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日,柴令武一如既往的早起练武,刚刚冲澡完毕,就获得了下人来报,说李世民让他去加入早朝。
柴令武一脸纳闷,怎么要自己加入早朝?今日还企图将一众朋侪叫来参股呢。
不外,天子是天,他的话不能不听,于是回房翻出了朝服。
“郎君要上朝?”郑丽琬想要起床服侍柴令武易服。
柴令武把她塞回被窝里,笑着道:“也不知圣上叫去干嘛。”
郑丽琬一双眼睛闪闪发亮,断言道:“郎君昨天献出物美价廉的新纸…今日很可能是要封赏郎君这个大元勋。”
“不会是封侯吧?”柴令武想到小萝莉昨天的遗憾,一颗心也怦怦的跳动了起来。
“虽然?”女人总是对于名利上心,更况且有着不让须眉之志的郑丽琬?闻听此言,马上心思活络起来,若是真能捞个开国县侯也不错啊。
柴令武见她一副心动的花痴样,攻击道:“别做梦了,如今差异以往,立国时太上皇为了笼络人心,国公是大把大把的封。现在四海升平,朝廷对于爵位的降生、上升都有严格的要求,想晋级难题之极。”
郑丽琬翻个身,趴在被窝里,一头乌鸦鸦的秀发披散开来,愈发显得肤白如雪、脸容娇美,剖析道:“新纸不仅利在千秋,且被圣上视为搪塞世家门阀的利刃。而郎君的爵位是新丰县子,位于大唐九品爵制中的第八品!脱离国县侯也就相差两品,封侯不是没可能。嗯,郎君啊,你索性将启蒙新作带了去,加重封侯的筹码。”
柴令武从善如流:“行!”
穿好朝服,与郑丽琬吻别一下,推开房门走了出去!
到了太极殿,就在自己的位置上跪坐了下来。
满朝文武抱以惊讶眼光,柴令武官居正四品,以他的官职确实有资格加入常参,但他难堪一见。他一旦去了,便预示有大事发生!就像科举、唐律、限佛、限道等等都是由他主导的,而且,有他在的早朝就会热闹,是故,人人都是暗自推测了起来。
柴令武也懒得解释,只是坐在那里听着各人开会。
今日早朝的主题依旧是春耕。
诸多良臣提出了一些利国利民的政策,李世民以为合理,一一照办,即便存有异议,也没有依附主观判断,而是提出来与大臣商议,荟萃众人之智来解决问题。
在他们这群真正的老练大臣眼前,险些没有什么问题是得不到解决的。所有存在的问题,都一一让他们克服。
在处置惩罚完日常政务后,李世民瞄了柴令武一眼,道:“由于限佛限道得以盛行,各州府、县都已挑选出位置情况最好的寺庙,亦或许道观充当义务教育学堂,经小小革新,各地学子已经胜利就学!”
众人精神一振,知道肉戏来了。
“可是修养万民的事情并没有那么简朴,至少从现在来看,我们也只是前进了一小步。学堂究竟只能教育一部门孩子!尚有更多人无法获得教育。要想人人念书识字,就必须拥有承载知识的书籍。可是由于纸张的价钱居高不下,导致
书籍一直价比黄金,黎民委曲能够解温饱,基础买不回家读!也买不起纸训练书法、丹青。所以,问题的泉源照旧在于纸张。”
李世民这一番话,说的实实在在,满朝文武也不得不颔首赞叹。
房玄龄机敏多谋,深知李世民不是无的放矢,稍一思忖,出列道:“莫不是圣上已经解决了纸张金贵之困惑?”
李世民笑道:“现在有一种品质稍逊宣纸的新纸降生了,其售价却低如竹纸。新纸品质堪比宣纸,价钱却如同竹纸!从今往后,书比黄金的日子将一去不复。普通黎民虽不能说藏书万卷,但数百卷照旧可以的。”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
“圣上,此言可真?”孔颖达激动道。
李世民哈哈大笑,让人将新纸分发下去,道:“各人都看一看。”
刹那之间,赞美、赞叹、震撼之声……此起彼伏。整个太极殿乱如菜市场一般。
良久良久,喧哗之声才徐徐平息,一个个将眼光投向老神在在的柴令武。
李世民这时哈哈大笑道:“如众卿所料,此新纸乃是小柴爱卿所发现缔造!”
这到这里,他突的一声大喝:“柴令武上前听封。”
“臣在!”柴令武出列行礼。
李世民高声道:“爱卿发现了物美价廉之新纸,让我大唐岂论贫富贵贱,人人都可以拥有念书识字的时机,从而提高我大唐子民的修养,是流传文化道德、推动我朝文明生长的绝世创举。爱卿之劳绩利在万世!朕加封你为开国县侯,实封八百户,就食新丰县。”
唐朝爵制九等:一等为亲王、公主,食邑万户,正一品;二等为嗣王、郡王,食邑五千户,从一品;三等为国公,食邑三干户,从一品;四等为开国郡公,食邑二干户,正二品;五等为开国县公,食邑—干五百户,从二品;六等为开国县侯,食邑一千户,从二品;七等为开国县伯,食邑七百户,正四品上;八等为开国县子,食邑五百户,正五品上;九等为开国县男,食邑三百户,从五品上。但这大多都是虚的,唯加实封者才可以享有所封地的租税收入。
就像长乐公主的长公主爵位,食邑定为一万户,但她却只能享受三千户待遇,因为她的实封只有三千户,其他人也是一样。再如柴令武的新丰县子,食邑五百户,但只是分到一百户而已。
一般来说,实封食邑往往是虚封食邑的一半以下。但柴令武却封赏了八百户,占据了虚封食邑千户的五分之四,可以说是极尽荣宠了。
但,满朝文武对于这一封赏,都有些傻眼。
封侯虽好,实封虽高!可是新丰县土地贫瘠,这八百户实封的收益还不如其他地方的四百户,所以,八百户的实封算起来依旧是虚的。
故而一个个也未阻挡。
李世民接着笑道:“此新纸利在千秋万世,朕也不愿昔人专美于前,便命名为‘柴侯纸’!”
众人这才恍然,原来封侯的目的,也为了给新纸命名为‘柴侯纸’啊!古汉有蔡侯纸,本朝有柴侯纸!名字相近,倒是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