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苦女血恨

第38章 血淋淋的屠刀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街道上,人群熙来攘往,车辆横冲直撞。街道两旁,广告牌一块接一块,一幅幅显眼夺目的宣传漫画,有不少是近日刚竖上去的发行彩票广告。餐厅、咖啡馆、电影院、剧院、啤酒馆、照相楼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柳德米拉牵着小妮娜的手,什么地方也没有去,首先赶到出售肉类的店铺排队买牛肉。这些年来,苏联牛肉市场供应十分紧张,特别是政府规定每周星期四为全体苏联人的“吃素日”后,这种紧张的局面不仅没有一点收敛,反而越来越奇缺,搞得人心忡忡,稍微闻到有肉类供应,人们蓦地蜂涌前往。

    肉类食品公司设在红场百货大楼对面另一条街。这是一家比较阔气的店铺,平时,这里多少都有一些肉类出售,因为有一个畜牧场直接供应牲口给该公司。逢年过节,许多市民在别的肉类铺买不到肉食品,都喜欢到这家购买。这家公司有个屠员叫托拉斯,是皮鞋厂厂长拉达老婆的舅舅,他个子长得又瘦又长,好比一条丝瓜,是全市出名的屠宰能手。

    这天,托拉斯一大早爬起床。把屠刀磨得寒光闪闪,他用沾满污垢的拇指试了试刀锋,满意地笑了。吃过早点后,他和十几位屠夫乘车到郊区农庄牲畜场,只见院里剩下的牛聊聊无几了。那些牛一看见他们走进来,马上战栗地“哞哞”吼叫不止。

    原来这几年,苏联农业一再歉收,饲料相当奇缺,进口的粮食还不够填饱市民的肚皮,不得不在牲畜身上做文章,老牛宰光了宰小牛,公牛宰光了宰乳牛,大砍特砍牲畜,以解救当局“共产主义”主旋律餐盘——土豆烧熟了缺乏牛肉的燃眉之急。这一下,可苦了农庄的牛。一头头牛很快成了他们的刀下鬼、盘中餐、口中食、肚里屎。

    前些日子,苏联当局从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市场抢购了好几万吨羊肉、牛肉,可是,托拉斯所掌管的这家食品公司只分配到十几卡车的冻肉,不到一个星期,就被人们抢购一光。

    两个月前,托拉斯曾经出席过莫斯科市举行的保障经济供给会议。在大会上,他洗耳恭听了一位经济部长在讲台上那番气壮如牛的讲演报告,那位部长又是拍胸口又是赌咒发誓,说什么要“进一步发展农业”、“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苏联人的饭桌上要一应俱全”。何谓“一应俱全”?那不仅仅是许诺苏联人有吃的,而且是鸡鸭鱼肉瓜果菜豆“一应俱全”,简直快要成为人间天堂了。

    托拉斯开会回来,于是在街头到处作报告,宣扬经济部长给他们描绘出来的那幅美妙的前景。一时间,许多市民奔走相告,喜笑颜开。可不是么,那些日子里,托拉斯的屠刀日夜嚯嚯地磨过不停,农庄牲畜场的牛整日哞哞叫唤。肉类公司橱窗,确实喧闹了一番。

    然而,好景不长,老牛宰光了。公牛也宰光了,肉类越来越紧张,苏联当局终于在山穷水尽的处境下,想出了一条神圣的妙计,果敢而聪明地作出决策,明文规定每周星期四为苏联全国的“吃素日”。

    但是,肉类仍然要进口,赫鲁晓夫制作的那盘拿手好菜只好就成“俄国小土豆烧外国冻牛肉”了,真的好可怜哪!

    托拉斯手拿着锋利的屠刀和一把大斧头,走到小牛旁边,挥起斧头正准备施展他的娴熟的屠宰手艺。这时,牲畜场的一位饲养员慌慌张张跑来:

    “场长,场长——”

    托拉斯回过头来:“什么急事呀?”

    饲养员系好衣扣,显然他被刚才一阵“哞哞”叫的凄凉的牛叫声惊醒,他睁开睡得迷迷糊糊的眼睛,说:

    “这头牛的年龄还不到一岁,太幼小了,就暂时可怜可怜它吧!”

    “啊?什么,你说什么?”托拉斯惊愕地说,“今天是新年佳节,不宰牛食品公司拿什么来供应给市民?节日不供应肉类,怎么能显示出我们的国家是‘发达的社会主义大家庭’呢?你说,市民的餐盘又怎么能实现一应俱全,嗯?”他说得一句比一句慷慨激昂,露出的脖子竟被自己过度激奋的涨红得象牛肉一般血红。

    “上个星期,市外贸局不是又从外国进口了一批肉类了吗?听说是拿来供应新年节日市场的。”

    “进口是进口了一大批肉类,你知道那些肉类是供应给谁的?”托拉斯咽了咽口水,说,“……这些进口肉食品全是保障给那些部长级的官员们享受的,剩下的一部份用来做出口罐头!”

    饲养员想了想,脸色难为地说:“场长,那你今天就少宰两头小牛吧,你要是把它们全宰光了,我可要失业了哦!”

    托拉斯说:“这我可管不着!我首先需要满足的是使我们的市场更发达一点!”托拉斯说着,重新抡起斧头背,那头小牛犊向饲养员发出怜悯的目光,在向他求救似的,嘴里“哞哞”地凄凉悲惨的叫声。

    随着托拉斯使劲砸落的斧头,牛犊的天灵盖碎了,它顿时软绵绵地双腿跪下去,满嘴吐出一团团白沫,饲养员摇摇头叹息走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