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纰漏。
码头工人张三发今天起个大早,像他们这样的工人,如果没有在第一时间抢到好位置,商船靠岸后就找不到活干,招收工人的头目只会顺手点靠前的人。抢不到活干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就无法养活自己的女儿,想起骨瘦嶙峋的女儿和早已死去的老婆,张三发就觉得浑身充满干劲,所以每天都在凌晨天还没亮就起床,到码头上抢个好位置。
一面打着哈欠,张三发突然感觉到一股尿意,走到一个仓库后面,对准下面的海水,一股热流涌出。尿完后赶紧收起裤子,凌晨的深秋真冷,还是早点干活暖和暖和吧。
刚想回头,突然听到对面的小码头上传来一阵“哗啦”的声音,凌晨亮度太低,这边和另一边的小码头相距一百多米,隐约看到人影憧憧,像是在搬运什么东西,人数不少的样子。
暗骂一声,张三发赶紧往那边跑,紧赶慢赶,还是没赶上第一波靠岸的商船,让人家把活抢了去!
“什么船这么早、摸着黑就靠岸。看来以后得更早起了。”小声嘟囔着,张三发在大约十五分钟后绕过去,刚冒出个头,看到一样东西后赶忙收回去,身上猛地冒出一阵冷汗。
“娘嘞,怪不得这么早。不是官家就是****,这可不是咱们掺和起的!”张三发看到的是一根黝黑的枪管,就离他藏身的地方几米远,一个魁梧的大汉手持枪械守在一旁。
张三发没跑,他在给自己鼓劲:“再看看,就看一眼,要是发现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再通报给王五,很可能得到一笔赏钱。前些日子吴老二不就因为通风报信得到了赏钱吗?”。
码头工人都是有组织的,大部分被黑帮控制,每一个地盘,每一艘商船都有划分,血汗钱三分之一得上缴,剩下的才是自己的。张三发所在的码头被一个名叫海龙帮的控制,老大季海龙,听说正在和不远处的三魁帮争地盘。说不定外面就是三魁帮的人。
终于鼓起勇气,张三发哆哆嗦嗦的探出头去。天色比刚才稍微好点,能隐约看到十几米外的样子,更远的地方只能看到人影。
场面出乎张三发的想象,外边有几百号人在忙碌,外围是手持不明枪械的大汉,无数的搬运工正在从一间大仓库里进进出出。出来的搬着沉重的木箱,有的还在用小推车推送。守卫不停的低声催促,不远处大码头上停泊着一艘大海船,木箱就被送到那里面。
十几米外,几名工人在守卫的训斥下正在地上捡着什么。一个木箱放在一边,看来就是张三发听到的那声声响,工人不小心摔掉了箱子,导致里面的货物散落出来。
“亲娘嘞,我说咋抹黑搬呢,原来是运银子!”地上散落的,正是白花花的银两,即使在黑暗中也散发出诱人的光泽。
张三发慢慢后退,离开十几米后转身就跑,这样的大事必须第一时间告诉季老大,一笔赏银是跑不了了!
“大哥,快点吧,小的真有要事禀报季老大,不是小事啊!”海龙帮总部——一条木质商船边,张三发正焦急的向守卫在门口的两名打手苦苦哀求。
“你小子找死是吧,老大最烦睡觉时被人吵醒,你想死我们还不想呢,一边去,再闹就把你干掉!”打手恶狠狠的说道,一个小搬运工还想见老大,还是在天没亮的时候,不是找死是什么!
“二位大哥,真是大事,咱们的码头上出现了一条大海船,几百人正在那里搬货物,都不是咱们的人,还有好多拿枪的守卫,我这不是看到后赶忙跑过来报信呢!”张三发没办法,只好说出一点情况,要是两个打手把自己撇开去汇报,赏银不就没了吗!
“你小子没撒谎?”打手也开始严肃起来,如果是真的,确实不是小事。“你叫什么名字?”
“小的叫张三发。”
“在这等着,千万不要走了!”一名打手嘱咐一下后转身往船上跑去,几分钟后两名打手跑出来,一把拽着张三发就往船上快步走。
“老大,他就是张三发,还不见过老大!”
