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宦,这个人是自己最看重的军事人才,锡良介绍给自己,虽然担任协统,其实整个第十九镇都交给他了。他在贵阳就是为了尽全力保住贵州,没想到随柯逢时一起背叛朝廷。柯逢时,还真是逢时!
贵州丢失,丁振泽毫无办法,虽然柯逢时和陈宦的家人都在昆明,但自己能对人家怎么样?不知道还有几天国民军就打过来了,到时候还不找自己算账?可惜了,自己的家人在北京,要想保住家族,自己就不能和柯逢时一样背叛。
柯逢时的通电让贵州各地的清军长出一口气,各绿营、巡抚标兵、旗兵无不放下武器等待接收,上至总兵参将,下至把总小兵,没人把朝廷当成自己的亲娘。可以说张之洞和李经羲的反叛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再加上贵州离两广也不远,受到了影响很深,地方上对于那边的富裕很是憧憬,这也对柯逢时的决定起到了推动作用。
“总督大人,乱党势大,是不是撤到四川在组织军力抵抗?四川总督岑大人曾多次邀请大人入川,共同抵抗乱党,这未尝不是一条道路啊!”云南总兵兼第九镇统制曹飞豹说道,一旁的云南巡抚谭钧培摇摇头,曹飞豹的家人都在昆明,当然可以一走了之,但他和丁振泽不行,两人都是异地为官,家人皆在京城,怎能冒着失地之责前往四川,一个闹不好,就是杀头甚至灭族的大罪。
“曹总兵,朝廷绝对不准我们撤出云南的,你还是做好下边的安抚事宜。贵州反叛,云南也不会安稳,国民军在东边向昆明进军,受制于地理速度不快,你还是安排好保卫昆明的事宜吧,其余地区能放弃就放弃,把军力都集中在昆明,老夫要与乱党决一死战!”人心不稳,丁振泽只能出此下策,把所有的清军都集中在昆明,这样一来也好控制。
“大人,已经下达此项命令,聚集在昆明的士兵现在超过了两万人,但我估计之后不会有更多的人过来了。主要阵地由第十九镇防守,实在不行,就进昆明城,在城里乱党的火炮就发挥不出来了。”曹飞豹心狠手辣,不惜让全昆明城的人陪葬。其实还有一点他没有说,抵达昆明的近两万名清军根本不受控制,在城里劫掠商家、yin辱妇女的事情逐渐增多,如果乱党再不来,昆明城将陷入内乱。
江西与浙江地区的抵抗要强烈一些,这里是满清的经济中心,大半赋税都出于此,一旦丢失,满清将再无回天之力。这些地方也是买办们势力最强大的地区之一,汇集于上海的高层买办们凑钱购买装备粮草,供应两地的清军。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就连平日里只知道抽大烟的八旗士兵都扛起了步枪,不过能不能扣动扳机就是个疑问了。
1903年10月21日,八千绿营在宜春以东的新余地区狙击国民军,第二军先头部队第三师第一团与敌遭遇,并爆发激战。绿营士兵在开战前每人发了一份福寿膏、五两白银以激励士气,来自买办集团的高额赞助让清军嗷嗷直叫。本来是伏击作战,见到国民军后竟然冲出阵地,变成了强攻。
难得雄起一把的绿营士兵没有得到发挥机会,一团早已接到了侦察兵的汇报,敌军人数和火力都被摸清,原本想等到后续大部队抵达后再进攻,却发现清军向一团直接冲过来。那些清军在八百米开外就开始狂奔,这让人非常疑惑——清军哪来的体力?
