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建筑专家的门上发现一把匕首
这段时间,常行健接到无数个电话,各种各样的电话,千奇百怪的电话。有包工头打来的,问常市长电子工业园区能不能让他承包一些工程。有小商小贩打来的,问以后他能不能在电子工业园区里做生意。还有一个在海川做砖瓦匠的外地民工,询问他可不可以在电子工业园区找份工作。
比较正常一点的电话也有,主要可以分为几类:一类是外地建筑商打来的,询问他们作为外地的建筑公司,可不可以参与竞标,竞标对于外地的建筑商是否有限制措施,他们是担心海川市会搞地方保护主义;一类是各级领导尤其是上级领导打来的,其中以省城居多,他们一边关心电子工业园区的建设,询问招标的情况,一边“顺便”介绍一家“不错”的建筑公司,这里的暗示是很明显的;还有一类却是匿名电话,警告常行健在竞标过程中要注点意,不要把肥肉送给了外地人。
赵载也接到了一些类似的电话,当然了,他接到的下面的电话更多一些。他将每一个电话都作了详细记录,然后向常行健汇报。开始的时候,常行健还耐心地听了,后来,他就吩咐道,以后这类电话,你不必告诉我了,自己处理就行了。那么,处理原则呢?常行健只说了六个字:不拒绝,不答应。有了这六个字,赵载就等于有了尚方宝剑。
当然,还是有一类电话让常行健头疼的。以前在县里工作的时候,为了一些工程什么的,上面打招呼的电话也有一些,但是没现在这么多。羊越多,狼就越多,这个道理很简单。问题是,如今这些狼个个块头大,来头也大。尤其是省城里的那些电话。一些厅局的领导打电话的时候,还算是客气的。他们和常行健的职务隔得不远,又没有直接管辖他的权力,因此只能来一些虚的,暗示他们能够给常行健带来哪些好处。最头疼的,是那些手上有权的人。副省长黄骏就是其中之一。
事实上,黄骏根本就没有提到电子工业园区的事。他只是关心地询问了一下,常行健到市里来工作的情况。并明确表示,当年常行健在县里工作的时候,他就听人说过他,然后就一直关注他的情况。常行健调到市里的时候,他是明确支持了的。再然后就是一些鼓励性的话,要他像在县里一样,大胆地去干,勇于开拓进取,新时代的中国需要他这样的官员。自始至终,他的话听不到半点与电子工业园区有关的事。但常行健明白,他这个时候打电话来,显然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一定是他的侄子黄宇恒求他打招呼了。接完电话后,常行健沉思半天,决定装糊涂。既然他没有明确说,自己也正好可以装着不知道。
另外的一个电话是李青林打来的。他是来约常行健吃饭的,常行健以没空推辞了了。他就在电话里唠唠叨叨地讲了一堆话,其中居然还谈到了他的姐夫欧西桥。说他这个姐夫从来就不肯照顾他这个小舅子,他一直就是自己单枪匹马地闯荡。别人还以为他沾了他姐夫的光,其实他什么光也没沾到。李青林的用意常行健也明白,他还是在借他姐夫的势。两天之后,常行健居然又接到了欧西桥的电话。他在电话里没有拐弯,直奔主题,主要就是谈论他的小舅子李青林。欧西桥说,他小舅子找过他了,要他找常行健打个招呼。我估计他还会直接以我的名义找你的。我打电话给你,就是要告诉你,一定要坚持己见,不理会任何人的干扰。欧西桥明确地告诉常行健,他那个小舅子是个不成器的家伙,他倒是担心他真的接了工程,会坏事的。