张三发哪见过这种场面啊,船舱里已经点上灯,十几名大汗分立左右,目露凶光,至于前面的季老大,他根本没敢抬头看。
季海龙披着大皮衣,里面穿着内衬,一副刚起床的样子,但一脸严肃,眼看是清醒了:“张海龙,再把你看到的仔细说一遍。”
“哎!”这是最好的机会,一定得把握住,张三发仔仔细细的描述了一遍,船舱里沉默了十几秒钟,一人说道:“大哥,我先带人过去看看是不是真的,然后再回来汇报。”
季海龙点点头,八成是真的了,不知道哪家大户如此大的手笔,也有可能是北京的大官?甭管他是哪里来的神仙,只要在我的地盘上露面,就是上天给我季海龙的机会!
亡命徒说的就是季海龙这种人,心狠、手狠,要不也不会走到帮主这个位置。根据张三发的说法,木箱里都是银子的话,那得多少?几十万?几百万?自己的海龙帮一年时间还赚不到二十万两,其中一半还得交给朝廷,其实码头上真正的老大是朝廷的李瘸子,听说那人当年在袁世凯手下当军官,因为炸伤了腿才来到这里,那人比自己狠多了!
不管是谁的钱,自己把它劫了,然后找个地方逍遥自在,不比在这里打杀、斗心眼的强!季海龙下定决心,命手下们集合,分发武器,然后等着出去探查的老三带回消息。
老三是去探查消息不假,但他的一名心腹却偷偷地往码头三千多米外的李瘸子那里跑去,大约半个小时后,老三感觉差不多了,带人回到季海龙那里。
“大哥,我带人仔细查看了一下,确实是那样,而且他们有九十多名守卫,精悍无比,手里拿的都是快枪,还有一些我认不出,从搬运的箱子上看,那么沉,除了石块就是银子了,来来回回搬不完的样子,至少有上千万两!”老三说完让有心责备他这么慢的季海龙也忘了,双眼像是要喷出火来。
“抄家伙,把火器都分给四个堂的兄弟,子弹全部带上,哥哥我这回带你们玩一把大的!”众人轰然响应,船外已经汇集了上百名精壮汉子,全部是海龙帮四个堂的战斗主力,还有两百多个汉子手持冷兵器,跟在后面,向一千多米外的那个码头飞奔而去。
另一边,老三的心腹同时找到了正在熟睡的李瘸子,如此如此这么一说,李瘸子立刻命人向驻扎在三里外的北洋军第二师骑兵第二团团长吴凤岭禀报。事情非常明显,不用多怀疑,这些银子肯定是天津橡胶公司的。
袁世凯早已命人详细探查天津橡胶公司的底细,虽然没找出什么破绽,但这么大的投资,不可能放任不管。为了不让自己的银子流失,袁世凯特命驻扎在济南的第二师派出一团骑兵前来天津驻扎,以防出现意外。另外,袁世凯还嘱咐手下注意天津方面的动作,尤其是关于橡胶公司的。
第二师的吴凤岭知道此事,李瘸子更知道此事,他知道那片码头是英吉利德百洋行包下的,仓库也是德百洋行的,而德百洋行与天津橡胶本来就穿一条裤子。再说那么多银子存在哪里,袁世凯命人寻找一直没找到,现在天津能拿出那么的银子的,除了天津橡胶没有别人。现在突然秘密装船,肯定有猫腻,说不定想拿了银子跑路!
命人先给袁世凯发一封电报,然后吴凤岭立刻命令骑兵集合,一个团的骑兵突然集合,然后整军出发,没有五六个小时的时间根本办不到。吴凤岭首先率领亲卫骑兵连一百多人往码头那边去,剩下的抓紧时间跟上。(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四章 三方混战
吴金忠是海丰情报学院第一期毕业生,出身自满清胥吏的他,当年是惠州有名的办案高手,在1901年投靠振国党,先是担任了一阵工厂护卫,然后被调查局吸收,进入情报学院学习一年时间,表现出极佳的情报才能,而且因为年过四十,成熟稳重,很快得到重用。1903年进入调查局担任情报科干事,1904年初在调查局上海站担任情报科科长,1905年担任调查局天津站站长。
此时的吴金忠正和护卫们一起呆在码头那间仓库里,从凌晨4点开始搬运,到现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仓库里还有三分之一左右的货物没有运完。即使正值年富力强的年纪,吴金忠还是感觉到了沉重的压力,他知道那些货物价值几何,几亿两白银,半个华夏的财富由自己经受,压力可想而知。
好在前几批货物有惊无险的全部运出,只剩下这么一点了。随同货物一起离开的是贾森等人,约定时间是早上六点半,应该一会就过来。吴金忠不安的心渐渐平稳,带给他自信的,除了完整详细的计划和操作,还有身边一百名持枪护卫。
这批护卫有二十人来自天津站行动科,剩下的全是从调查局总部武汉过来帮忙的,他们全部经过了一年多的专业军事训练和情报行动训练,杀人是他们最精通的技能。不但装备着步枪、手枪、手榴弹,在看不到的箱子里还有几挺机枪,十万发子弹,这样的火力,就算是北洋军打过来也能抵挡一阵。更别说运输船甲板上三门口径70毫米的步兵炮,可以向陆地提供火力支援,总部这是想打一场局部战斗啊,希望不要用上这些武器,打枪的不要!
