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常行健没想到政治对手会上门拜访
拆迁工作终于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在经过几次麻烦之后,常行健决定采取先签约先拆迁的办法,分片拆迁,以带动其他片区。这个办法得到了杜子腾的赞赏。令谁都没有想到的是,拆迁工作由市建集团来承担。
之所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定下市建集团,常行健在向杜子腾的汇报中举出了三点理由:第一,此时各大利益集团的目光都盯在主体建设项目上,他们还来不及考虑拆迁这块小蛋糕,所以越快越能避免争夺,以免耽误时间;第二,拆迁过程中矛盾纠纷多,市建集团是市属企业,便于管理;第三,市建集团虽然名气并不太大,实力也不是最强的,但是商业信誉还是不错的,选择它也可以支持市政企业。
这三条理由一摆出来,杜子腾立即就答应了,随后,拆迁工作先在东区展开了。
拆迁工作先从开始比较顽固的东区展开,这一点连二毛都没想到。但是常行健有他的考虑,他觉得东区居民虽然更难说话,但是一旦打开缺口,就能够带到整个新泰社区。于是,他召集拆迁办主任向志华和江北区区长朱为民开会,要他们把下一步的工作重心放在东区,由向志华和朱为民分别带队蹲点做工作。几天之后,这两个人果然不负众望,拿下了一个片区。拆迁工作就这样展开了。
当然,那些目光时刻盯在新泰路的利益集团也不是吃素的。在市建集团开赴新泰路不久,他们就意识到了,电子工业园区的第一块蛋糕已经给了人家了。有人不甘心失败,于是就出了安全绳人被人做了手脚,导致拆迁工人被摔死一事。紧接着,王朝和马汉被抓,这场角力就算是公开化了。
此时,常行健已经基本看清了海川的形势,他觉得以前的工作之所以处处被动,是因为自己的行动全部都在别人的掌握之中。所以必须兵贵神速,同时,出其不意,打乱他们的布局,这样政府才能占据主动。同时,随着宣扬的几次行动,新泰路似乎也变得安宁了起来。
常行健当机立断,决定开展下一步的工作:开始确立电子工业园区的各项建设工程,这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寻找施工商。因为此前,关于电子工业园区的设计方案早已确定,具体实施就成了重中之重。常行健决定继承前任副市长沈望江的思路:向市内外公开招标。这个方案同样获得了杜子腾的认可。
就在常行健打算布置招标事宜之时,他的办公室里却突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这位不速之客,就是现在主持政府工作的常务副市长何万长。在常行健的印象里,这应该是他第一次来自己的办公室。
对于何万长,常行健的了解仅仅停留在别人的叙述里,而他给他的直观印象,却是缥缈的,虚无的,有点儿像一首歌里唱的“像雾像雨又像风”,这实在是件奇怪的事。每次开会或其他公众场合和他在一起,何万长总是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说他高深莫测,并不是因为他的话少,事实上他的话是除了杜子腾以外的领导中最多的。可是,他说出的话给人的感觉从来都是不真实的,或者说,是不真诚的。你弄不清他哪句是真话,哪句是假话。他善于用各种隐喻,典故,以及左顾而言他,他像是一个语言大师,引经据典信手拈来,一说话就可以成为警句格言。这些,都给常行健以不踏实的感觉。常行健喜欢实在,自然,简单,说话的时候以名词和动词为主。而何万长则相反,他的话中充满着大量的形容词和副词,你可以说他夸张,也可以说他有艺术,反正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都可以理解他。那么,他是个自信的人吗?常行健也不确定。有些时候,他似乎无比强大、无比自信,他语意明确、口齿伶俐,让人感觉他胸有成竹。有些时候,他却又似乎刻意回避,从不与人正面冲突,摆出一副与世无争的姿态,就是对下属也不例外,你甚至很少看到他训斥下属。这是常行健亲身接触到的何万长。