步兵炮来不及架设,迫击炮率先开火,重机枪和轻机枪也很快被士兵们架起来,一个简易的防御阵地很快成形。清军步兵未至,炮弹先来,国民军士兵们顶着并不密集的炮火沉着应战。第二军也是一支老部队了,老兵数量非常多,经历的战斗也不在少数。能顶着敌人炮火而不慌乱,这说明第二军已经是一只很有战斗力的部队。当然,清军稀疏的炮火也让这种猜测打些折扣。
国民军炮兵的素质不比步兵差,当十二门步兵炮架设起来并开始对清军炮火展开反击时,清军步兵已经冲进了两百米范围内。凭借着福寿膏的刺激,进行攻击的约两千名士兵狂奔六百米,终于体力耗尽,肉眼就可以看见,清军士兵就连挪动脚步都显得非常困难。
第二百二十五章 来自大英帝国的考验
“打!”指挥一声令下,重机枪立即开火,在这样的距离上即使是射程最远的重机枪,命中率也低的可怜,只能靠火力覆盖造成打击效果。因为人数较少,一团并没有发动反冲锋,而且,清军第二股冲击波接踵而至。
“攻破乱党阵地者,赏银百两!”一名千总的喊声让趴在地上的清军士兵再次鼓起勇气前进,越接近国民军阵地,火力越密集,射击的火力点也越来越多。两股攻击波近四千人让阵地正面的清军密度非常大,机枪和迫击炮发挥出了最大的功效,成片的清军士兵倒在进攻路上。
呼啸的子弹让这些清军从福寿膏的刺激中醒悟,开始有人往后跑,跟在后面的督战队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往回跑的清军越来越多。
凭借强大的火力,国民军指挥官面对清军时往往愿意冒险和以少打多,一团派出三个连迂回到了清军阵地左侧,以不到一千人的兵力向数倍于己的敌军发起突然攻击。攻击猛烈而有序,国民军士兵不急不缓的掩护前进,机枪和步枪交替开火,始终没有让火力出现停顿。
正面阵地上也发起了反冲锋,如猛虎下山一般势不可挡,清军大面积的跪地投降,侥幸逃回的清军发现阵地也遭受到了攻击,这里也不安全,继续跑!两面夹击之下,清军崩溃。此战,一团以寡击众,消灭清军两千余人,俘虏四千余人,自身伤亡三十六人,并趁机攻占新余,打开了通往南昌的南大门。
几乎与新余之战的同时,第二军第一师与第二师北上宜丰地区,攻占此地后第一师继续北上,准备攻占九江,切断江西清军的退路,第二师向东直接攻打南昌。
浙江方面第三军的攻势也很快,其先头团凭借摩托车等机动工具,已经抵达金华外围,准备享受金华火腿的味道。第一师沿海岸线北上,先后攻占温州、台州,现正向宁波进军;第二师攻占文成、云和,目标直指衢州;第三师攻占丽水、永康,从中路进军。三路大军齐头并进,最后将在杭州汇合。
北伐战争的顺利并不能使吕梁放松下来,与张之洞会面之后他火速赶回广州。10月18日这天,他接到了吕四送来的秘密电文,来自伦敦的消息,英国已经决定派出驻新加坡的远东舰队,炮击广东沿海,以报复长江上驱逐舰被击沉的事情。
这份电文让吕梁意外的是英国竟然用了好几天才做出决定,高傲的日不落帝国肯定不会对驱逐舰的沉没善罢甘休,报复是必然的,甚至吕梁都做好了战争的准备。第五军和第七军都没有参加此次北伐,就是为了准备可能发生的战事。
只是命令远东舰队炮轰沿海,这说明英国还没有做好与远东地区一个地方军事强权进行战争的准备,或者说他们根本不想发动这样一场战争。很简单的解释,付出和收益并不成正比,失去中国南方市场和失去几十万英国士兵的性命、付出巨额的战争经费、德国趁虚而入等这些比起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再说,英国通过外交途径与振国党的交涉表明,振国党吕梁并不像彻底交恶大英帝国政府,驱逐舰的沉没只是意外而已。一场规模不小的沿海炮轰行动足以平息国内泛起的怒火,市场也不一定会失去。
英国人自欺欺人,单纯的以为振国军没有海军就可以为所欲为。海军不出动并不意味着没有海防,两广和福建沿海密密麻麻的岸防工事足以保证沿海地区的安全,尤其是广东地区,军工厂生产的大口径火炮(超过220毫米)全部用在了不用移动的岸防工事上,光是在广州附近就有两百多门大口径火炮。这些巍峨耸立的大炮足以给远东舰队一个深刻的教训,用大炮打开国门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振国党也不是满清政府,事实证明,用老眼光看人,吃亏的是自己。