事与愿违,凌晨六点二十分。一名守卫汇报码头几百米外出现大批武装分子,看方向直至此处,由于天色微亮,还看不清敌人的装备和人数。
来者不善。虽然不知道来者的目的,码头搬运消息是否泄漏,但有备无患,他命令护卫做好战斗准备,并通过无线发报机向武汉方面做了简单汇报。
两分钟后。海龙帮大队靠近了目标三百米左右范围,微光之下,可以看到不少人爬上房顶或者仓库顶,仓库和大木箱后面不少人影跑来跑去,应该是注意到自己这些人并准备开战。
本来就没想兵不血刃拿下这里,季海龙简单的布置一下,几位堂主带着人分别从三个方向围过去。说起来还要感谢朝廷,为了与三魁帮争夺码头控制权,季海龙在今年从朝廷绿营那里买了不少枪械,总共一百三十支长枪。四支短枪,一万发子弹,花了海龙帮近半积蓄,没想到用在了这里,也算是物尽其用。
枪壮人胆,即使大部分人只能简单使用枪械,也足以让这上百号人无所畏惧,当靠近一百米距离后,几声枪响,三个壮汉倒在地上。吓得所有人乱窜。与以往的帮派争斗不同,这不是贴近了用冷兵器近身搏杀,而是他们从没有体验过的战斗,没有人知道该怎么打。敌人开枪后几名堂主带着人乱开枪。子弹飞舞,但没有几颗落在对面。
趴在房顶的狙击手轻蔑的笑了笑,对方根本不是战士,充其量是武装平民,即使再来几百人也别想攻破这边的简易防线。拉动枪栓,再次将一名敌人套入瞄准镜。左手稳住步枪,右手扣动扳机再次击发,又一名敌人被击中。
看到房顶上几支步枪就压制了自己的人,季海龙在后面大骂:“****的给我上,趴在地上别想发财,里面有几百万两白银等着我们去拿!”
被相继倒地的同伴吓得不敢动弹的手下们听到老大的喊声后回过神来,对啊,老子平日里也算是个好汉,不说杀人如麻,死在自己鬼头刀下的也不在少数,今天拿了火枪怎么就熊球了?发大财的机会就在眼前,拼上这条命赚个富贵,跟****的拼啦!
上百人从躲藏处跑出来,奋力向对面跑去,季海龙又让身后几百名手持冷兵器的手下一起冲过去,只留二十名亲卫。众多的仓库、房屋、堆积的货物让海龙帮的人冲锋的同时可以躲藏,也让防线上士兵的射击受到阻碍,只有房顶上的狙击手可以轻易击中敌人。
眼看就要冲进去了,季海龙突然听到左边传来一阵“轰隆隆”的声音,转身一看,我的酿嘞,骑兵!北洋军!
