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辛亥之钢铁基地

第 68 部分阅读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东海面,不难想象,第二艘华山号入役后会让华国的野心膨胀到什么程度!远东的海面已经被搅浑。大英帝国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战胜了日本,获得了大片领土、并整军备战试图击败袁世凯的北洋集团,华国不但在海洋上拥有无止尽的野心,对于陆地的需求也在增长。

    政治上更加激进的卫报则宣称:华国的存在是对世界秩序的破坏。是对西方文明主导世界的破坏,是人类文明的伤疤。这个世界只能由伟大的基督徒控制,东方异教徒注定被西方文明奴役。英国政府应该联合世界上所有的文明国家,向东方异教徒宣战,发动新的十字军东征,彻底消除来自东方的威胁,起码要恢复到十九世纪末的状态!除非华国无条件投降,并接受西方的惩罚、交出所有的先进技术,包括那两艘超级战舰的控制权,由英国代为保管。

    另一家英国报纸每日电讯报将火力集中到了自由党执政的政府身上:亨利首相组建内阁以来。在远东问题上毫无建树,放任华国人扩大在远东的影响。在华国一艘艘超级战舰下水的同时,英国人看不到自己的造船厂出现一艘能与超级战舰对抗的舰只,这样的政府让民众感受不到任何安全感。我们不禁要发出疑问,什么时候日不落帝国的子民在全世界做生意时,要对航行在大海上的敌国舰只畏惧不已,却找不到本国保护自己的舰队?难道我们又回到了大航海时代西班牙帝国统治的时期吗?建议伟大的国王陛下采取果断措施,至少要取消亨利内阁!

    除此之外,主要列强国家的主流报纸都在显要位置发表了评论文章,费加罗报、纽约时报、意大利邮报、圣彼得堡皇家新闻报、维也纳观察家报等都表达了相似的观点。最具代表性的是圣彼得堡皇家新闻报的文章:华国是最无耻、最不讲信用的国家,这样的国家、这样的种族不配拥有超级战舰,华国必须向沙皇俄国交出两艘超级战舰,以补偿旧金山会谈时对俄国的背叛。

    甚至欧洲与清国齐名的病夫国家奥斯曼土耳其。也通过报纸表达了希望拥有超级战舰的愿望,伊斯坦布尔的报纸首先回顾了奥斯曼帝国伟大的历史,对皇室大肆吹嘘一番,然后才向华国隔空喊话:价格华国随便开,只要让奥斯曼帝国拥有一艘超级战舰!

    只是令人诧异的是,西方主要的列强之一的德意志帝国并没有出现这种现象。甚至在各种报纸上都没有出现华国超级战舰入役的报道,普通德国人知道这个消息还是从国外流传进来的。

    民间舆论一项反应了政府的态度,吕梁不会对各国的超级战舰风暴置之不理,相反,他觉得这是西方列强对华国吹响了号角,预示着对华国新一轮的干涉!

    不安的感觉萦绕,这是吕梁在参加入役仪式时心不在焉的主要原因。调查局没有从国外获得任何关于这方面的准确情报,摸不准西方的计划,就无法作出相应的准备。

    回敬一个军礼,吕梁回头对陪同的吕海说道:“放眼望去,咱们没有一个盟友,光凭调查局的行动,还是很难接触到高层,尤其是在秩序规则相对完善的英国,每一个家族都传承几百年,伪造身份比在美国困难的多。这样一来,消息就闭塞了,咱们还没有经历过这种摸不着头脑的情况呢!”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可以想象,这次领头的一定是英国,以一定的利益为诱饵,争取一大帮盟友,比如法国、俄国等,当然,最后冲锋陷阵的肯定不是英国人自己,以他们的无耻程度,肯定躲在后面给盟友呐喊助威。”吕海分析道,然后示意吕梁集中注意力,海军官兵们都看着呢,再怎么说也得维持下去。