伦敦的电文并没有要求远东舰队出兵的日期、炮击地点、出动规模等,这些需要远东舰队自己决定。调查局在新加坡远东舰队内部的特工也没有进入足够可以获取到那些情报的位置,这样一来就需要做好全面准备,防范每一处可能遭受炮击的海岸。
英国远东舰队之前其实一直叫“中国舰队”,驻地在香港。广东革命起义后为了保证舰队的安全,将锚地转移到了新加坡,并更名为“远东舰队”,但为了保证英国在远东特别是中国的利益,远东舰队经常在香港、上海、长江等地区巡游,被击沉的三艘驱逐舰就属于远东舰队。
那三艘驱逐舰是1900年更新的铁甲舰,舰船的损失让远东舰队舰队司令费力曼特尔暴怒不已,三艘舰船上近六百名海军官兵、学生兵的损失更让人觉得痛心。英国海军能纵横全球,靠的不是装备着最先进的战舰,而在于其组织和训练,尤其在与其有远大的理想和健全的制度。人才的损失最让人痛心。
终于等到伦敦的命令后,费力曼特尔立即下令远东舰队做好出击准备。在19世纪后期,中国舰队由于更新速度慢,战舰水平落后于日俄两国,尤其是中日两国购买了新式的铁甲舰之后。在有人撰文指责之后,英国政府积极为中国舰队更换新式战舰,到1903年的今天,中国舰队二十艘战舰全部为新式铁甲舰,其主力战舰为两艘百夫长级战列舰,其建造目的是为了与太平洋舰队俄罗斯海军强大的装甲巡洋舰相对抗,而其它吃水较小,便于在长江中航行。旗舰“百人队长”号,排水量10668吨,4门254毫米主炮,采用三膨胀发动机推进、双螺旋桨,乘员620人。另一艘巴勒莫号也将随百人队长号一同出击,炮轰广东沿海将以这两艘战列舰为主力。
1903年10月20日,远东舰队十五艘战舰从新加坡开出锚地,穿过南中国海,目标直指广东。舰队司令费力曼特尔将此次行动命名为“打屁股”,其中的蔑视之意非常清楚。
这几年英国海军在远东这片海面上非常不顺,先是前几年海军两艘军舰在台湾海峡地区失踪,至今没有找到。后有广东革命,中国舰队被迫转移舰队驻地。这两件事让英国人非常被动,感觉面子丢尽了。此次伦敦作出炮击的决定,未尝没有挽回颜面的原因。
除此之外,英国内部对革命党的不满其实早就存在。广东工厂的商品大量挤压英国商品,最近三年英国在中国南方的销售额降低了四成,大部分是广东造成的。这样的损失足以使英国商人们暴跳如雷,只是英国政府顾忌革命武装地面力量的强大,没有直接出兵,而是资助日本和清廷间接打击革命政府,只是没有取得多大的成效。
三艘驱逐舰的沉没只是一个诱因、导火索,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革命政府规模宏大的禁烟行动。在两广和福建地区,革命政府严厉打击贩卖大烟和吸食大烟的群体,而且严格控制大烟的走私,这导致三省地区的大烟销售几乎停滞。要知道,英国人曾今为此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尽管在印度地区已经普及了茶叶的种植,不再全部依靠中国进口茶叶,但鸦片的利润仍在不断上升。1900年,英国在中国的销售利润中,鸦片占到了两成,超过一千五百万英镑。革命政府的禁烟让英国人损失巨大,一旦北伐成功,可以预见,鸦片在中国的销售将完全停止,上千万英镑的收入将化为飞灰,这也是英国国内促使此次炮击的最主要原因。
历史上,英国购买中国的茶叶输入欧洲,但中国国内自给自足,妇孺的双手打败了英国的大工业生产,英国工厂的商品很难再中国销售出去。这导致英国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换取中国的茶叶、瓷器、丝绸等商品,白银外流导致英国政府想尽办法挽回局面,后来就有了印度鸦片的输入,不仅扭转了贸易逆差,还赚取了大量财富。所以说,英国人不介意发动第三次鸦片战争,如果没有欧洲复杂局势的牵制,这一次将不会是炮击如此简单。
第二百二十六章 国门
调查局无法获得英国舰队的准确情报,却可以确定他们出发的时间和舰队规模。10月20日,舰队离开港口不久,调查局特工便将情报通过无线电报发回国内。
“首长,英军舰队共十五艘,其中两艘战列舰,两艘装甲巡洋舰,五艘新式的驱逐舰,两艘补给舰,四艘小型炮舰。于10月20日下午三点离开新加坡港口,航向东南。”吕海汇报道。
吕梁:“海军准备的怎么样?”