挂了欧西桥的电话后,常行健思考了好半天。对于这位海川市的在任市长,他并没有多少了解。以前在县里工作的时候,虽然也归他的领导,但毕竟直接接触得少。他听说过欧西桥的一些轶事,据说他是本地人,大学毕业后却一直在外地做官,几年前突然从外省空降过来,担任代市长,后顺利地当选为市长。他和杜子腾的性格不同,他话不多,行事缜密,平时总是不显山不露水的。但是听说他理论水平很高,早些年还在理论研究室工作过,在一些中央级的理论大刊上写过一些有分量的论文,并引起了上层的注意。常行健还听说,他虽然重理论,却是那种典型的务实派官员,调到市里之后,常行健心想直接在他的领导下工作了,有机会深入地了解一下这位市长了,谁知他却突然去党校学习了。这个时候,他打电话来,到底是什么目的呢?他的话不像是客气话。以前就听说他不喜欢自己的小舅子,莫非他是在向自己示好?有意思的是,常务副市长何万长倒是为李青林说了好话。现在好了,有了欧西桥的这个电话,常行健正好可以顺水推舟了。如果李青林确有实力在竞标中获胜,也没什么不可以。如果他没这个实力,那就对不起了。
这些电话给了常行健一定的困扰,当然,也只是困扰而已。很快,他就决定不理这些电话,把心思都花在招标上。幸好与专家评审团的合作很愉快。在谈到竞标原则时,常行健只提了几个概然性的意见。第一点,是公平、公开、公正,这一点,他专门作了强调。因为几位专家也知道,现在很多地方的地方保护主义比较严重,再加上地方利益集团的势力范围日渐增大,这三个人们常用的词通常成了摆设。常行健笑着跟苏院长说,我不管以前这三个词是不是摆设,但这一次,一定是有效的,只要我还负责电子工业园区,这三个词就不只是停留在词典上的。第二点,是可操性。有些公司为了赢得工程,可能会夸大其词,提交的方案华而不实,这也不行,到头来吃亏的还是政府和老百姓。第三点,是实用性和观赏性并举。就电子工业园区而言,建筑标新立异、能够留下美名当然是好,但是实用性更为重要。电子工业园区是用来办电子工业博览会的,主要展览的,是电子产品而不是建筑,更何况,这时将来也是海川市电子产业的一个重要基地。
苏隐听了常行健的这三个原则之后频频点头,夸奖他说,这是一个务实的原则,看到海川市政府以务实的态度来做这件事,而没有好大喜功,他感到很高兴。
然而,还是有一些事让苏隐感到有些困扰,那就是频繁的骚扰电话。那天刚刚从海川大酒楼吃完饭,回到房间里,就不断有电话打进来。刚开始的时候,电话是打到专家们居住的房间来的,苏隐感到不甚其烦,在和常行健商量后,要宾馆撤掉了这些电话。可是第二天白天,那些人不知怎么就弄到了专家们的手机号码,电话纷纷打到手机里,这让苏隐不得不感叹这些人的神通广大。这天晚上,他连续接到了好几个电话,有的说要来拜访他,有的说要请他吃个饭,还有一个电话自称是苏教授的追随者,多年来一直研究苏教授的建筑思想,想当年向他讨教。当然,对于这些邀请,苏隐一概地回绝了,唯一的例外,是沈之琳。
住进海川宾馆后的第三天,沈之琳便前来拜访了苏隐。当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时,沈之琳便是苏隐的爱徒,那个时候,沈之琳频繁地出入苏隐的家,苏隐的夫人笑称自己又多了个女儿。这次来到了沈之琳的地盘上,他当然不能拒绝见她。
在苏隐的面前,沈之琳仍像当年的学生那样,亲热地喊着老师,为他倒茶,询问师母的身体情况。苏隐乐呵呵地回答着,然后就问她这几年的工作情况。
沈之琳就从她离开学校时说起,说到她在上海的发展情况,苏隐频频点头表示赞许。后来又说到了回海川工作的情况,说到她在白虎集团的工作,苏隐似乎就有些明白了:沈之琳这次过来,似乎不仅仅是来看望他这位老师,好像是带着目的而来。在自己的学生面前,他当然不需要遮着掩着的,于是他直截了当地问道,你今天来看我,是不是为白虎集团拉票啊?