    吕海说的对,不管他做什么,我只管做好自己的事就好。计划中的第二次北伐不能更改,在此之前,强化自身才是硬道理。

    到1906年的四月初,比较准确的消息终于反馈到吕梁这里,来自旧金山的密电表明,以英国为首,法国、俄国、日本、意大利、奥匈、美国、荷兰、比利时、西班牙为成员,十国组成了临时性的**同盟,目标直指吕梁领导的华国。从美国出口的钢铁在四月份明显减少就是一个显著的信号,旧金山财团的威廉在参加美国总统罗斯福召集的密会中,出现了一名英国使者。这名使者传达了英国官方的意思,并邀请美国参加**同盟,在经过一系列的讨价还价后,罗斯福同意了英国人的建议,并得到了财团的支持。减少钢铁出口就是美国的第一个步骤,后续中,美国将继续降低对华出口份额。与付出相对应的,是美国将在华国覆没后得到超级战舰的制造技术、华国市场的百分之二十和福建省。

    以此推算,**同盟的成员国肯定都得到了相对应的利益份额,现在最关键的就是**同盟的行动计划,可惜威廉因为与华国关系密切,许多信息罗斯福都刻意对其隐瞒。

    风雨欲来,越来越多的消息被调查局确认,首先是驻扎在东北和朝鲜的日俄军队,俄国在战争后留在东北的有三万余人,但在一个月间就增加到五万人,而且通过海路和西伯利亚大铁路,战争物资正源源不断的运往东北。日本人也增加了在东北的驻军,从三万人增加到六万人,在朝鲜日俄双方的军队也增加到了四个师的规模,明目张胆的撕毁了旧金山条约中的规定。这已经是最明显的战争信号,另外,来自美国和英国的商船大量运输战争物资,成为日俄军队的主要赞助商,这也是日俄两国能在战争后短时间内再次动员的主要原因。据此可以想象,**同盟为了这次行动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可以说用金钱雇佣了日俄两国的陆军。

    另外,英法等国海军组成的远征舰队已经在泰晤士河集结完毕,调查局没有得到详细情报,但可以肯定舰队中有两艘无畏级战列舰,其他前无畏级至少十艘,巡洋舰、驱逐舰等舰只更数不胜数。远征舰队于1906年的4月3日出发,送行者高喊:“惩罚东方异教徒!把华国人都吊死在十字架上!”

    而**同盟战前准备的最后一环,也在同时展开,4月3日下午,英国清国大使进入袁世凯的官邸,带来了**同盟对于北洋集团的要求。就在战争迫在眉睫的时候,调查局终于从这里获得了详细情报。相对于保密工作非常严密的国外,北洋集团内部和满清高层内部充满了调查局的眼线,从端茶递水的小厮,到袁世凯身边的幕僚。(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益划分

    “欢迎到来,戴维大使阁下。”袁世凯尽量使自己的头低一点,现在英国人就是自己的主子,没有英国的贷款,北洋集团一天也维持不下去。按照自己幕僚的分析,日本人在战争失败后短时间内没有威胁华国的能力,而能够制约华国的,就只有自己的北洋集团,所以英国人下大力气支援自己,从金钱到武器装备,这段时间北洋军算是过上好日子了。

    戴维身高一米六三,在西方人中就像侏儒一样,不过他有一个好家族,本身的能力也说得过去,才能在官场上走到一国大使的职位。他昂头看着比自己高的袁世凯,似乎很不满意一个清国人竟然也在身高上压制自己。

    袁世凯精明的察觉到了戴维的不满,立刻将腰弯到七十多度,脑后的辫子耷拉到脖子上,一副奴才相让人挑不出毛病,戴维大使的心情这才好一点:“袁先生,本大使带来了大英帝国首相亨利大人的问候,还有关于**同盟方面的要求。”

    “**同盟?是针对华国的吗?需要我们做什么您尽管开口,我等一定竭力办到。”袁世凯大喜,果然,英国人不会看着华国一步步做大,肯定会有所举动。最近北方明显能感觉到一股紧张气氛,逃亡国外的贵族高层每天都在增加,华国第二次北伐日益临近,他们根本没有掩饰的打算,在报纸上明文刊登各项北伐准备工作,完全不把北方放在眼里!

    “是的,大英帝国为了保证远东的秩序,还有袁先生对华夏的统治,因此决定组织**同盟,将华国这个********从地球上彻底抹去。成员都是地球上顶尖的强国,袁先生的北洋集团可以作为观察员身份加入**同盟,看表现是否接纳你们成为正式成员。”

    “是是是,戴维大使所言极是,本人非常有自知之明。愿意成为同盟的观察员,北洋军二十三万大军枕戈待旦,戴维大使一声令下,便全部杀向南方!”

