式五点八毫米枪族和dbp87式五点八毫米普通弹。步枪定型后,被列为国庆四十周年阅兵装备,又对外形进行了改进。八七式枪族采用工程塑料弹匣、小握把及护盖,新设计了剑形刺刀。由于存在尺寸偏长、重量偏大、工艺落后等问题,八七式枪族只生产少量装备四个军区部队试用。八七式枪族是中国小口径步枪的开端,解决了发射小口径枪弹特有的技术难点,为中国实现小口径化做出了历史的贡献。
一九八五年,总参、科工委发出三百五十九号通知要求:从作战使用任务和我国国情出发,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在战术、技术、经济性、四化等方面,抓紧新型小口径枪族的论证工作。为落实总部指示要求,一九八六年,我国再次进行口径论证,经过对三种小口径武器和弹药大量的对比试验和分析,一九八六年十一月,提出了采用五点八毫米口径,可以发展成一种口径,五种枪械(自动步枪、班用机枪、短步枪、通用机枪和狙击步枪),通用两种弹(普通弹和机枪弹)的小口径枪械系列,能大幅度提高我军轻武器弹药通用化程度,显著增强步兵分队的作战能力。一九八七年,中央军委召开常务会议讨论小口径枪族口径问题,与会者一致同意选定五点八毫米口径,发展新一代小口径枪族。至此,经过中央军委两次决策并最终确定,我国新口径枪械的发展开始了新的征程。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中国当时所处的国际环境,中苏关系恶化,决定了我国必须要走一条自己的小口径发展之路。实践证明,我国能特立于两大政治集团之外推出自己的五点八毫米口径是十分英明的选择。近几年有关轻武器口径的争论又有抬头的趋势。先是在车臣战争中,五点四无毫米枪族遭到了俄罗斯士兵的指责和冷落,原因是口径这样小的弹药并不适合用于完成许多战术任务,在远距离上小口径弹缺乏足够的毁伤力,作为支援武器更不及七点六二毫米弹。相比之下,美国的五点五六毫米口径的境况也好不到哪去,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五点五六毫米弹威力不足的问题不断暴露出来,美军(特别是特种作战部队)对五点五六乘四十五毫米弹的终点弹道性能一直不满意,他们需要一种对人体有更大停止作用的枪弹,对现有的五点五六毫米枪弹不下大力气改造难以满足他们的要求。而我国因选择五点八毫米口径为枪弹的设计留出了很大的余地,不但杀伤性能远优于五点五六毫米和五点四五毫米,而且形成了由通用机枪和狙击步枪组成的小口径系列,令欧美各国望而兴叹。
在新一代五点八毫米小口径枪械系列指标要求方面,我国提出在总体性能上力争达到同类武器世界先进水平的目标,使步兵班具有点、面杀伤和打击轻型装甲的能力,增强夜间作战能力;明确提出采用“无托”型总体设计方案,大幅度缩短枪长和减轻重量的技术途径,要求采用铝合金、工程塑料和新的技术工艺,提高防护性能和质量要求。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在新枪族的研制过程中引入了竞争机制,组织了七家单位参加新枪族的方案竞标工作和选型试验。组织了轻武器行业内各方面专家进行了两次评审把关。这种招标竞争评优方式调动了各单位及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使结构创新和新材料、新工艺应用等方面有了实质性进展,为后续的枪族优化设计,研制性能优良的武器系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九五式五点八毫米枪族采用结构优化设计,布局合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大量应用,一改我国轻武器粗制滥造的历史,综合性能得到明显提高,显示我国枪械的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九五式枪族采用无托结构,导气式自动方式,机头回转闭锁,平移击锤击发机,枪托内设有杠杆式枪机缓冲器。枪族之间的主要零部件如机体、机头、复进簧、击发机、发射机能互换,互换率达百分之七十以上,通用件的比例高,这对生产和维修十分有利。枪族内不同型号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枪管长度。供弹具有三十发塑料弹匣和七十五发快装弹鼓两种,弹鼓主要供班用机枪使用,必要时可以与弹匣通用。九五式枪族配白光、微光瞄准镜及多功能刺刀。
九五式枪族的自动方式和其他导气式自动武器基本相同。枪弹击发后,弹丸在火药气体的作用下沿枪膛向前运动,通过导气孔后,膛内火药气体沿导气孔流入气体调节器气室,在气室内火药气体迅速膨胀并作用于活塞,推动活塞向后运动,活塞撞击枪机,枪机向后运动,迫使机头回转,实现开锁,并带动机头与击锤一起后坐完成抽壳、抛壳动作。枪机后坐即将结束时,枪机撞击缓冲器并压缩缓冲簧,起到缓冲后坐力的作用。后坐结束后,在复进簧、击锤簧、缓冲簧的共同作用下推动击锤和枪机复进,并在复进过程中连发阻铁挂住击锤,枪机完成推弹入膛和迫使机头回转实现闭锁枪膛等动作。机头闭锁后,机体继续复进,压下不到位保险,复进到位并带动连发阻铁解脱击发机,从而枪机复进到位,全枪完成由击发到待发的自动循环过程。如果是单发状态,击锤则通过单发阻铁被交换为阻铁挂机状态,并待下一次击发{如果是连发状态,击锤则在击锤簧力的作用下打击击针而击发枪弹,完成连发射击动作。
班用机枪采用弹鼓供弹时,在枪机复进过程中,弹鼓里的拨轮和推弹器在涡卷簧力作用下将枪弹向上推至进弹口处,由机头的推弹凸笋推弹入膛,弹鼓里的拨轮和推弹器输送下一发枪弹至进弹口,作好供弹准备。