沈之琳愣了一下,马上摇头表示否定,她说,白虎集团无意于竞争电子工业园区的主体工程,他们的目标,是附加工程,包括园林绿化工程。而这个,不在专家评审团的评审范围之内了。
苏隐于是笑道,那就好,咱们师生之间就好说话了,一旦有了利益,那即便是师生的关系也不纯粹了。
但是沈之琳摇了摇头说,但我这次来,的确是有事情要求老师的。
苏隐疑惑地问道,既然你们不要这个工程,你还有什么要求我的?莫非你还想回学校去读博士?
沈之琳叹了一口气说,我也想啊。这些年来,我已经厌倦了社会上的你争我斗,我也想回到象牙塔里去,像老师那样去做学问,终老一生,与世无争。可是,现在,我不能了。
苏隐问道,你才三十左右吧,这个年纪,怎么能说不能呢?
沈之琳摇摇头道,不是年龄的问题,而是家庭的问题。因为我的家庭,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家庭了……
说着说着,沈之琳就像一个孩子一样,哭了起来,弄得苏隐有些不知所措,赶紧问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沈之琳这才把父亲的事一五一十地跟苏隐说了。以前,苏隐只知道,自己有个聪明、能干的弟子,却不知道自己的弟子居然还是副市长的女儿,更不知道一个副市长居然还会离奇地在自己的城市死掉。他这才见识到了这座城市人的神通广大,难怪,他一来到这个城市,就能接到那么多的电话,想躲都躲不掉。
苏隐安慰了她半天,她终于擦掉了眼泪。苏隐这才问道,之琳啊,这件事,老师我可帮不上你的忙啊。老师只是一个学者,还远在京师。这件事只有地方政府能办啊。
沈之琳说,老师,您能帮上我。我现在已经初步知道,害死父亲的是哪些人了。他们就是海川本土的那些商界头面人物。那些人,打着企业家的旗号,事实上却有黑道的背景。我希望老师不要让他们竞标成功。只要他们竞标不成功,肯定还会采取非常手段的。这样,他们就会露出马脚,最终把我父亲的事牵出来。
苏隐听着沈之琳的讲述,半天没吭声。一方面,他很同情沈之琳,也痛恨地方的黑恶势力,可另一方面,如果真要这样做,无疑就偏离了常行健所说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了。他想了想问道,常行健不是你师兄吗?他现在是副市长,你干吗不找他啊?
沈之琳摇了摇头说,我找过他了,他也是爱莫能助。他现在的全部心思都在电子工业园区上了,哪里还顾得上我家的这点小事啊。
苏隐说道,你不能这么说,人命关天啊,普通人的死都不是小事,何况一个副市长,岂能是小事?再说了,如果真有这样的黑恶势力存在,势必也会影响电子工业园区的建设啊。
沈之琳说道,话虽这么说,但师兄的力量也是有限的。这帮人的势力非常强大,否则,他们也不敢对我父亲下手了。
两个人说来说去,还是没有能够找出一个合适的方案。最后,苏隐答应了沈之琳,找个合适的机会跟常行健说说。这事还是他来办比较合适。
沈之琳这才有些失望地走了。
苏隐望着她的背影,叹了一口气,一边想着,该怎么和常行健谈这件事。
谁知第二天晚上,机会就来了。
第二天晚上,也就是星期三的这天晚上,刚刚吃完饭,苏隐回到房间休息了一会儿,打算先出去散散步,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他打开门一看,门外却空无一人。他以为是听错了,于是回到了屋里。可是人还没坐下来,门外又响起了敲门声,他只好又去开门。这次,他走出门外,朝楼道里看了看,还是没人。可是等他回过头来时,却吓了一跳:房间的门上,插着一把匕首。他赶紧凑近了看看,发现匕首上面,还扎着一张纸。苏隐拔出匕首,拿下纸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几个字:敬酒不吃,想吃罚酒,如有不公,小心狗头!
苏隐被这几个字气得发抖,他当即回到房间,拨通了常行健的电话。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