    戴维点点头。虽然在这里能享受到近似国王的待遇,但还是国内更好啊,等干完这一票,争取调回国内,那里可有好几只金丝雀等着自己呢!

    “你们的任务是接待来自俄国和日本的军队。选择军营妥善安置,并与日俄两国陆军组成联军,由日本元帅儿玉源太郎统一指挥对华国作战。后勤供给和运输由英美两国组成的海上运输船队负责,主要来自美国。”

    “等等,戴维大使阁下,海上运输是不是不太安全啊,华国海军可是有超级战舰的。”

    “这一点不用担心,伟大的大英帝国将从本土派出强大舰队,协统盟国舰队,彻底消灭华国海上的威胁。在上百艘战舰围攻下。华国超级战舰将折戟沉沙。”戴维自信的说道。

    “对华国进攻主要就是陆路和海路这两个方面,二者之间相互配合,由英国元帅杰基-费舍尔男爵统一指挥。我会留下费舍尔男爵的联络员,一切行动听从联络员传达的命令,当然,盟军陆军指挥部建立后,你们就要听从日本元帅儿玉源太郎的命令。现在日俄两军已经从东北出发,预计在4月10日通过山海关,你们的任务就是在北京汇合,然后南下。”

    又是在华夏的国土上进行的战争啊。而且是联合外国攻打本国的军队,会不会被人称作“汉奸”、“卖国贼”?而且那可是日本和俄国啊,对土地的贪婪永无止尽,此战之后北洋会失去什么?得到什么?

    “大使阁下。英国有令,本人当然无所不从,不过,日俄两国会不会在战后不离去?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利益?”

    “袁先生请注意你的身份,以你现在的地位,有什么依仗可以和我谈利益?要不是英国。北洋集团早已被华国吞没,你袁世凯也将成为吕梁的阶下囚!事成之后,北洋将成为华夏实质的领导者,你袁世凯也将成为华夏的最高统治者,甚至称帝也没有问题,难道这些还不能满足你吗?”

    “对对对,称帝,称帝,我这就逼迫满清退位,称帝后北洋的行动就名正言顺,借用日俄两**队讨伐南方华国,以平叛的名义,谁还会挑出毛病?哈哈哈哈,是了,这样的事就算在历史上也不罕见啊,那太原李家不就是借助了突厥的力量才建立了唐朝,之后不照样成为中原正统,我所做的,正是当年李家的翻版!”袁世凯不断在心里说服自己,所有的代价、所有的付出,在称帝面前都是浮云!

    下定决心的袁世凯刚想回复戴维,就听到了更令人震惊的话:“袁先生,本人给了你希望得到的,那么接下来就要说一说你需要付出的。”

    难道接纳日俄两**队进入中原不是自己需要付出的吗?袁世凯睁大了眼睛,光是说服自己接受日俄两**队进入中原就耗费自己很大力气,接下来戴维的话不难猜测,无非是割地、路权、通商等等,那自己与满清卖国贼何异?

    不管袁世凯的矛盾斗争,戴维自顾自的说道:“为了偿谢日俄两国出兵帮助你们消灭华国,需割让东北给日俄两国,其中日本获得辽东全部和奉天以北至长春地区。长春以北归俄国所有。另外,新疆天山以北和蒙古归俄国,台湾岛全部、济州岛、琉球群岛归日本。朝鲜地区日俄分别拥有北南两部分。”

    “战后割让华夏浙江省、广东省、江西省和江苏省给英国,英国同时拥有长江流域的控制权,并拥有粤汉铁路的所有权,可以在长江沿线和铁路沿线驻军。割让广西省给法国,割让湖南省给荷兰、比利时、奥匈三国,割让安徽省给意大利、美国,割让四川、云南给英国。割让山东给日本和英国。”

    一连串的割让下来,袁世凯半蹲在地上大口喘息,绝不能这样做,绝不能这样做,如果答应,华夏将四分五裂,国土所剩无几,自己将成为民族的罪人!

    “袁先生,同不同意我需要你现在就给出答复,另外,如果袁先生同意,我们可以支持你在最短的时间内称帝,保证你受不到任何阻碍。”

    事实证明,在利益面前,任何一个合格的政客都会抛起自己的良知,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那一条道路。戴维并没有等待太长时间,半个小时后袁世凯就成功说服了自己,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只要自己获得权力,只要自己登基称帝,后世如何评价还不是自己决定的?