从码头外左侧的空旷地带冲过来的,正是吴凤岭带领的一百多名骑兵连士兵,这些人骑着高头大马、身穿北洋军服、挥舞着手枪、马枪、马刀耀武扬威,看到码头上的激战,吴凤岭二话不说就下令开枪,也不管那边是那边了。
骑在马上的射击没多少准头,但让季海龙心里惊颤,子弹在头上乱窜,二十名亲卫有一人被击中,剩下的和季海龙一起躲在了一堆货物后面。靠近了之后吴凤岭和士兵们下马,进入码头区后到处都是障碍,不可能继续骑在马上作战。
“我x,场面越来越大,必须尽快完成转移,不然全天津的人都会被引到这里来!”吴金忠焦急不已,仓库里还有一部分没有搬完,只有尽可能的拖延时间,而且贾森等人还没过来,到时候怎么通过子弹横飞的战场还是个麻烦。
季海龙的人受到北洋军攻击,不再往前冲锋,而是掉转头与那些下马步兵对抗。事情太不利了,前有阻拦、后有追兵,一个不好就是全军覆没。季海龙也是个狠人,大声吆喝着部下和冲过来的北洋军展开对攻。
看着打成一团的敌人吴金忠也有些傻眼,正好,没人管,那就全力装货。一箱箱货物被运商船,仓库里的货物眼看就要搬完。
码头外一处房屋后面,贾森、罗德等人无奈得看着热火朝天的战场,怎么会弄成这样的局面?幸运的是码头上轮船还没有开走,不幸的是根本不能悄无声息的通过战场上船。他们身后倒是还有十几人,但这些都是从事文职的工作人员,没有多少作战能力。
“看穿着,一边是码头上的帮派分子,一边是北洋军的骑兵,那个拿着左轮手枪的估计是骑兵团团长吴凤岭。这些人怎么会在这里打起来?难道是我们的消息走漏了?”贾森对身边的罗德说道。
“别管原因,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在今天早上离开,不然就会被愤怒的人生吃了。给里面的人发灯光信号,让他们想办法,吴金忠手里可是有上百名精锐,把咱们接过去应该不成问题。”罗德出了个主意。
信号被吴金忠顺利接收到,麻烦转到自己这一边,他立刻找来负责护卫的行动队队长马奎,搞情报他是好手,作战就是外行了,让马奎想办法吧。
“嘿,我当时什么事呢,交给我吧,保证把所有人完好无损的接过来。”马奎自信的很,对吴金忠拍着胸脯,然后转身布置去了。
五分钟后,马奎带着二十人准备出发,外面的战斗海龙帮的人不断倒下,在吴凤岭带领的士兵冲击下溃不成军,不过季海龙还在,带着海龙帮的亡命徒们与敌人死斗,一些手持冷兵器的手下反而能发挥出最大实力,那些枪械对于海龙帮来说根本不趁手。双方的战场集中在了离搬运码头一百五十米左右外的地方,几百人正分成两侧互相射击,一些手持冷兵器的人冷不丁的抽空子钻进北洋军的队伍里大开杀戒,然后被子弹消灭。
“出发!”马奎一马当先,后面的人随之跟上,对比之下就能看出差距,马奎等人快步前进、呈散兵攻击队形,队员枪口朝向两侧,互相之间掩护前进,没有多少死角。第一百米没有遇到敌人,之后就被发现,大喊大叫的敌人被迅速击倒,等吴凤岭和季海龙注意到有人逃出来准备调兵围剿时,马奎已经带人跑出了三百多米,追之不及。
马奎和贾森等人成功汇合,并向里面发出灯光信号,此时天色逐渐明朗,好在里面的人紧盯着这边,及时发现了灯光信号。(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五章 史上第一诈骗
运输船甲板上,帆布被掀开,露出三门黝黑的步兵炮,短短的炮管很容易让人忽视这个火炮,但它却是不折不扣的大杀器。70毫米口径可以发射重达公斤的高爆弹,而且在高低射角、范围射界上具有同类型火炮的领先优势。让华**队大量装备此种火炮最重要的原因是,这种火炮最适合亚洲地区的作战环境,尤其是在交通状况比较糟糕的地区,真正体现出“一寸短、一寸险”的特点。
这种轻型火炮即使在运输船上也可以自如使用,十几名炮兵打开弹药箱,取出高爆弹,计算好炮击坐标并将炮口对准,装填后依次开火。
运输船上传来的炮声让吴凤岭一惊,这里怎么会有火炮?听声音像是山炮啊,没等下命令,炮弹就落在了人群之中炸开。从运输船甲板到北洋军和海龙帮的战场,大约有五百米左右的距离,步兵炮以-5度的射角开炮,近距离几乎直瞄的炮击,准确度惊人。
炮弹炸开后弹片和冲击波瞬间带走了范围内的十几名士兵,主要是没有防备、人群太集中,北洋军和海龙帮的人都有死伤,这两群人顾不上厮杀,或找地方躲避、或往别处逃跑,吴凤岭的人还好一点,在指挥下向火炮打不到的房屋后躲藏。
炮击继续,持续不断的爆炸让双方不敢露头,一门步兵炮发射了两枚烟雾弹,马奎见时机成熟,在护卫的守护下带着贾森等十几人向轮船方向跑去。烟雾开始弥漫在码头区,深秋的早晨没有一丝微风,这让烟雾经久不散,再加上吴凤岭、季海龙的人都躲避着炮击,马奎等人穿过烟雾后安全进入护卫防线。
“老吴,怎么回事啊,这里怎么会被他们发现?”贾森过来后首先向吴金忠质问,太危险了。几个月的经营,差点功亏一篑,最担心的是被人发现是吕梁指使的这次行动,那样对华国的影响太坏了。
“我也不知道啊。现在要紧的是撤离,货物都搬运完了,可以登船离开。你们那边处理的怎么样?”