然而,传说中的何万长又是什么样的呢?常行健也听说过不少他的故事。传言他极其自尊,刚刚做中学教师的时候,他其实并不优秀,甚至被很多资深同行所瞧不起。于是他刻苦学习,据说他花了整整五年时间啃完了,从此之后没人敢在他跟前自称有学问。有一次上课的时候,他被一个学生当堂指出了一处典故引用上的错误。何万长非常大度,当场夸奖了这位学生,还称他为自己的一典之师。这件事当时传得沸沸扬扬,一时间成为美谈。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下课后何万长把这位学生找到了办公室,冷嘲热讽地训斥了他一顿。然后指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聪明人,知道会以正确的方式来指出别人的错误。这位学生一个星期后就转了学。当中学校长的经历是何万长人生的转折点。有些教师一生都只能是教师,最大的成就就是桃李满天下,但个人只能一生躬耕讲台,默默无闻。但当了校长就不一样了,当了校长意味着成为了领导,更意味着有机会成为更大的领导。但何万长是怎么当上校长的?这里面有很多传说。常行健听说过的版本是传得比较多的那个版本。据说当时,老校长快要退休了,新校长的竞争者甚众。有同校的副校长、教导主任,而何万长当时只是政教主任,地位并不占优。老校长德高望重,他的推荐非常重要,甚至有左右时局的能力。几个竞争者纷纷活动开了,有的送礼,有的请客,有的找上层关系,何万长却只做了一件事,他送了一张照片给老校长。最终何万长胜出了。后来人们都说,这其中的奥妙就在照片上。但照片的内容是什么?人们也只能靠猜测了。有人说是何万长和某位大人物的合影,有人说是老校长的绯闻照。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人们知道何万长给老校长送照片了。很显然,送照片的事是何万长传出去的。
当了校长之后何万长的仕途似乎就一马平川了。他很善于利用现有的资源,去带来更多的资源。这很符合现在经济学原理。就这样,何万长就像一个商人那样,不断地赚钱,然后又用赚来的钱投资赚更多的钱,最终成为一个富翁。只是这个时候,何万长已经步入知天命之年了。有人认为,至此,何万长的仕途应该告一段落了,他已经属于超常发挥了。他恐怕就在常务副市长任上做到头了,然后顺顺当当地进政协,或者人大,当个市政协副主席,或者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也有人认为,以何万长的性格和行事方式,他不会就此停下自己的脚步的。然而,不管别人如何争论,进入五十岁以后的何万长的确慢慢地像变了个人,他似乎越来越信奉老庄了,行事以清静无为为首要。他在私下里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但也有人认为,这是他的一种自保的策略。在官场上想要继续前进或者生存下来,你首先得让同道者感到你没有威胁。谁喜欢一个咄咄逼人的同行者啊。谁喜欢一个时刻会赶超自己的人啊。
常行健把这些信息在脑子里经过整合、消化,企图形成一个明确的结果,然而很遗憾,他没有成功。何万长在他的脑子仍然是模糊的。唯一明确的形象,只是他那快秃顶了的脑袋,和那丝略带嘲弄的微笑。当然,常行健对于自己的直觉还是很相信的,他感觉何万长是和自己不同类的人,他也感觉何万长似乎并不喜欢自己。因此,当何万长在没有打任何招呼,也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走进他的办公室时,他有些吃惊。
何万长仍旧像往常一样,脸上带着微笑,这是他招牌式的微笑,就像卓别林的帽子或者邱吉尔的烟斗一样随身携带。常行健赶紧把他往沙发上让,一边寒暄道,哎呀,何市长啊,这么久了,你总算大驾光临了。今天来,肯定是有什么指示吧?
何万长一屁股坐了下来,眼睛看着常行健桌上的一个笔筒,那是一个老式的旧笔筒,还是从建阳那边带过来的,何万长一边看着,嘴里却并不闲着,仿佛是在跟笔筒说话一样,好歹我也是个党政联席会议上正式确定的组长嘛,虽然只是个名义上的,但也该来看望一下你这个实质上的副组长啊,哈哈,否则,人家就要说我只图虚名,不干实事了啊。
常行健也打着哈哈,这是他来海川之后学会的新本领,据说在海川做官,不会打哈哈的官肯定不是大官。他笑道,哪里哪里啊,你是实至名归的组长,是会议正式确定的,怎么会是名义上的呢。只是何市长现在主管政府工作全局,太忙了。具体工作就交给我们来做好了。
何万长摆了摆手,行健啊,你这么说就不对了啊,真要是这样,我也太官僚了吧。咱们都是人民的公朴,都是做实事的嘛。只是呢,行健你太能干了,又年轻,有冲劲,用不着我们老家伙插手了,免得碍手碍脚的。
这话就有些绵里藏针了,常行健知道他这是不满呢,但自己实在没心思和他斗嘴,再说了,斗嘴又不是自己的所长。于是他说道,何市长这是在批评我了。批评我工作汇报得太少了。唉……只怪我,一上来就挑了这么一副重担子,没思想准备,忙得一塌糊涂,工作进展也慢,要汇报也只能是自我批评。何万长今天来,就是来听我汇报的吧?