    戴维离开后北洋集团内部立刻召开高层会议,与赞同的杨度等人相比,段祺瑞、冯国璋等统兵大将铁青着脸一言不发,比起来,他们还保留着一些军人的气节,袁宫保这是卖国啊,比慈禧都要卖国,历史上就没有一个统治者如此卖力的出卖自己的国土。还有杨度这些人,平日里满腹经纶,说什么国学大师,关键时刻竟然赞同袁世凯,从此之后,恐怕就没有华夏这个国家,也不存在国学这种名词了!

    尽管内心反对,但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那些将领们并没有公开反对。基本统一意见后,袁世凯开始进行战争前的准备,召回在南方的梁敦彦,迎接进入山海关的日俄军队。在天津港靠岸的英美运输船队,第一批超过一百五十艘船只运来了大量的物资,包括粮食、军装等,战争物资上面,日俄战争时两国向英美下了巨额订单,后来由于华国参战导致海路被断,物资无法运进来,暂时存储在仓库中。现在提供给盟军超过五十万大军,又可以让工厂全力运转,带来高额利润。

    让人无奈的是,生产枪械、弹药的工厂大多是旧金山财团在西海岸的产业,日俄战争时期,旧金山财团抓住机遇,建立和改装了很多工厂,并取得了生产军火的资格,大量仿制日制和俄制武器,枪械和弹药生产线开足马力,让旧金山财团拥有美国最大的军火生产企业,并开始仿制各口径火炮。这样的生产能力让英国喜出望外,他彻底解决了盟军地面部队物资缺乏的困境,也让美国其他财团眼红不已。眼看着旧金山财团因为对华出口钢铁断绝而出现困难,没想到又因为**同盟而接到大笔订单,真tm好运!

    如此大规模的战争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准备完成的,从1906年初开始策划,到4月份开始实施,英国人估计战争会在1907年初爆发,这是根据远征舰队的航行时间确定的。在取得制海权之前,地面部队不适合进行大规模的进攻作战,因为他们的物资运输通道完全依靠海路。(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九章 第一战

    4月25日,白厅通过华国驻伦敦领事馆,发出“关于华国破坏远东航线安全”的照会,声称华国海军在1901年初的时候,悍然袭击航行在台湾海峡附近的两艘英**舰,并将其击沉,三千多名英国官兵沉没大海,这是事实上的战争行为,华国必须为此付出代价!英国要求华国交出这一事件的凶手,交由英国审判,其中包括华国总统吕梁、海军司令吕海等华**政高层;另外割让广东广西、湖北湖南、福建浙江、江西江苏等省作为赔偿,否则华国将面对英国的报复。

    图穷匕见,英国人再也不屑伪装,直接亮出屠刀。紧接着法、日、俄等**同盟国相继以各种匪夷所思的借口对华下达“最后通牒”,洋洋自得的西方人趾高气昂的对华国外交人员指手画脚,就差没有直接将他们处决。甚至刚刚被华国击败的日本也在东京废墟上说三道四,而来自北方袁世凯的明文电报则将华国彻底激怒。

    在西方列强编织围攻网,企图灭亡华国的时候,吕梁对华国全体人民发表演说,强硬的拒绝了西方无耻的要求:“华夏人民面临最严峻的考验,西方强盗不想看到东方人过上好日子,在它们的思维中,只有吃不饱饭的东方人才是好的,只有被奴役压迫的东方人才是好的,只有生产不出棉布、铁钉的东方人才是好的。我们华夏民族承受了半个世纪被奴役压迫的苦日子,当黎明终于来临时,强盗们再次光顾我们的家门。”

    “它们说,你要举起手来,交出所有的财产,然后在我们的皮鞭下受我们奴役。这样的要求,我们会答应吗?绝不!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我们有五十万强大的陆军兄弟,我们有上百艘领先世界的战船,我们的空军控制着天空。我们的亿万人民,撑起了国家的坚强后盾!”

    “让我们狠狠地击败强盗,然后把脚踩在强盗的脸上,用枪指着他。说‘这就是强盗的下场!’”