“没问题了,所有的文件都被烧毁,除了这些核心人员。其余橡胶公司、德百洋行、华盛银行的员工都没有察觉我们离开,也不知道我们的来历。”
“撤吧!”
在运输船上火炮的掩护下,贾森、吴金忠和搬运工们首先登船,马奎带着护卫徐徐后撤,直到全部登上运输船,吴凤岭和季海龙的人都没有从炮击中冲过来。
十分钟前,轮船启动冒出的汽笛声从炮击声中传来,这让吴凤岭着急不已,敌人这是要逃跑,一旦轮船离开海岸。那就再也没有机会找到他们了。茫茫大海,谁知道他们跑到那里去,这样的责任一旦宫保大人怪罪先来,自己小命不保!
“冲,冲,给我冲,不能让轮船离开!”吴凤岭大声喊道,对面的季海龙也反应过来,和北洋军的战斗不急,先把轮船拦下来再说!也招呼着手下们向轮船的方向跑过去。两伙人暂时结盟,跨过一地的尸体冲了进去。
等运输船的铁锚完全收起,船身离开码头十米左右时,敌人才冲近岸边。并向船身乒乒乓乓的开火。
甲板上趴着的马奎笑的更开心了,敌人几百人聚集着,这样的好机会怎能错过?子弹从头上飞过,打在船身和甲板建筑上,与马奎一起的三名士兵一起开火,三挺轻机枪喷出连续不断的火焰。在曳光弹的带动下子弹呈扇形扑向岸边的敌人,这样的作战像屠杀一般简单。当商船离开岸边上百米的距离时,已经有一百多人倒在了机枪的枪口之下,原本的码头成了有一片屠宰场,鲜血就近流向了近在咫尺的大海。
早上七点半,天津橡胶公司的销售经理来到贾森的办公室,准备参加早上的晨会,与他一同前来的是公司另外四名高层,只是等到八点贾森都没有出现,而且公司的财务经理、保安经理也没有出现。对于严格守时的贾森来说这很不正常,员工们开始有些慌张,但按照公司规章制度仍在正常运行。
另外德百洋行、华盛银行内部也出现了同样的状况,老板的行踪不是下人能掌握的,说不定有什么突发事件也说不定,于是公司正常运行,只是与财务有关的业务都无法开展。
码头离天津市区远得很,那里的战斗消息很没有传到市区内,许多人还在做着发财的美梦。但身在北京的袁世凯已经知道了这条消息,骗局,骗局,完了,完了!袁世凯命人证实消息,并派兵封锁橡胶公司、华盛银行等,要求必须找到贾森和威廉、罗德等人。但内心中袁世凯已经相信这是个骗局了。
20日上午9点,下人传来了消息,三家公司已经被封锁,没有找到贾森等人,甚至公司财务主管也消失不见。另外骑兵团长吴凤岭被控制起来,等候袁世凯发落。
还发落什么?说不定几天后自己都会被愤怒的士兵和军官生生撕碎,还有朝廷、晋商、北方无数的大户商家,自杀的人将挤满海河。自己该怎么办?北洋该怎么办?没钱了,哪里都没钱了。
上午十点左右,劲爆的消息已经传遍北京、天津上层,无数的人跑向橡胶公司和股票交易所求证,许多人手持刀斧、枪械冲进那些公司和交易所内威胁要见贾森,或者把购买股票的钱还回来。反应过来的公司员工全部跑路,继续在这里呆着绝对有生命危险。
消息继续发酵、扩散,几家公司和交易所已经被官方控制,上百名士兵围在那里,包括码头仓库区,也被仔细探查。不但天津和北京,北方许多地区都陷入混乱,在济南,在石家庄,在张家口,在平遥,在太古,在长安,到处都流传着一个消息:橡胶股票的事情是一个骗局,英国人把所有的银子都卷走了,数量高达十几亿呢!