何万长笑了笑,仍旧笑得很含蓄,常市长啊,我哪里敢批评你啊。你现在直接归杜书记领导,我和你一样也是个副市长,凭什么批评你啊。我来呢,是想了解一下情况,免得哪天杜书记突然问起我来,我不知道说什么,那就是我的失职了。
常行健知道他这又在玩弄“奉旨察问”的把戏了,这是何万长玩得非常纯熟的一套了,遇到什么有可能背责任的事情,他就会使出这一招来。常行健看了一眼何万长,帮他续上水,也笑道,何市长那么明察秋毫,还不了解情况啊。再说了,所有情况上次的会议上我都已经汇报过了啊。何市长还提出过批评啊。
何万长笑道,现在是什么时代啊,信息时代,效率时代,这么些日子了,肯定又有新的变化了吧。听说拆迁工作已经全面展开了,还顺利吧?
常行健说,还算顺利,有些小问题,影响不大。
何万长说道,听说还死了人,死人就不是小问题了啊。
常行健点点头说,是的。但这不是拆迁公司的问题,而是人为的问题。我们已经抓到了犯罪嫌疑人了,公安部门目前正在抓紧查案呢。
何万长的脸上又露出了一丝不易觉察的微笑,那就好,那就好。下一步,是不是该确定建筑公司了?
常行健说,是的。
何万长追问道,行健,你有什么想法?有目标吗?
常行健摇了摇头,说实话,我没有目标。我跟杜书记汇报过了,打算采取公开招标的方法来竞争,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
何万长笑道,行健啊,我比你多吃了几年干饭,我要说你几句了,你可不要怪我倚老卖老啊。招标这东西啊,有利有弊。利呢,在于可以堵住众人之嘴,弊呢,则在于往往是一纸标书定成败。这有很大的局限性啊。就算是所谓的公开、公平、公正,也是有限度的,关键还不是在于指挥者嘛。以前不就有媒体报导过西部某省的一个案例嘛,表面的公开、公平、公正的背后,其实也有很多交易。毕竟,这东西不是做算术题,还是有许多主观的因素嘛。
常行健心想,他终于亮出底牌了,说了半天,这番话才是他今天来的最终目的,于是他反问道,哦,那何市长一定有什么更好的手段吧?
没有。这次何万长的回答倒是很果断,你是具体的操作者,我只是提提建议,仅供参考啊。我不干涉你的工作。
说着,他站了起来,似乎是预示今天的谈话要到此结束了。常行健也赶紧站了起来,准备送他。两个人一起走到门口,何万长突然又停了下来,回过头来,看了看常行健,说道,行健啊,我建议啊,在不违背原则,整体实力差不多的情况下,还是多向我们本市的企业倾斜倾斜啊,毕竟是本土的企业也需要扶持嘛。你说呢?
常行健点点头,这是自然。海川的一些公司还是不错的,像青林集团,白虎集团,另外还有省里的城建集团,都是很有实力的。希望他们积极参与竞争,最终赢下来。
青林集团是不错。何万长笑了笑,他们实力雄厚,也有本土的经验,曾经承建过不少大工程。至于白虎集团嘛,我看一般。啊,一般。城建集团也不错,可是省里的,还隔了一层啊。哈哈。
常行健愣了一下,没想到他居然这么直接地批评白虎集团来,他笑道,何市长,你批评白虎集团,是因为白虎集团是你外甥女的公司吗?古人说,举贤不避亲啊。
何万长也笑了笑,可是,举不贤也不避亲啊。当然了,这不是一个副市长的意见,只是普通市民的意见。所以只是一家之言,也是一孔之见。仅供参考,仅供参考。啊。
说着,他迈开大步走了。常行健看着他的背影,忽然感觉他走起路来也有些飘忽,仿佛脚根本不着地似的。
常行健沉思了一会儿,便明白了他此行的目的:他是来试探自己的。以他的个性,和对自己的了解,他不会天真地认为,凭他的三两句话,自己就会拱手称臣。
三天后,海川市电子工业园区工程建设招标方案在省市各大报纸的醒目位置出现,同时站也出现了招标方案。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