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一夜之间换了个市委书记
这天早上,常行健起了个大早,他打算上新泰路去看看。有些日子没去新泰路了,听说最近的拆迁工作进行得很顺利。但是,这都是向志华的汇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他还是更相信自己的眼睛。按照常行健的经验,只有亲自去现场看一看,才能发现问题,没准就有哪一个重要环节被疏忽了。
然而,常行健并不知道,就在此前的一天晚上,这个城市正在悄悄发生一件大事,这件大事的发生足以给海川市的政坛带来一场地震。
这天晚上,似乎没有任何征兆,有两个重要人物来到了海川。
一个人物,是河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肖子明,另一个人物,则是一直在中央党校学习的市长欧西桥。在省城到海川的高速公路的路口上,杜子腾和何万长在这里迎接肖子明,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欧西桥也在这里和他们相遇了。于是,几个人就同坐一辆车,来到了海川宾馆。肖子明分别同两个人进行了一番谈话,于是,一场政坛大地震悄悄地发生了。
而当时,常行健还坐在办公室里,仔细阅读准备好的各大公司的资料。很久以后,常行健回想起这天的事情才领悟到:比起那些消息灵通人士,自己实在是太闭塞了,海川政坛要发生这么大的事情,自己竟然一点也不知道。那些人,恐怕早就听到风声了。他也佩服事件中的几个主要人物:他们实在是太有城府了,明明是早就知道了,但他们仍然掩盖得非常好,没有露出一点蛛丝马迹。
一大早,常行健就告诉赵载,要他九点钟的时候准备车,他要去新泰路看看。赵载问他,要不要自己同去。常行健回答说,不必了,你还是在家准备材料吧。
九点钟的时候,赵载过来敲门,常行健还以为是提醒他去新泰路的时间到了,于是头也不抬说道,知道了。
谁知赵载却并没有离开,而是说道,常市长,市委那边紧急通知,请您去市委大会议室开会!
又是开会!常行健嘟囔了一句,那好吧,开完会再去新泰路吧。
他以为又是杜子腾在折腾什么事。到了会议室之后,他才发现情况和他所想的大不一样。会议室里已经坐满了人,海川市委市政府的机关大员都已经到齐了。在杜子腾和欧西桥的中间,坐着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肖子明,欧西桥的旁边,其他市委市政府领导依次排开,端坐在主席台上。台下则坐着各机关科级以上干部,这算是常行健到海川以来,参加的干部人数最多的一次会议了。台下在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交头接耳,轻声议论着,看来有些人和自己一样,事前也不知道今天将要发生的事。
常行健一看这阵势,心里就咯噔一下。他看到主席台上的肖子明朝他微微点了一下头,表示他认识自己。他朝肖子明笑了笑,找到自己的位置赶紧坐了下来。一会儿,会议开始了。果然,从会议的主持上就可以看得出来,这次会议并不是由杜子腾主持,甚至也不是由欧西桥主持,而是由何万长主持。
何万长朝肖子明看了看,肖子明点了点头,何万长开始说话。
同志们,静一静。今天我们召开一个市领导干部大会,是有重要事情宣布。下面,就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肖子明同志!