平头百姓怎么会关注这些事情,他们想的是今天的粮食在哪着落,东家的租子能不能宽限几天,小摊上的煎饼能不能多卖出几张?消息灵通一点,知道此事始末的,完全一副幸灾乐祸的模样,那些大户人家也有今天?
侥幸没有参与此事的大户商家或者官员全部花大钱到庙里烧香,上天保佑啊,幸亏没有掺和进去,不然就是家破人亡的结局。
家破人亡绝不夸张,一些人甚至直接疯掉,拿着利器将家里的老幼砍死,然后自己投井自尽,有的人直接聚集起来要求官府给个说法。
官府有个屁的说法,他们还在焦头烂额之中,甚至县令、知府什么的自杀的也不在少数。死亡气息最浓厚的,不在街头,而是在皇宫、山西、洋行和袁世凯的府邸。
“太后,您可要挺住啊,银子没了咱们可以再借,大清江山不能没有您啊!”李莲英趴在慈禧的窗前一个劲的哭喊,可再怎么哭喊慈禧还是没有动静,倒是还有气,就是身体一动不动、眼睛一眨不眨。
朝廷的大清银行拿出了四千多万两,慈禧还从自己的内孥中拿出了五百多万两,再加上皇族内库中的一千多万两,这次真是赔大发了,不仅仅是朝廷的损失、满清皇族的损失,还有整个满人的气运,都随着这次股票风波而消逝,慈禧甚至可以看到不久后满族人的悲惨命运,没有希望了。没了银子,袁世凯的新军就会崩溃,朝廷也没有钱再组新军;北方也没有多少可以卖给洋人的了,再说洋人也在此次事件中损失不小。都完了。
其实大部分满族人想不到慈禧那么长远,他们的命根子,积攒几百年的家产全部消失,这些足以让他们疯狂,虽然还有土地、房产、商号等不动产,还有从头再来的机会,但那是几百年的积攒啊,还有南方的革命党会给机会从头再来吗?没钱,国外是出不去了,就在这里等着革命党来取自己的人头吧。(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六章 德国考察团
股票投机风波造成的恶劣影响不会在短时间内结束,商人流动资金的断裂造成商品流通的停止,造成经济运行的停滞,小农经济条件下的农村、农民没有受到多大影响。城市中的中下阶层,受雇于上层的那部分人将面临着失业,小商小贩的商品卖不出去,城市进入半瘫痪状态。可以预见,在几个月后整个长江以北的局面将一发不可收拾,平民、商人、甚至士兵都会为争取生活费用铤而走险,那时将是吕梁最好的机会。
现在,吕梁需要做的就是迎接满载而归的贾森等人,在舟山港,吕梁焦急的心情就像大航海时代欧洲船主期盼自己的远洋船只顺利归来,期盼着自己的船只运来塞满船舱的金银。
“首长,外边风大,还是到港务办公室等候吧。”吕一对吕梁说道。这么庞大的一笔财富,对于暂时实行银本位的华国来说,绝对是经济发展的强心剂,当然其用途还需要仔细考量,现在只需要欢呼雀跃就好。
时值深秋,长江以南的舟山也进入寒冷季节,再加上凛冽的海风,吕梁感觉到鼻孔发痒,然后结结实实打了个喷嚏。却不想听到了来自基因人吕一的关心,有些惊讶的看着他,这种关心的话在基因人身上很少体现的。
“什么时候学会关心别人了?”吕梁开玩笑似的问道。
“基因人的大脑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经历的过程中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进行适应、学习,即使缺少人类的感情,但总知道在合适的时候说合适的话。”从一开始,吕一就充当着大管家的职责,然后从惠州、广东。一直到北伐结束,吕一都在统筹管理辖下的经济事宜,后来宋教仁、张之洞等人才加入系统,吕一更多的充当指导者的角色,遇到重大事情再向吕梁请示。在这个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必不可少,吕梁估计现在吕一在人情世故方面比自己都强。当然,大部分人在这方面比自己强。
“有件事一直忘了问你,基因人在性方面有没有需求?我觉得你们即使缺乏感情细胞,也可以在男女基因人方面配对,如果你们有那方面的需求的话。”
“是的,首长,在设定中我们可以进行那方面的运动,配对的想法我认为不错。”和基因人探讨这方面的东西吕梁总觉得别扭,不过事情也知道了。也该在这方面给基因人手下们提供便利了,短短几十年的寿命,总不能无时不刻的替自己卖命。不过想想吕敏那惹火的身材,还有高冷的气质,吕梁心头一阵火热,这个话题的最初起源应该是自己邪恶的想法吧,嘿嘿嘿。
略显尴尬的谈话很快转移到别的方面,吕一:“首长。前几批财富抵达舟山后全部储存在舟山军港的弹药仓库内,这么大批量的财富不可能一直放在这里。还是需要往武汉运送,毕竟我们的中央银行在那边。”
“嗯,等这件事逐渐平息后在往那边运吧,现在不知道有多少人盯着这批财富,如果让民众知道是我们欺骗了他们,咱们的声望就别想要了。”话虽这么说。吕梁还是觉得刺激,就像拦截联军财宝那一次一样,看来人类的天性中有作恶的一面,而且还会上瘾!