“按照计划,水面舰艇不易出动,潜艇大队已经出发,寻找英军舰队踪迹并及时回报。”
波涛汹涌的南中国海面上,一个黑影正随波逐流,靠近一些就会发现其钢铁色泽,这是一艘人类技术的杰作。金枪鱼号潜艇正等待在英军舰队可能经过的航线上,捕捉敌军的踪影,为岸防工作提供情报依据。
“舰长,今天是10月21日,第二天了,按照情报,英军舰队如果从这条航线走,应该还快就能碰上他们。”大副焦邵新拿着望远镜,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搜寻。
金枪鱼号舰长吕淼赞同的点点头,虽然是个基因人,他还是能感受到艇员们对于不能作战的失望,但稳定人心实在不是基因人所长。
“邵新,我们得到的命令只是发现敌军并及时传回消息,这一次不但我们,水面舰队也不会作战。我知道大家心里都有些着急,你和他们相处的时间长一些,安抚工作就交给你了。还有一点,跟大家说离实战的日子不会太远,到时候就是一场惊天动地的大仗!”
“左前方发现烟柱!”
“应该是他们,马上下潜!”
金枪鱼号缓缓沉入水下,避开英军航线,潜入五十米左右后吕淼下令停止下潜,等待英军离开。潜艇如果下潜深度不够、离敌人太近,都有可能被敌人肉眼看到。一个多小时后,金枪鱼号再次上浮,英军舰队的尾巴已经远在事迹海里之外。
“马上发电,通报英军舰队踪迹!”这条航线上并不只是金枪鱼号一艘潜艇,海军潜艇大队派出了二十艘潜艇以接力的方式寻找英军舰队踪迹,能够准确把握敌军的行踪并以此推测可能的炮轰地点。
10月23日上午九点,总参接到海军潜艇大队旗鱼号发回的电报,英军舰队通过最好一个观测点,距离广州大约260公里,正处于开往广州的航线上,预计第一目标就是广州附近的港口。这也与总参的猜测相近,之前岸防工事就重点照顾了广州、惠州、汕头、湛江等港口,接到电报后总参立刻命令各工事做好防御准备。
“报告总理,交通部部长宋教仁求见。”宋教仁在1902年的时候再武昌读书,并于当年与黄兴、陈天华等人组建华兴会,于1903年初抵达广州,华兴会并入振国党。年仅22岁的宋教仁被吕梁委以重任,成为交通部部长,倒不是吕梁的名人情节作怪,而是政府内部需要普通人的加入,他一直致力于扩大普通人在内部的比例,毕竟,基因人的缺陷还是存在的。
“宋部长,今天过来有什么事?”
“总理,钝初年幼,担任交通部部长之后深感无力。之前气盛,以为交通部的工作手到擒来,没想到工作近半年时间,所看所想所做都让钝初有些惶恐。”
“哦?所以你是来请辞的还是来诉苦的?”
“总理误会了,都不是。钝初次来是想向总理请教一下如何才能干好这份工作。”宋教仁确实有些苦恼,交通部的摊子太大了,铁路、公路建设,交通警察、交通规则、法例,车辆管理等等,让宋教仁手足无措,近半年的时间都没有理出头绪。
吕梁摸摸头,怎么说宋教仁也只是一个21岁的年轻人,这么大的担子压过去,没有崩溃就不错了。不过,吕梁这么做也是有准备的。
“钝初,咱们的行政机构有一套完备并不断成熟的系统,每一个人的责任都非常清晰。你做这份工作,需要统筹全局,弄清楚每一个项目的运行轨迹和规律,并作出相应的判断和决定。这要求你不必事必躬亲,交通部原有的副部长、各部门负责人都是非常有经验的公务员,你只要将他们串联起来,工作就会变得有条不紊。”其实就算宋教仁什么都不干,对于交通部的工作也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那些高层,包括一部分中层都是基因人,他们的能力和责任感不是普通人能够比拟的。将宋教仁放在这个位置上,就是为了锻炼他的能力,为将来做准备。
宋教仁听完后若有所思,见半年的工作经验加上吕梁的话让他突然醒悟,并迅速找到了工作思路。这位不是什么简单的人物,能在二十岁到三十岁之间成为同盟会和国民党的领导人之一,让袁世凯恨不得杀之而后快,除了天纵奇才吕梁想不出什么别的理由。纵观历史,只有穿越者才能做到这一点吧。