枪机的回转式机头上有三个闭锁突笋,机头可在枪机框内往复运动,机头导杆上面有导柱,开闭锁作用面设计在导柱的顶部,机头在导柱和枪机框内导槽的作用下回转,从而实现开闭锁。
九五式枪族大量采用高强度的轻型材料以减轻重量,机匣为高硬度铝合金材料,采用阳极氧化处理工艺,强度高,上下护木及机匣盖则采用工程塑料。枪管内膛精锻成形,并进行镀铬。
九五式枪族的快慢机设置在枪托后方,共有三种状态,即保险位置零,单发位置一和连发位置二,使用时转动快慢机扳柄,使其绕轴转动到所需位置即可。枪不使用时,验枪后将快慢机置于保险位置。
95式枪族的气体调节器设有一号、二号和零号三个导气孔,根据使用环境不同,装定不同的导气孔。其中一号导气孔为常用导气孔,在一般正常条件下使用此孔;二号导气孔在能量不足或在水冷却的射击条件下使用,一般在出现枪机和枪机框后坐不到位故障,又无法用擦拭涂油的办法排出时也采用二号导气孔;零号导气孔为闭气位置,一般在发射枪榴弹时使用。
九五式枪族机械瞄准具采用觇孔式表尺,步枪表尺分为一号、三号和五号三个档位,分别表示一百米、三百米和五百米,机枪表尺分为三号、四号、五号和六号四个档位,分别表示三百米、四百米、五百米、六百米的射击瞄准位置。对付三百米以内的目标,常用表尺为三号。在表尺三号位时,一百米距离上的瞄准点为距靶中心正下方八点八厘米处。准星的高低和方向可用专用工具调整,一百米位置上,准星每旋转一圈,弹着点上下移动二十厘米,准星滑座每移动一格(刻线在准星座连接体上),弹着点左右移动二十七厘米。
九五式枪族有很多优点,在国内的兵器杂志中均有介绍,如采用无托结构,长度大大缩短,可加装白光瞄准镜、微光瞄准镜等辅助观瞄装置,提高了使用性能,多用途刺刀综合了砍削、剪切、锉削、开启瓶口和磨刀等功能,增强了士兵野外生存能力,等等。最重要的是,九五式枪族发射我国自主研制的五点八乘四十二毫米枪弹系列,与北约的五点五六毫米ssl09弹相比,弹头重,枪口动能大,中远距离存速能力强,外弹道直射距离远,因此在威力和作战性能方面有着五点五六毫米和五点四五毫米枪弹无法比拟的优势。
九五式枪族自列装以来,总体反应良好,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两千年生产定型中,部分问题得到解决,但还存在一些系统性、结构性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反映在人机工效和勤务使用性能方面。反映问题较大的有:快慢机在枪托后方位置,操枪时快慢机柄易与身体接触,快慢机易自动变位,且快慢机转换动作复杂,不便于快速变换;拉机柄高度较小,首发装填时手指不便用力;瞄准基线高,瞄具座导轨宽度小,瞄具的重复装卡一致性存在问题。此外还有下护木烫手、缺少空仓挂机、塑料件磨毛发白等问题。这些问题反映出来后,有人据此开始对九五式枪族进行批判,甚至有些人提出八一式替代五六式是退步,而九五式替代八一则又退了一步。应该说这些说法不但是不公正的,也是毫无依据的。
九五式枪族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代小口径枪族,注定要走一条不断完善发展的道路,美国的m16、法国的famas步枪等无不是经过不断改进完善的结果。九五式枪族出现的问题有些是技术方面的,也有些是与我国工业发展水平相关的,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会越来越好。
九五式五点八毫米枪族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轻武器在论证、设计、研制、生产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我国的轻武器开发研制以惊人的速度实现了对世界轻武器的追踪和超越。目前,五点八毫米口径的枪械已经实现了一种口径、两种弹、六支枪系列,为我国乃至世界的轻武器发展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在看过这些资料后,章军做了慎重的考虑,最终还是决定以九五做为部队班用的制式武器进行量产,予以装备部队。不过等所有的人看见了第一批生产出来的装备后,他们发现章军这家伙最终确定的根本就不是九五式,而是根据九五的缺点进行大规模改进后而产生出来的新枪族,叫做零三型。那是共和国第三代枪族,也是他们来之前还有大量装备的主力枪械。对于零三型的优异性,这是众人所共识的。
而对于班排支援火力的选择上,根据最新的编制序列,在每个连中将有一个编制为三个班的火力排这一特点,在众多的轻重型武器中,他最终选取了三种武器。这三种武器中的第一种是:七八式八十二毫米无坐力:八十二毫米无坐力炮是伴随步兵营作战的一种轻型反坦克武器,主要用以击毁敌轻中型坦克,自行火炮和装甲车辆,也可以用以摧毁敌轻型土,木质或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野战工事和火力点火炮重量轻,机动性好,威力大,射程远,主要战术技术性能:口径八十二亳米,全重三十四点一公斤,炮身重二十六公斤,初速二百五十二米每秒,直射距离五百米,高低射角负六度至正二十八度甲厚度一百五十毫米每六十五度。
这种武器原来在那边是属于营级装备的,但是在这里章军却将它做为班排支援武器使用,显然是有他的安排。因为在他看来这种武器在那边是属于专门针对敌人的装甲部队来设计生产的。但是到了这里,由于时空的改变,环境的变化,这种武器如果配属到营的话,那么它的作用将受到限制,毕竟现在他们所要面对的对手并没有装备大量的装甲部队,而且可以说就只是一般的中小型火炮都能轻易的将小鬼子的装甲车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