“另外,德国代表团在10月15日启程。预计两天后就会抵达广州,接待和谈判事宜还需要您决定。”
看到一艘运输船跃出海面,并向岸边逐渐靠拢,吕梁摆摆手,心不在焉的说道:“这件事吕敏已经汇报过了,之后再说,现在先让我们迎接功臣!”
贾森等人乘坐的运输船在舟山顺利靠岸,这也标志着橡胶股票行动顺利结束,在为期四个多月的行动中,行动小组从北方获取了价值三亿零五百万两的黄金白银,行动过程中没有人员死伤,没有被任何人察觉。
这次行动的意义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将北方的财富掏空,包括满清朝廷、北洋集团、满族贵族、卖国商人等,使其失去了对抗华国统一行动的最大依仗,并让在华洋人损失惨重,沉重打击了洋人的嚣张气焰,算是收回一点列强在华夏掠夺财富的一点利息。
另一方面,华国获得了海量的财富,这笔钱将作为统一后北方的建设基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抢救灾害、道路建设等方面,完全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也是吕梁放心大胆的实施行动的依仗。
一直以来,吕梁大肆扩张、建设工厂、兴修基础设施、扩编军队,需要的财富除了工厂收益和经济运行的税收所得外,大部分靠海底采矿车带来的金银矿产,在货币供需之间寻找平衡点。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和重工业建设的火热,钢铁基地的产能不足以提供足够的财富,挥霍惯了的吕梁当然需要寻找新的财富来源,所以才有了这次诈骗行动。
贾森、威廉、罗德等人被雪藏,云南香格里拉的几座调查局秘密别墅将成为他们的修养地点,具体修养时间还要看事件平息的速度。调查局总部调查分析了最后阶段被人发现财富转移的事情,责任人吴金忠被功过相抵,继续担任天津站站长。
这边结尾,没有关注北方的混乱,时间接近十一月低,有两件大事需要吕梁亲自处理。前往美国旧金山参加调停谈判的代表团已经在11月初从上海出发,在那里有吕二所拥有的旧金山财团支持,吕梁不需要多担心。代表团团长为章台炎,老成持重的张之洞一同前往。68岁的张之洞在武汉过了一年多悠闲日子,本不想继续参与华国政治事务,没想到吕梁多次前来拜会,并在许多事情上向张之洞请教。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吕梁知道自己在政治方面有多幼稚,他能走到这一步,靠的无非是钢铁基地的强大外挂能力,像张之洞这种人精,在许多事情上看的都比吕梁透彻。而且吕梁为张之洞带来了最优秀的基因人医生,还有钢铁基地出产、专门用于吕梁等高层的超时代药物,让张之洞解除了病痛之忧的同时,经过精心调理,还让他精神焕发,一点都没有老人的样子。
精神振奋让张之洞再也闲不住了,正好旧金山谈判在即,张之洞主动请缨一起前往美国,众人以海上风险大、路程远为由进行劝阻,怎奈张之洞一意孤行,即使吕梁的劝阻都不听,就像一个大家族里固执的老人,只能命人仔细看护后让其跟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