“对了,钝初,有件事需要你来参详一下。”吕梁将宋教仁重点培养,因此不介意他接触一些高度机密。
“总理请讲。”吕梁命人将革命政府和英国的矛盾材料、军事材料交给宋教仁。他接过材料后坐在一边仔细的看起来,越看宋教仁越心惊,到了最后已经到了脸色发青的地步。宋教仁也是个凡人,而且是个年轻的凡人,还没有达到宠辱不惊的地步。
吕梁从繁忙中走出,过来看着有些紧张的宋教仁,笑着说道:“怎么了,不至于,还没有到这种地步。”
“可是总理,那是英国啊,世界的霸主,海洋的统治者。我们不但主动击沉了英军军舰,还准备采取强硬的姿态应对英军的炮轰。难道不能采取外交的手段解决问题吗?”。这是正常反应,在二战之前,每一个国家想要挑战英国都要仔细考量,而且会尽量和平解决问题。
“这样的外交我们经历的还少吗?钝初,我们的国家要想真正的站起来,就要不断的接受这样的锻打,经历一次次磨难,才能使我们的脊梁像钢铁一般坚硬。只有战争,才能使列强真正认同我们的崛起,说这些,只是希望你回去后能够多想一想,我对你,抱有很大的期望啊!”
23日上午十一点,费力曼特尔的舰队经过三天的航行抵达香港维多利亚码头,按照计划,他们将在这里稍作补给休整,补充淡水和燃料。此时英军舰队的动向越来越有利于调查局的跟踪。
23日下午一点,英军舰队离开维多利亚码头,进入珠江入海口,他们的目的已经非常明显,那就是炮轰革命政府的核心广州市。
不过,在23日下午二时,英国驻广州公使史蒂芬携带英国政府的外交通告,来到了总理府。史蒂芬代表英国政府向吕梁抗议英国三艘军舰被击沉导致数百名英国水兵死亡的事件,并要求革命政府做出赔偿道歉、停止北伐、大军撤回广东、停止查禁鸦片、重新制定进口商品税率等条件,当然,这些都不可能得到吕梁的同意。双方不欢而散,史蒂芬临离开时,威胁革命政府在一个小时内做出答复,不然英国军舰将做出报复行动。
很显然,这是个笑话似的到访,早不抗议、谈判、跳出条件,偏偏在这个时候才来到访,而且提出的条件非常离谱,更离谱的是提出了一个小时的最后通牒!这才叫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不过,史蒂芬和英国政府想不到振国军已经做好了迎接侵略的准备。
同时在此的宋教仁也被英国人的无耻恶心了一下,他们根本没有打算谈判解决,完全是为了军事做的准备。这也证明了这是个强权的时代,没有强盛的国力,没有强大的军队,没有战舰巨炮,就没有外交谈判的权利。
“钝初,你要记住,国家所有的行为,都是建立在利益基础之上的,英国人的反应无可厚非,如果我们拥有他们一样的国力和军力,也会采取这样的行动维护我们国家的利益。”宋教仁临走前吕梁如此对他说道。
第二百二十七章 打脸
英军舰队两艘战列舰吃水浅,即使此时并不是丰水期,也能通过河道抵近广州进行射击。不过,之前需要将两岸的炮台击毁。根据情报,珠江两岸有不少岸防炮,但没有发现大口径的火炮。岸防工事附近防守森严,英国情报员只能远距离观察,但通过望远镜,他们只看到了一些不到100毫米口径(换算英制太麻烦)的火炮,而且还是露天安置,对于舰队来说应该够不成威胁。
下午一点三十五分,英军舰队进入虎门炮台的视野,面向江面一方的山峦之间,伪装过的铁门被拉开,一门门黑黝黝的火炮从里面露出。密封式的钢筋水泥炮台可以为火炮和炮兵提供最好的防护。炮兵们紧张的忙碌着,通过观测仪,准确的计算出射击诸元,大口径的穿甲弹和爆破弹被分别推入炮膛。虎门炮台三十五门超过200毫米的火炮做好了炮击准备,三年多的岸防建设使这里成为了国家的铜墙铁壁。
小山一般的战列舰驶进了炮击范围,这样的战舰让人感到自己的渺小,可惜,上面悬挂的是英国的旗帜。
“他们的炮台上没有人了吗?怎么到现在还没有开炮,是不是被我们吓跑了?”旗舰百人队长号战列舰的舰长马丁对费力曼特尔笑着说道。舰队司令反而严肃的回应道:“这种事情还有可能发生,不过,那些小口径的岸防炮还会对我们的小型战舰造成一些损伤。立即开始炮击虎门!”