肖子明摆了摆手,手上拿着一份文件,说道,同志们,受省委委派,我来宣布一项重要干部任命。经河东省委决定,海川市委常委、副书记、市长欧西桥同志担任海川市委书记兼市长。杜子腾同志不再担任海川市委常委、书记,另有任用。
会议室里立即热烈地鼓起掌来。常行健也机械地跟着鼓掌,他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呆了。虽然他已经从政多年,经历过不少的人事变动,但对于今天这次变动,他还是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看来,之前的那则关于他和欧西桥的谣言也并非空穴来风,似乎有人早就知道今天的结果。杜子腾也应该知道,只不过,当时他还不愿意面对这个事实。杜子腾的情绪看起来并不高,看来他的“另有任用”并不是他自己想要的任用。这会儿杜子腾已经在开始讲话了,他看起来很动情,仿佛又恢复了他原有的风格。
他先是回顾了自己在海川市任职的历程,从副市长到市委书记,他经历了很多,也学会了很多。他感谢海川市委市政府的同事和海川人民对他的支持和帮助。但是遗憾也不少,比如像电子工业园区的建设事业方兴未艾,自己就先离开了。这句话应该是真话,电子工业园区是最能体现一个官员政绩的地方,在这种时候离开,自然就把政绩留给了后来者。
常行健却没心思听他的那番话,他想的是自己的工作。和杜了腾共事期间,虽然他也给自己找了很多麻烦,但是总体而言,他对于自己还是信任和支持的。在何万长等人质疑他的时候,杜子腾果断地表达了对自己的信任。仅就这一点而言,常行健还是舍不得他的离开的。且不说,还是他亲手把自己从建阳县调了过来。现在这位新任市委书记兼市长欧西桥,看起来比他更加强势。这个欧西桥看起来也是支持电子工业园区的建设的,据说他和杜子腾的矛盾虽然不少,但是在电子工业园区的工作上,两个人的意见却达到了空前的一致。但是,自己毕竟没有和他共过事,完全不了解他的风格,这无疑在常行健的心头留下了一丝阴影。另外一个让常行健浮想联翩的是,欧西桥担任市委书记后,市长一职还是由他自己兼任,而并不是由何万长代任,欧西桥回来后,他也不再主持市政府的工作了,他的地位反而还下降了。估计何万长心里也会有些失落。
正在胡思乱想的时候,轮到欧西桥说话了。比起杜子腾的发言来,欧西桥的讲话显然更吸引别人的注意。毕竟,杜子腾是临别感言,而欧西桥实际上就是在作施政演说。所以常行健不敢再胡思乱想了,赶紧集中注意力听他讲话。
欧西桥首先感谢了杜子腾书记在和自己共事期间对海川市所作的贡献和对自己的帮助,随后,他又对自己在党校学校期间市委和市政府同事的辛勤工作表示了感谢。让常行健没有想到的是,他还专门点了自己的名,说在他学校期间,电子工业园区在常行健同志的具体负责下,工作做得非常出色。他的这番讲话似乎是很真诚的,不像是做官样文章,否则,他也用不着当着肖子明的面这么夸奖自己。这让常行健心里涌起一股热流,看来他还是会像杜子腾那样支持自己的工作的,甚至他的支持力度还会更大一些。因为比起杜子腾来,这位新上任的市委书记似乎是个更务实的人。他说话言简意赅,提纲挈领,没有一点拖泥带水。他对自己上任后要做的工作作了简单的讲述,其中,重中之重就是电子工业园区的建设。
欧西桥的讲话无疑给常行健吃了一颗定心丸。但是,也只是一颗定心丸而已。官场这么多年的经验告诉他,凡事都必须“听其言,观其行”,说得再好都没用。政治人物的语言都是有高度技巧的,不必太当真。但至少,他说了,总比什么都不说强。
这次会议最终的结果其实只有一个:杜子腾在海川的时代结束了,欧西桥的时代开始了。这就是官场,昨天还在这座城市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转眼之间,他又成了外人,一个曾经在这座城市工作过的人,一个曾经的符号,他的影响力会很快在这座城市消失。
送走肖子明和杜子腾后,常行健回到了办公室,一个人静静地坐一会儿,慢慢梳理着思绪。他估计,这几天里,欧西桥要分别找一些党政主要领导谈话的。在此之前,他得好好想一想,和他谈些什么。电子工业园区的工作,恐怕是最主要的。这方面的工作都在自己的脑子里,只需要稍微理一下,就可以讲了。但是,自己所遇到的那些困难,尤其是那些人为的困难,以及困难背后的东西,该不该讲?他心里还没底。他还不清楚海川官场那些复杂的人际关系。其中,最关键的是,自己对于欧西桥的了解太少。他想了想,叫来了赵载。
赵载端坐在办公室里,他似乎一直在等着常行健找他谈话。
常行健问道,小赵,关于今天的这次变动,你之前听到过风声吗?
赵载点了点头,听到过一些,但是不是很确切,当时您正在忙首轮竞标的事,我怕打扰了您,所以就没跟您说。
常行健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那么,上次欧书记还在党校学习的时候,那则关于我和他的谣言也不是完全没根据的了?
赵载笑了笑,是啊,造谣言的人总是会凭空找到点东西,再进行加工改造的,凭空制造谣言那也太难了,那可是家干的活儿。
常行健了笑了起来,你呀,讲话还是一番学究气,是不是受你父亲的影响啊。
赵载说道,可能是吧。我现在正在努力跟您学呢,您讲话简单、简短,又有力。
常行健挥了挥手,拍马的事你就不要干了,拍我也是白拍。好了,对欧书记,你了解吗?