    对战之前当然要先放狠话,不过吕梁确实有充足的底气打败联盟大军,五年多的积累,让各条战线都变得完善起来,农业、工业有机结合。大量的资源流向军队,所有的人团结一心,使华国目前空前强大。最重要的是,华国有一个基本完整的工业体系,和能够使其顺利流通的交通体系,虽然这个体系并不完善,但起码解决了有无的问题。

    这就让华国可以没有顾虑的生产任何一件工业产品,而且产量和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中,这就是工业化的好处,如果单靠钢铁基地。根本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5月1日,武汉总参内,初步完善的作战计划等待吕梁的审核,先期排遣的作战部队已经就位,后勤部门也开始全力运作,这场战斗很可能演变成举国之战,刚刚结束的对日战争消耗了部分国力,以相对薄弱的华国工业基础,能不能承受长时间、大消耗的战斗是个问题,因此。尽量取得战场优势,缩短战争时间显得尤为重要。

    吕梁也在总统府看着手里的这份作战计划,长时间身居高位让他越来越留恋这个总统府的办公室,每当早上在下属和工作人员的问候中走进这个办公室。亲自冲上一杯咖啡,点燃浓醇的香烟,然后看着吕敏婀娜的身姿在自己面前肆意的展示,最后意犹未尽的从她手上接过各种文件,一一批示,他每一次落笔都会引起外界一连串的变化。这种掌握全局的感觉让他每一个寒毛都无比通畅。所以,为了继续维持这种舒爽,就一定要击败西方人的干涉!

    首先由陆军完全掌控长江以北的湖北,预计在这期间不会发生大规模的战斗,北洋军为了躲避华军的锋芒,在四月的时候就已经将驻扎在这里的军队全部撤回河南。以湖北作为北伐的桥头堡,囤积作战物资,向北、向东、向西都可以。然后趁北洋军收缩,日军和俄军尚未完全进入关内时,向北进攻河南,在与敌军决战之前占据战略有利地位。

    驻扎在台湾的部队增加到一个军的规模,越过旧金山条约划定的分界线,彻底将日军赶出台湾岛,完全恢复对台湾的统治。这样一来,从日本列岛向南一直到台湾南部,都处于华国海军的封锁之内,远征舰队要想进攻华国,就只有从南海方向一条道路。

    然后就是华国太平洋舰队严阵以待,等待与远征舰队的决战,总参的计划中没有剑走偏锋,完全是准备堂堂正正的与远征舰队决战的架势。看来两艘超级战舰给了吕海满满的信心,只是吕梁怀疑,太平洋舰队能否在远征舰队上百艘战舰的围攻下安然无恙。

    海军每一艘战舰吕梁都损失不起,他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等待钢铁基地再次生产超级战舰,而且现在钢铁基地的职能已经转向资源提供,贸然转移方向,会使国民经济的资源供给受到影响。现实的造船厂却还没有能力生产五岳级战列舰规模的战舰,按照建造计划,目前有两艘战列舰正在建造之中,却不是五岳级的战列舰。

    即使有顾虑,吕梁在军事战术上也挑不出更多的毛病,这不是自己的专业范畴,只能相信海军必胜。坚定的信念也是一个领导人必需的素质,自己是不是因为舒适的办公室生活消磨了斗志?看来是应该多在阳光下活动活动了。

    在作战计划上签字后,华国陆军第六军度过长江,进入湖北省长江北岸地区,正式标志着第二次北伐战争的开始。在被重兵围困、各国敌视的情况下,华国毅然通过战争做出了最强硬的回应,不退反进,率先攻击北洋军。

    针对第二次北伐所进行的战争准备已经接近尾声,华军有能力将四个军,二十万人的部队送过长江,并可以保证足够顺畅的后勤补给,但从湖北一线展开,也是总参的保守策略,这是为了防止日俄两军的突然进攻,导致各条战线吃紧的局面发生。

    调查局不可能得到所有的情报,比如从东北开入关内的日俄两军数量、编制等一清二楚,却忽视了两军士兵的士气。十万俄军完全有远东军区组成,为了减轻后勤压力,降低战争对国内的影响,尼古拉二世要求远东军区从这边就地招募新兵,以原本的三万人为根基,招募七万新兵,通过英美援助进行装备,组成新的远东集团军。