暴漏在外的火炮不但没有人值守,就连所有的火炮都是用木头做的,在上面涂上了黑色的油漆,用以伪装使用。虎门岸防工事五处露天炮台全部经过精心伪装,为的就是吸引敌舰火力,然后打一个措手不及。
英军舰队漂浮在离岸边两千多米外的江面上,在这个距离射击是为了保证不被地面炮火所伤。两千米的射击距离,即使是战列舰上的254毫米主炮,也很难精确命中地面目标。距离的限制和漂浮的战舰让首轮炮击全部没有命中,不过,主炮射击的景象非常壮观,这让躲在密封工事里的振国军炮兵感受到了轻微摇晃,并观看了一出精彩的战列舰射击场景。
主炮的射击速度慢,战列舰上十门120毫米火炮和十门152毫米火炮的炮击毫不逊色,再加上其余战舰的炮击,虎门沿岸地动山摇,伪装炮台终于被命中,一个炮台被摧毁大半。
“司令官阁下,在这个距离上的炮击效率低下,对我们的炮弹储备是一个严重的浪费,我建议继续靠近岸边,抵近射击,从目前看来,敌军并没有反击,我怀疑他们已经丧失了还击的勇气,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抵近后将其彻底摧毁。”百人队长号舰长马丁说道。
费力曼特尔:“确实如此,你的建议非常好,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我们要在今天下午完成炮击广州城的计划,据情报过了虎门后到广州之前还有两个炮台,舰队必须要加快速度了。命令,百人队长号和巴尔勒号抵近射击,派出三艘驱逐舰防护,其余的停留在此掩护炮击!”
岸边一处掩体内,炮手刘长福半蹲在地上,双手放在炮弹上,做好战斗准备。观察员趴在观测口上汇报着敌军的情况。
“敌军两艘战列舰和三艘驱逐舰向岸边方向机动,距离1700米!”
“敌舰距离1300米!”
“敌舰距离1000米,正在横向展开!”
1000米啊,刘长福心里急得不行,这是自己这个炮兵连训练中最喜欢的射击距离,也是面前这门250毫米大炮最喜欢的射击距离。这么近的距离,不能说百发百中,但实际训练中的命中率都超过了百分之八十。
刘长福终于等来了指挥员的开火命令,他与另一名炮手合力将炮弹塞进炮膛,推入******,一连串的流程下来大炮做好了炮击准备,用时不到一分钟。
“轰!”一朵耀眼的火光从岸边后不远处的矮山上冒出,几乎同时,三十多道火线窜出,目标直指英军两艘战列舰。
“不好!”正在观察炮击的马丁放下手中的望远镜,大声喊了一声,费力曼特尔还没有来得及问发生了什么,就听到了一连串的爆炸声,紧接着是百人队长号轻微的摇晃。
岸炮第一轮炮击没有命中目标,但战列舰周围溅起了大量水花,炮弹落点已经很近,相信很快就会取得成效。
“对方隐藏了大量大口径火炮,这是个陷阱,司令官阁下,我建议立刻撤退!”马丁话音刚落,第二轮炮弹接踵而至,这一次的炮击取得了成效,两枚穿甲弹正中巴尔勒号战列舰,其中一枚炮弹穿过侧铉装甲带,305毫米厚的装甲没能顶住穿甲弹的穿透,这枚炮弹在内部爆炸。另一枚击中主炮炮塔,将其掀飞。
“报告,巴尔勒号被击中,两门主炮被摧毁!”