赵载回答道,了解一些吧。但我更多的,是通过别人的口,以前主要是沈市长的口,毕竟,我自己和欧市长打交道的机会并不多。
常行健点了点头,那你就讲讲吧,讲一些具体的,越具体越好,最好是有代表性的事情。
赵载说道,那好吧,我就说说电子工业园区申报的事情吧。您可能不知道,最早提出办电子工业博览会的,不是杜书记,而是当时的欧市长。有一次,他在国外考察,参观过一次电子工业博览会,他就动了心。回来跟杜书记商量的时候,杜书记简直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认为,一个非省会级的城市,在世界上又没有什么名气,怎么可能申办到这种世界性的博览会呢?但是欧市长对这件事进行了分析。他说,据他的了解,这种电子工业博览会申请成功的关键在于一座城市的决心和意愿。现在中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中国在世界上的名声也越来越好。尤其是自北京亚运会、奥运会和上海成功申办世博会以来,中国人的组织能力获得了空前的认可。另外,这种电子工业博览会的申办关键,不在于你这座城市现在有多大的国际名声,而在于你的申办报告是否合理。然后欧市长又讲了海川市的几个优势,他认为这几个优势正是申办电子工业博览会的关键筹码。他的一番话说得杜书记动了心,于是市政府就向省里上交了正式的申办报告。欧市长和杜书记最大的不同就是,喜欢认死理儿,他认准的事情,就一定要办起来,人家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他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申办报告在省里就先卡了壳,当时杜书记都有放弃的意思了,但是欧市长又三番五次地往省里跑,找各个职能部门,找省里的领导,最后硬是做通了省里的工作。随后的事情就好办了,在省里的支持下,最终真的成功申办下来了。这里面可以看出杜书记和欧市长的不同了。电子工业博览会申办成功后,杜书记又突发其想,要借这个机会彻底对海川市的市区进行重新规划和改造。这里面,很明显,欧市长更务实,杜书记则带着一些理想主义的情怀。我认为,这就是他们两个人的最大的不同。
听了这个故事之后,欧西桥这个人在常行健心里基本形成了这样的形象:大胆,务实,有开拓精神,但又不乏实干。这样的领导应该是新型的代表型的领导。只是,他为什么就和杜子腾搞不好关系呢?
关于这一点,赵载举的还是电子工业园区的例子。赵载说,对于电子工业博览会和电子工业园区建设,杜书记更看重的,是它所带来的影响力,能够让海川市增加影响力和知名度,从来在吸引投资、开发旅游业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而欧市长则更重视它所带来的实际效果:直接推动海川市电子工业的发展,让电子工业成为海川市的品牌产业,同时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看起来似乎差别不大,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两个人的分歧就大了。比如说,在您来海川之前,关于电子工业园区的规模和风格,两个人的意见就不一致。杜书记希望建得气派一些,艺术化一些,欧市长则讲究实用,并主张尽量节省开支,一度曾经闹得不可开交,最终由省里派专门工作小组来解决这个问题,搞了个折衷方案。估计后来欧市长到中央党校去学习,也是这个原因,省里怕他们再次发生重大分歧,影响电子工业园区的建设。
常行健摇了摇头,似乎是在自言自语,可是,当时的大政方针已定啊。而且,既然让杜书记留下来主持这项工作,怎么现在又让欧市长回来,把杜书记调走呢?
赵载笑了笑,这我就不知道了。我只是听沈市长以前说过一点,说他们俩在省里都分别有自己的支持者。可能是相互的势力此消彼长的缘故吧。
赵载的讲述显然是不够的,毕竟他所处的位置太低,所接受到的信息也很有限。但是,他的讲述还是基本给了常行健一个轮廓,他的心里更有底了。现在,他要做的,就是静静等待着欧西桥的召见。
不管怎么样,电子工业园区的建设还是要搞下去的,而且还要抓得更紧。常行健说,我们不管谁来当领导,工作还是要照旧,这是对海川人民负责,也是对历史负责。
赵载点了点头,出去了。
令常行健没有想到的是,两天之后,欧西桥就亲自来到了他的办公室。
</p>