    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远东军区根本找不到七万名新兵,更遑论编制和训练,为了完成皇帝陛下的命令,军区甚至在东北招募了三万名汉族青年充人数,组建了一支远东特别军,完全由汉人组成。

    久经战火的俄军官兵厌战情绪非常强烈,日俄战争之后,俄军大规模撤军,能够回到东欧平原的都是有关系、有背景、又幸运的,留在东北的官兵苦苦煎熬,没想到回国命令没有传回,得到的是再次出击的命令!即使崭新的步枪、充足的弹药、舒适的靴子、美味的军粮都无法挽回不断降落的士气,从上到下,从将军到列兵,无不如此。

    因此直到5月20日,华军完全控制整个湖北省时,俄军还没有完全进入山海关,只有作为先头部队的一支骑兵师进入了北京附近。

    这支骑兵师是远东军区的王牌,臭名昭著的哥萨克骑兵,他们和普通毛子士兵不同,闻战而喜,屠杀东方人是他们最喜欢干的事,再加上都是骑兵,当然行进的快。

    与俄国人相比,日军的集结、行进速度更慢,按照旧金山协定的要求,在辽东日占地区只能由三万人的部队,日本军部本来想偷偷安置更多的军人驻扎在辽东地区,倒不是为了军事目的,而是怕更多的军人回国后无法养活,靠着辽东大片土地,起码过得轻松一些吧!只是现实狠狠地扇了日本人一巴掌,近两年的战火,战事主要集中在辽东半岛到奉天一线,无处不在的战火摧毁了无数的家庭,从城镇到乡村,到处都是战火后的废墟。老毛子和日本鬼子都不把当地人当人看,烧杀抢掠根本不足以形容他们的狠毒,或者说他们是魔鬼更恰当一些。

    因此,这些地区十室九空,生产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农田荒芜,根本养活不了几十万军队。无奈之下日本军部只能把大部分军队撤回国内,几个月后又要再次组织军队前往辽东,刚刚遣散完毕好不好!留下各地驻守的军队,日本军部发现只能抽调两个师团的部队前往,这与英国人的协定不符,只能再次征调被遣散的军人。一来二去,时间都去哪了!

    先期抵达辽东的日军有两个师团大约三万人左右,在旅顺接受英美的装备和物资后走陆路,绕道辽东半岛,从山海关入关。本来采用海路运输更加快捷、更有效率,怎奈英美运输队有海量的物资运输任务,至少穿越整个太平洋的运输任务让所有的船长发疯,哪里还抽调的出船只运输部队?(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章 战信阳

    “兹令你部坚守信阳,维持目前战线,不得让华军进入河南。袁”北洋军第三军军长吴长纯扔掉电文,暗骂一声,对两位师长道:“宫保大人的意思很明确,河南乃中原腹地,不可放弃。”

    第二十师师长曹锟挠挠头:“军长,这里没别人,我就直说了。我军的任务是防守河南,两个步兵师,不到三万人,要防守从信阳到南阳广阔的区域,在这河南到湖北一线,根本没有防守有利地形,一片大平原,桐柏县附近倒是有一片丘陵,但信阳和南阳地区无险可守。以咱们的兵力,怕是守不住啊!”

    第二十一师师长张作霖更是耿直:“宫保大人的主力第一军、第二军位于河北保定至山东济南一线,将咱们第三军放在河南,摆明了是用咱们拖延华军的时间,等待日俄军队入关,咱们就是弃子!再者说,英国人几千万英镑的贷款,足够再武装二十万军队,还能把北洋军所有的武器都换一遍,起码火炮多一点啊。再看看咱们第三军,我的二十一师一个炮兵团就二十五门山炮,顶个屁用!各种物资对咱们都是缺斤少两,再看他何宗莲,带着人在天津训练新兵,听说就算是那些新兵的装备都比我们好,每三天还有一顿肉,宫保大人这不是厚此薄彼吗?”