“立刻进行反击!”费力曼特尔试图进行还击,但第三轮炮击让他彻底打消了与岸炮对轰的想法。这一轮炮击中有一枚炮弹击中了旗舰百人队长号,好在锅炉没有受到损伤,军舰的速度还在。
短短几分钟时间,两艘战列舰就遭受了三枚炮弹的打击,再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几艘军舰立刻掉头离开。但上万吨的军舰的移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战列舰划出弧线掉头离开后,百人队长号再次被击中,两艘战列舰冒着浓烟终于离开了岸炮的炮击范围,并向外海方向逃窜。
英国海军的素质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们从遭受炮击、分析局势、作出决定,到操控军舰撤退,只用了不到十五分钟的时间,使损失降低到了最低。
离开是正确的,英国人、乃至世界上每一个海军强国的军舰都不会与岸炮硬拼。一开始是因为情报失误、伪装干扰才使英国人作出了抵近射击的决定,一旦遭受炮击立即掉头离开。
两艘主力战舰受损,英国舰队炮击南方沿海的行动不得不中止,消息传回国内后英国政府立刻对此次行动展开调查,并对革命政府的军事能力重新进行评估。除此之外,史蒂芬再次来到总理府,他一脸铁青、气势汹汹的要求革命政府严惩炮击英军军舰的凶手。
“总理阁下,你们的行为让大英帝国政府非常愤怒,你们已经身处战争的边缘,必须做出必要的行动平息大英帝国的怒火,拯救你们自己,不然,你们将遭受我们最严厉的打击!”
“史蒂芬阁下,不知道是什么事让您如此愤怒?本人非常不解,还请仔细说一下,革命政府做了什么事招惹了伟大的大英帝国?”得了便宜卖乖是吕梁最喜欢做的事,史蒂芬的态度说明了英国人色厉内荏,虎门的大炮让他们很受伤。
虎门对轰的结果传到这里不久,吕梁就接到了香港传来的消息,英国舰队回到维多利亚港口暂时休整,对两艘受损的战列舰进行简单维修。吕梁相信,这支舰队不会在香港呆多久,那几枚炮弹并没有对它们的动力系统造成多大的损害。
“总理阁下,这样的掩饰只能导致大英帝国对你们彻底的失望,英国舰队在虎门外海遭受到你们岸防火炮的突然偷袭,两艘大英帝国战列舰遭到严重损伤,这样的损失不是你们能都承担的。总理阁下,本人还是建议你好好想想如何赔偿,而不是在这里掩饰!”
“史蒂芬阁下,这是我听到的最好笑的笑话。英国舰队闯入我国领海,并率先对我们的领土进行炮击,虎门炮台被迫还击,在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下奋起反抗,并击中英军军舰多处,取得了保卫沿海的胜利。我这里有大量现场的照片,也有用摄像机拍摄的现场影像,你想看看到底是谁说的对吗?”。
吕梁的话让史蒂芬目瞪口呆,怎么会这样?他们怎么知道军舰要炮轰虎门?那些照相机和摄影机明显是事先准备好的,谁也不会在炮台重地准备那些东西,要说没有阴谋,打死吕梁史蒂芬也不相信。
第二百二十八章 最后的疯狂
根本不用看史蒂芬就知道事情的真正过程是什么,他狠狠的瞪了吕梁一眼,转身离开了总理府。吕梁根本不在意,这样的外交活动没有任何意义,英国人想要做什么不是吕梁和这些外交活动能左右的。
英国方面和吕梁都没有将此次事件闹大的想法,英国人将此次炮轰视为威胁,并希望以此对革命政府进行讹诈。在遭到革命政府坚决反击的情况下,英国已经失去了方寸,在没有得到关于振国军确切军事实力的情报之前,不会将军事干预提上议程。他们对于振国军的北伐干预到此为止,英国人在全世界范围里指手画脚靠的就是其海军力量和左右平衡的外交策略。军舰失去了作用,支持国内反对革命势力也没有见到多大成效,只能暂时放弃干预。
当然,吕梁也相信英国代表的西方列强会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国家崛起,将来势必会有更多的麻烦等着自己。只有国家统一、国力强盛,才能面对将来的挑战。这也是为什么吕梁不想将此事闹大的原因,如果他想,起码攻取香港殖民地易如反掌,但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北伐和一年多以后的日俄战争。
此战之后外交扯皮仍在继续,吕梁将此事交给外交部,革命政府的态度就是此战属于英军入侵,己方不会同意英方任何的条件。不服?继续派兵和军舰好了,反正双方已经在暗地里互相敌对了。
将精力转回北伐,虎门事件没有对北伐战事造成大的影响,之后吕梁下令加大攻击速度和规模,并在两江地区多投入了两个师的兵力,要求在1903年年底之前结束第一阶段的北伐战争。
朝廷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