    脏话连篇的张作霖在进入北洋军后算是收敛不少,当年他参加甲午战争,投奔宋庆毅军马玉良的门下,当了一名骑兵。甲午战败,他逃亡辽西,在岳父赵占元的帮助下成立大团(相当于保安团),与当地的马匪散兵作战,声名鹊起。就在张作霖的军阀生涯处于上升期时,意外与日本人结仇,他带了大批金钱欲与日本人重归于好,没想到被日本人黑吃黑。之后带着几百名残兵再次逃亡,进入关内,投奔北洋军。在山头林立的北洋军内,张作霖凭借着灵活的头脑和优秀的素质。脱颖而出,成为新成立的第二十一师师长。

    “雨亭慎言,宫保大人这样安排肯定有他的考虑,你部防守信阳地区,抱怨归抱怨。咱们是军人,以听从命令为天职,万万不可掉以轻心。”吴长纯说道。

    张作霖在心里呸了一声,购驲的和袁世凯一个德行,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华军在信阳以南的孝感地区集结,离信阳最近,而且这里曾经有一个团的华军驻扎,对地形非常熟悉。所以华军首要目标肯定是信阳,吴长纯让曹锟防守南阳地区。摆明了让老子去送死。到底是北洋的嫡系,自己是中途加入的,算个屁来!惹急了老子干脆放开防线,让华军长驱直入,自己也做个良禽!瞧老子这文采,成语典故那是一套一套的,谁再说老子是大老粗老子一巴掌扇死他!

    其实吴长纯和曹锟做了同样的打算,袁世凯还有一封密电,没有让张作霖看到。上面的意思是曹锟的部队防守南阳,以稳定张作霖的心。等战斗开始后曹锟和吴长纯再趁机撤退,抵达郑州,依托黄河再组织防线。至于张作霖和他的第二十一师,只能忍痛放弃了。反正也没有耗费太多资源装备第二十一师。

    河南之战对于华军来说只能算开胃菜,在河北、北京、天津附近还有**同盟军的重兵集团,如果日俄两军全部入关,再加上袁世凯匆忙组建的二十万部队,那就是六十万人左右,称得上大兵团作战了。

    五月的中原阳光普照、万里无云。实在是战场厮杀的好天气。四月初下了几场春雨,稍稍缓解了中原的旱情,到此时水分早已蒸发,华军第六军第一师从孝感出发,半机械化半骡马化的部队新军速度不慢,四个小时后已经抵达湖北和河南边境地区的大悟县。前锋部队一师一团此时已经越过边界,进入河南,试探侦察对面北洋军队的防御情况。

    进入长江以北后,交通状况就变得糟糕起来,尽管是平原,但还是有许多道路不适合卡车等机动车辆前进。进入河南后问题更大,步兵一团团长乐非多次催促加快速度,可惜填补坑坑洼洼耗费了不少时间。团属火炮、辎重营是战斗力的保证,必须跟随前进,工程营的兄弟竭尽全力,只是队伍远远看上去仍旧像蜗牛一样挪动。

    “高连长,将侦查范围扩大到二千米,发现情况及时回报!”乐非向侦察连下令,在这一望无际的平原上,田地、荒野上很少有及人高的植被,几片小树林和一个村庄远远点缀着,这不是可以伏击的地点,侦察连的作用是侦察视线范围之外的地区,有备无患。

    侦察连士兵上马,四散而去。北伐开始之前,有一名作战参谋提出,在北方地区并不适合机械化部队前进,尽管地形相对平坦,但交通状况非常糟糕,而机械化部队对于后勤保障的需求非常大。贸然追求机械化,很可能导致后勤补给困难、战斗力下降。

    总参采纳了这名参谋的意见,其实不用他说,总参也不打算大规模普及机械化装备,单单从工业生产这一条上就做不到。投入军事方面的资源有限,吕梁也不准备将国家体制向战时体制转移,国家底子薄,承受不起举国之战带来的消耗。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说,吕梁和振国党统治的基础就是民心、人民的支持,一旦进入战时体制,很难说振国党的统治会不会受到挑战。

    因此,大部分参战部队都采用了半机械、半骡马化的方式。大部分火炮采取卡车拖曳的方式,另外指挥层、通信中心采用吉普车、卡车等装备,辎重部队也有部分卡车,其他的运输力量和机动力量由骡马和自行车组成。后来的战斗证明,自行车适合大部队机动,却不适合侦察部队,速度慢、体力消耗大、受到地形限制、遇到战斗时很难脱离骑兵的追击等等。因此骑兵这一古老的兵种再次进入华军编制序列,来自九州岛掠夺的战马和济州岛的马匹,成为骑兵主要的工具。

    这不能说是军队的退步,而是适应作战条件发生的变化,不拘泥于一点、灵活的变化,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